吴昌硕与浦东结缘130周年金石书画特展举行——看一代巨擘如何“弄潮”

书画知识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吴昌硕与浦东结缘130周年金石书画特展举行——看一代巨擘如何“弄潮”

中国书画报

本报讯 10月16日,“弄·潮”吴昌硕与浦东结缘130周年金石书画特展在上海浦东金桥碧云美术馆开幕。展览共分为“风雪渡黄浦”吴昌硕与浦东结缘、“孤行道亦同”吴昌硕与海上师友、“南北汇巨流”吴昌硕画风影响、“笔与刀”在书写与刻拓中感受雄风四个部分。展出作品以上海吴昌硕纪念馆藏品为基底,汇集书画、篆刻作品及实物、文献书籍共100余件(套),其中不少作品和资料系首次展出。

“风雪渡黄浦”吴昌硕与浦东结缘

吴昌硕是近代中国极负盛名的诗、书、画、印“四绝”艺术家,又是以金石入绘画的杰出代表,是晚清海派绘画的艺匠巨擘,是近代中国书画艺术现代转型的风潮人物,被公认为20世纪中国画传统派“四大家”之首。

说到吴昌硕与浦东的结缘,始于他为浦东灾民行善事,在他的手稿中,有一首题为《庚寅十一月奉檄赴严家桥粥厂给流丐棉衣》的诗,庚寅十一月即为1890年11月,至今正逢130周年。他自称是“一耕夫来自田间”,故与贫苦农民有着共同心声,这些共鸣往往在诗内、画里传出。所以他在浦东作的许多诗,非常富有生活气息,更有强劲的艺术内涵,耐人寻味,百读不厌。在上海吴昌硕纪念馆执行馆长吴越看来,吴昌硕不仅倾心浦东的自然风光,更乐于结交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吴昌硕在《缶庐集》卷《黄浦》诗中写道:“风雪渡黄浦,劳劳愧此身。坚冰破船腹,百浪卷河唇。尽日遮书眼,残年酒放春。天池应未远, 獭漫窥人。”另有一首题为《浦东农家》的诗写道:“贫瘠有徐乐,来日漫兴悲。酒色鹅儿似,山形豆子为。钱荒争卖犊,床弊稳支龟。守拙无过此,陶潜诧尔谁?”从这些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吴昌硕对于浦东有着很深的感情。据吴越介绍,本次展览从吴昌硕诗、书、画、印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吴昌硕作为近现代美术大家在美术界的贡献与成就。展览从吴昌硕与浦东的第一幅画《画浦东芍药花图轴》展开,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幅落款有“浦东”的书画作品。吴越不仅是馆长,更是吴昌硕的曾孙,也是吴昌硕作品的研究者。据他介绍,这幅画是52岁的吴昌硕在浦东居住期间,见到遍地开放鲜艳的芍药花后,欣然完成的一幅作品。尤其是题句处:“上海浦东田家遍地皆是,好事者移以接牡丹,其色绝艳。乙未暮春,吴俊卿。”更是写尽了画家与浦东依恋不舍的家国情怀。这幅作品于1963年由吴越的祖父、吴昌硕三子吴东迈赠与安吉。而在今年夏天,为准备此次特展,吴越特地从安吉县吴昌硕纪念馆把画作“请”了回来。此外,吴昌硕还创作《浦东立雪庵图》《浦东雪景图》等多幅与浦东相关的画作,并与浦东名家钱慧安、王一亭合作过许多作品。吴昌硕曾赋诗大赞杨斯盛毁家兴学创办浦东中学,与钱慧安共同创办了豫园书画善会,以艺扬善。还支持王一亭、陈桂春创办浦东医院(现东方医院),在浦东播下大爱无疆的种子。

中国书画报

吴昌硕《画浦东芍药花图轴》(65×32厘米,1895年)

“孤行道亦同”吴昌硕与海上师友

吴昌硕曾言“三十学诗,五十学画”,这显然是他自谦之辞。其实他23岁已从施旭臣受诗法,30岁开始随画梅名家潘芝畦学习绘画。吴昌硕29岁婚后离家出门,游学万里寻师访友。先到杭州拜大儒俞曲园为师,学习辞章和文字训诂。又到苏州识著名金石学家杨岘,他深深佩服杨老的博学和耿直,尊杨为师,自称“寓庸斋(杨岘斋名)老门生”。受杨岘指点,他在书法、金石学方面获益良多。吴昌硕习艺之道艰难、不辞路远,先后到过湖州、杭州、苏州、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既开阔了眼界,又结识了许多当时负有盛名的篆刻家、书画家以及诗人,他们均给予吴昌硕有益的指导,使其艺事大进。

本次展览中还展出了吴昌硕与任伯年、王一亭合作的花鸟图以及蒲华、张謇等好友的书法作品。吴昌硕以宽阔的心胸,虚心学习师友艺术精彩之处,继承传统,而又善于创新。吴昌硕与古为徒,更是与古为新,以坚实的诗、书、金石篆刻的有力基础,毅然向守旧抱古、死气沉沉的晚清画坛猛烈冲击,走出了一条熔诗、书、画、印于一炉的创新型大写意画风。

“南北汇巨流”吴昌硕画风影响

吴长邺在《我的祖父吴昌硕》一书中讲道:“总观昌硕先生艺术的伟大成就,其影响最大的是绘画,功夫最深的是书法,诗文是书画的推动力,篆刻是书画的发展,又反过来加强书画的表现能力。”吴昌硕的绘画,色彩艳丽、布局新颖、墨韵生动、大气雄浑。吴昌硕也曾说:“苦铁(吴昌硕之号)画气不画形。”

本次展览展出了吴昌硕的《春夏秋冬组图》《秋菊图》《延年益寿图》《牡丹图》等作品。画中景物皆有巨石相伴,以达到刚毅稳重、气势宏伟的艺术效果。此外,展览还展出了师法吴昌硕的名家作品,如齐白石的《荔枝图》、梅兰芳的《梅花图》、潘天寿的《水墨小鸟图》、王个簃的《秋色芙蓉图》,以及刘海粟、钱瘦铁、吴藏龛、吴东迈等优秀弟子的作品。吴昌硕的艺术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一百年来又经过其优秀弟子的传承弘扬,绵延海内外,深受世界艺术界的尊敬。

中国书画报

吴昌硕《节临散氏鬲》(109×57厘米,1922年)

“笔与刀”在书写与刻拓中感受雄风

吴昌硕曾说:“人说我善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更胜于书法。”他对篆刻的自我评价是十分正确的。一是因他涉足此艺较早,二是刻印对他的书画创作起到推动作用,三是他善于继承秦汉与历代印人治印之精髓,融汇权、量、诏版、镜铭、砖瓦、封泥等资料,以期印外求印,开创了体貌厚重、以气取势、因势结神的一代新印风。

展览不仅呈现了吴昌硕的作品,还展示了他生前看过的书籍、使用过的物品。这些都是首次公开展出的吴氏家族珍藏。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方砚台,这方砚台是吴昌硕在大约30多岁时使用过的。在砚台的侧面,可依稀看到“泰始三年(公元267年)”的刻字。原来,这方砚台是吴昌硕用一块古砖刻制而成的。“吴昌硕在困顿的时候,没有钱买砚台,他就挖出墙砖刻了一方。”吴越透露,这方砚台论材质“不值钱”,但是父亲吴长邺曾叮嘱他,千万要把它保管好,因为这体现出吴昌硕不畏艰难的求学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还开辟有互动体验区,将吴昌硕方寸之间的自篆印章拓展为气象阔大的现代装置,并利用现代互动投屏技术,使观者在书印的游观比较中体会笔与刀的融通转化,亲自参与模仿、提取吴昌硕作品中的笔画,进行重组再创。

此次展览将展至11月15日。

中国书画报

扫描订阅2021年《中国书画报》200元全年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书画知识-吴昌硕与浦东结缘130周年金石书画特展举行——看一代巨擘如何“弄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