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好,邮票由最初公布的全套4枚变为全套5枚,请问具体内容变化体现在哪里?多了哪些项目?邮票上一共出现了几名运动员形象?
张强:邮票上的项目并没有增多。邮票最初全套4枚,短道速滑与花样滑冰这两个冰上项目集中在其中1枚邮票上,每种项目的动作表现空间不够大。在设计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突出每个项目的特点,充分展现冰上运动的标准动作及精彩瞬间,发行部门决定增加1枚邮票,将整套枚数扩展为5枚,把原先这枚邮票的两个项目分别在两枚邮票上单独呈现。从邮票布局上看,改为5枚后比之前舒展了许多。“花样滑冰”“冰球”两枚邮票上都表现了两名运动员组合,“短道速滑”“速度滑冰”和“冰壶”3枚邮票上各出现了1名运动员,整套邮票中,一共出现了7名运动员。
记者:“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这两个项目都属于速滑,请问您是如何在邮票中区分的?
张强: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都是人们熟知的冰上运动项目。这两个项目赛道长短不同,运动员所穿冰鞋的冰刀也有所不同。短道速滑赛距短、速度快,优秀运动员时速可达50公里,尤其弯道超越十分关键而有代表性,方式也十分灵活,因此“短道速滑”这枚邮票主要表现了运动员在越过弯道时的精彩瞬间。“速度滑冰”这枚邮票选取的是运动员在直线赛道上奋力前行的瞬间,动作富有张力和动感,体现了运动的激烈与灵动。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这套邮票的设计经历好吗?
张强:我是在大约3个月前接到这套邮票的设计邀请的,邮票设计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套4枚邮票画面的布局设计;第二阶段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冬奥会的元素和冰上项目的魅力,邮票全套枚数扩展为5枚;第三阶段是邮票枚数调整后,我针对每个项目的规范性征求了体育专家的意见,如手臂摆动的姿势和幅度、肩膀倾斜的角度是否符合弯道超越时的平衡原理等,之后又对运动员的动作细节以及冰刀的细微差异做了进一步的细化设计。
记者:请问您在本套邮票中采用了哪些设计方式?请介绍一下您的设计理念。
张强:这套邮票采用了电脑手绘的方式,其中,邮票的整体构成采用了我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视觉传达上的设计方式。我把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核心图形色彩体系作为辅助图形贯穿整套邮票,目的是希望配合冬奥会的相关宣传,持续强化已经确认的冬奥会核心视觉元素,不断加深民众对冬奥会的印象和联想,尤其是全套枚数由4枚变为5枚后,核心图形在邮票中的作用也更加突出和重要。邮票是一种视觉传达,这套邮票既要展现冰上运动的速度和力度,又要展现其技巧之美,体现冰上运动的魅力,传达出奥运精神。我希望能在白茫茫带着寒意的冰雪背景下,展现冰上运动火一样的激情和活力以及运动员的飒爽英姿和拼搏向上的精神,阐释体育文化的积极意义。
记者:请问您参考过2018年发行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雪上运动》邮票吗?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系列邮票的统一性有何考虑?
张强:我浏览了国内外为冬奥会发行的同题材邮票,包括2018年我国发行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雪上运动》,对邮票的系列特征的确有所考虑。如果将这套“冰上运动”和之前发行的“雪上运动”对比,我认为从两套邮票的整体布局和构图来看,十分统一,体现了系列特征;但从色彩来看,之前发行的“雪上运动”邮票更为淡雅素洁,这次我设计的“冰上运动”的色彩跳跃性则很强,而且“冰上运动”的人物动态细节可能刻画得更多一些。
记者:设计这套邮票,您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张强:我长期生活在祖国的南方,与冰雪运动接触较少,仅在日本留学时和外出旅行时偶尔体验过滑雪,滑冰也只在广州滑过旱冰,跟这套邮票上的5个冰上项目从没接触过。设计邮票之前对冰上运动了解很少,设计过程中才发现这套邮票的专业性很强,每个项目都十分严谨。
邮票中5个冰上项目的冰刀就有很多讲究,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令我十分惊讶。例如,短道速滑的冰刀有弧度,刀身短而高;花样滑冰的冰刀有凹槽和锯齿,刀刃较厚;速度滑冰的冰刀刀体很长,刀刃窄且平;冰球的冰刀呈圆弧状。再如,弯道超越时,运动员肩膀的高低都影响他的速度和平衡,真是蛮专业的。通过设计这套邮票,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咨询体育专家,与冬奥组委有关人员沟通,自己也查阅了许多资料,参考了赛场照片,还对比赛视频进行截图,抓取运动员的瞬间动态,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处理工作。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当然,艺术夸张的原则是幅度不能太大,不能影响运动平衡的合理性。
在这套邮票的印制工艺上,我希望能采用特殊工艺对邮票背景上的雪花和人物元素加以突出。最终雪花使用了特殊感光油墨印刷,晶莹剔透;版张边饰上的“BEIJING2022”字样采用镂空工艺,营造出喜迎北京冬奥会的热烈氛围。邮票印制后的效果,正是我所期待的样子。
作者:《中国集邮报》记者 小鲁
来源:中国集邮报
【设计师简介】张强,生于1970年,日本筑波大学人间综合研究科设计学博士、广东省政府重点项目《南粤古驿道保护与活化利用》视觉与景观设计总监、广州市百人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江苏省“创新创意团队领军人才”、ICAD国际认证A级(特级)商业美术设计师,兼任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视觉传达专业委员会主任、广东省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中国南方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广东省航空运动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汽车与摩托车联合会副会长、广州市对外经济文化促进会及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以及广州美术学院、中山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
曾设计了广州2010“第16届亚洲运动会”会徽、三亚2020“第6届亚洲沙滩运动会”会徽和吉祥物。邮票作品主要有《自行车运动》《海阳2012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第三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马拉松》等。
获得的主要荣誉有:中国广告风云榜“2005—2006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名广告平面设计师”荣誉称号、2007年1月23日《新闻联播》文创代表人物、金羊奖“2007年度中国十大设计师(团队)”荣誉称号、2010年第11期“神州学人”封面人物、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及2012年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火炬手、亚奥理事会“2010广州亚运会视觉设计杰出贡献奖”“2012海阳亚洲沙滩运动会视觉设计杰出贡献奖”、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等。
点击识别上面的二维码,不用跑邮局,轻松订阅2021年《中国集邮报》。
请记住邮发代号: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