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
2014年之前,北京的小学美育教师数量不足、高水平教师不够等问题困扰着教育行政部门和小学校长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坐拥最优质的艺术资源。高等院校、文艺院团、社会团体聚集了大批优秀艺术家和表演艺术人才,以及最优质的艺术课程。
从逻辑上看,小学美育教师和艺术家、表演艺术人才之间有发生联系的可能。但从体制上看,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教育系统和文化系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资源协调障碍。
2014年,北京市教委的一份文件——《关于高等学校、社会力量支持中小学体育、美育特色发展工作的通知》拉开了这场小学体育美育改革的序幕。这份文件创造性地冲破了资源协调的障碍,让学生、老师和家长们惊喜地发现,以前只有在舞台上、电视上才能见到的艺术家们走进了课堂,成为了学生的美术、舞蹈、戏曲、戏剧、声乐、器乐老师。
有家长说,以前要给孩子报班学双簧管,还要多方求助,请人引荐,突然发现孩子的社团老师就是专业院团的老师,很是兴奋。郊区小学的学生家长说,这么高水平的舞蹈老师给孩子教学,以前想都没想过,郊区小学的孩子能接受这样高质量的艺术教育,真是幸运又幸福。
种子
2020年是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简称“高参小”)实施六周年的收官之年。六年来,“高参小”让北京市166所小学的40多万名学生受益。
每周,在音乐和美术这样的美育标配课程基础上,很多小学生享受到了舞蹈、戏曲、戏剧的美育。对于较胖的学生而言,刚开始上舞蹈课并不容易,甚至有反感的情绪。他们的想法是,我就不喜欢动,也做不好舞蹈动作,干嘛非要我学舞蹈?实践的情况却是,多数这类学生从一开始的被动甚至反感,逐步到努力完成动作,再到爱上舞蹈。这样的变化是他们自己都预想不到的,更宝贵的是,舞蹈艺术让他们逐步体会到艺术之美,这颗艺术种子,已经深深地埋在他们心底。
支撑
学科课程教学之外,资源单位的老师也为小学社团的发展提供课程和出口支撑。很多小学开设戏曲、戏剧社团的积极性很高,但却苦于没有好的师资,校内师资基本为美术和音乐专业,不可能完成戏曲和戏剧的课程教学。艺术院校和戏曲院团很好地为他们解决了社团缺乏专业师资和课程的问题。
戏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资源单位的老师们除了教授唱念坐打,还很注重对发展历史、流派、唱段的背景等方面的讲授,让学生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也让学生们的戏曲表演不再是单纯的模仿。
戏剧社团在小学很受欢迎。学生们认为,戏剧与语文、英语等学科有很强相关性,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在戏剧中能参与很多有意思的游戏,享受天性的解放;能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学会换位思考;通过表演世界名家名作,越来越喜欢读书……如此种种,学生们在戏剧中享受了艺术带来的快乐。专业戏剧老师为学生们打开了另一扇艺术之门,而这在“高参小”到来之前是他们所无法触及的。
艺术实践是艺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原本很多社团的实践都是校内舞台开展,“高参小”让他们走向了专业剧场。他们对专业舞台有了新的了解和认知,面对台下上千观众有了宝贵的舞台经验。更多的不在社团或不具备上台表演能力的学生,也通过每年多场的演出观摩,受到了表演艺术的感染和熏陶。很多年后,他们也许是剧场的消费主力军,因为这颗艺术种子已经在他们心里长成参天大树。
口碑
小学和资源单位的老师们也是“高参小”的直接受益者。美术和音乐是目前小学已有的两门美育课程,小学都配备了两个科目的专业教师。小学自有教师在小学生教学方面经验丰富,资源单位教师则在专业水平上更有优势。通过合作教学和师资培训,他们都从对方身上汲取了营养,小学教师的艺术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资源单位教师在面对小学生教学时更有方法。另外,参与教学的高校学生获得了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就业也有了新出路。
除了让小学教师成为“高参小”的种子教师,一些资源单位还为小学研发了校本教材,小学得以在“高参小”六年收官之后继续自我成长、自我循环。小学的美誉度也在“高参小”六年收官之际收获了质的飞跃,受益孩子的家长用切身体会为这些小学构筑了新的口碑。
发芽
《中庸》说“致广大而尽精微”。从大处说,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从细处说,美育是教育孩子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经过六年的熏陶和实践,受益于“高参小”的孩子们既提升了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的能力,更增强了文化自信。这颗小小的艺术种子正在慢慢发芽,为他们在成长的路上增添美的力量。
正能量、权威性、兴趣点、新语言
欢
迎
关
注
微信号:CAH-2017
网友信箱:cah201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