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乐器:马头琴(蒙古族拉弦乐器)

民族音乐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马头琴简介:在蒙古民族音乐文化的百花园中,马头琴巧夺天工、光彩夺目。当您接触到深情委婉的马头琴,自然会被她纯美的音色及草原风格的演奏所吸引,领悟到蒙古民族勤劳、朴实的品格。马头



马头琴简介:

      在蒙古民族音乐文化的百花园中,马头琴巧夺天工、光彩夺目。当您接触到深情委婉的马头琴,自然会被她纯美的音色及草原风格的演奏所吸引,领悟到蒙古民族勤劳、朴实的品格。

      马头琴是蒙古族拉弦乐器,琴声深邃感人,特别是在草原上独奏时,丝弦与特有的共鸣箱发出的悦耳声音,定会使人产生怀念,思情,思乡,最终感怀落泪的心灵震憾。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在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哲里木、昭鸟达盟称马头琴为“绰尔”,相传在成吉思汗时(公元1155-1227年)已在蒙古族中流传。该乐器的演奏发展过程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小小缩影。它的表现力极丰富, 擅于演奏柔和深情的乐曲,特别适合演奏悠长辽阔的旋律。改革后的马头琴,即保留了原来的柔和深厚的音色,扩大了音箱又增强了音量,同时增加了音色的亮度,使其的演奏更富于色彩。

马头琴结构:

      马头琴也具有构造精细、  携带方便的特点:一棵高傲的马头挺立在上方,细长的琴杆连着梯形的共鸣箱,两支弦轴分立  在马头的左右,紧拉着两根琴弦,还有一把与琴体分离的琴弓。正面看去琴体犹如一匹马变了形的半身像。

      马头琴的音色纯朴、浑厚,极贴近人声。演奏时采用坐势,将共鸣箱夹在两腿之间。早期的马头琴主要担当史诗说唱及民歌的伴奏,一首民歌就是一支马头琴曲,人声起便可琴声合,尤其是同蒙古民族的"乌尔图道"(即长调民歌)相结合,更具草原文化的韵味。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头琴进入了艺术的殿堂。

马头琴的传说:

      马头琴,蒙古语称“胡兀尔”、“莫林胡兀尔”。马头琴名称的来源来自乐器本身:那是因为乐器的顶端有一个端庄生动的马头雕像而得名。故而称为马头琴。

      马头琴音色柔和、深沉带有一些苍凉感,具有浓郁的草原韵味而深受到牧民们的喜爱。马头琴除了它的声音具有独特的魅力以外,它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在科尔沁草原(中国北方)上有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名字叫苏和,他能唱得一手好歌,他养的马里面有一匹雪白的高头大马,每当小伙子唱歌的时候它都在一旁跟着嘶鸣,声音非常悦耳,好象是给小伙子伴奏一样,苏和非常喜爱这匹通人性的白马,他和白马成了好朋友,苏和走到哪里,白马都会寸步不离地跟着他。

      在一次会上,苏和骑着这匹白马获得了冠军,小伙子非常高兴,可是这时忽然来了一群打手把白马抢跑了,原来是这里的王爷也看上了这匹马。

      这匹白马离开了小伙子,日夜思念它的主人,每当听到苏和唱歌召唤它时,它都跟着嘶鸣,终于有一天白马挣脱了缰绳跑了出来。但半路上被追来的打手射出的毒箭射中,但它仍然坚持着,一直到了苏和的蒙古包前才倒地而死。苏和这个坚强的小伙子流泪了,他哭着,抚摸着他的马,耳边一直回响着白马苍凉的嘶鸣声,为了使白马一直伴着他,于是他把白马的腿做成一个琴杆,头骨做了音箱,用马的皮蒙在琴箱上,并用马尾做成了弓子,并根据白马生前的模样,在琴头上雕刻了一个同样的马头,于是就产生了草原上第一个马头琴,马头琴的声音传达着牧民的心声,一代又一代……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影音戏剧-民族音乐-中国民族乐器:马头琴(蒙古族拉弦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