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拜》 油画 陈铿 98cmX52cm
——著名油画家陈铿的艺术情怀
流洋
每次阅读陈铿先生的油画作品与画册颇有感受,尤其是《侨星》杂志2011年10月的封面照片,更让我久久的无法平静,他凝视远方的神情似乎是焦虑,是感伤,是眷恋,是期待,是……
当向我谈起西藏的经历,我才忽然地感受到这眼神背后的情怀。那是经历生离死别的艺术家对鬼门关的体验:西藏深山的那个夜晚他们的车刹车又坏了,极度的严寒使他们不能停在山上,只能冒险下山,刹车不灵的车每次滑下之字形的险峻山路都是一次生死考验,后面的车窗打开,随时准备往下跳。多次的险情已让他明白,可能没有明天……
就这样,他居然进藏数次,他为什么连命都不顾?为什么如此坚持?原来这是他很早就形成的“青藏高原的梦”。说起对西藏痴情,他谈到少年时看到陈丹青《西藏组画》的那份感动,那份神秘。这么多年对西藏的迷恋,他怎能不爱西藏?陈铿天然地具备真正艺术家的素质,他不仅仅去体验生活,而且是把自己也变成了西藏油画的Ji情,吴冠中先生说过“艺术是我的上帝”,只有像信仰的威力,才可能忘我拼搏,才可能出现油画力作。他的油画不仅倾注着铿锵的热血,也浸泡着陈铿滚烫的眼泪和奋力拼搏的收获。
1997年,他去美国佛蒙特艺术中心做美术交流,在外国画家那里,意外地看到200年前的广州油画,这是当年广州十三行的外销油画,当年的服饰、当年的船只、当年的建筑让他大为惊喜。于是他开始了油画《广州十三行》的构思创作。《广州十三行》的创作他用了近10年的时间,他用国画长卷的方法将1000多个不同身份的人物设计其中。他将200年前珠江三角洲的风土人情、商贾市井永远定格在那个繁华的年代,也永远留给了后人,为广州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留下了珍贵的形象资料。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单纯,陈铿就是在对艺术诸多元素的深入提炼后,步入了通过众多油画家终生努力而梦想入围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