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文简介:
杨延文 河北深县人, 1963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擅长中国山水画。 杨延文现为中国美协会员, 北京画院一级画师,作品1983年获意大利国际美展金奖。
杨延文原师从吴冠中学习油画。上世纪80年代,他毅然放弃油画创作,改画中国画,开创了山水人物画的新风格,开始了中国画的创作道路。2005年荣宝秋拍其作品《江浸月》,创造了个人最高价165万元。
半亭图
67*67 山水 写意 设色镜芯
天高云淡
67*67 山水 写意 设色镜芯
网师园
67*67 山水 写意 设色镜芯
乡趣
60*56 山水 写意 设色镜芯
新雨
67*67 山水 写意 设色镜芯
杨延文作品评析:
【自创】山水人物画题材
杨延文最擅长山水题材,记者看他的画却总是一眼被画面中一两个色彩明快、灵动的人物所吸引。人物与宏大、优美的风景融为一体,形成一种“人是山中景”的意境,生活情趣跃然纸上。杨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喜欢画一些有沧桑感的老城门、老城墙等老的题材,但不愿拘泥于传统山水风景画的画法,即使有人物,人也不能夺景。于是用全部心血自创了一种独立于山水画和人物画之外的山水人物画。例如他画贵州的老城门,整个画面用浓墨表现饱经风霜的城门,在门洞内一对身着红色衣服的青年恋人吹着当地传统乐器笙,城门边上一个老妇人手里拎着菜篮沿着台阶拾阶而上。历史的沧桑和生活的情境完美地融合。《老城墙》同样画的是古城,画里虽然没人,但是城头上的几盆仙人掌却是附近居民摆的,几点翠绿表述人们的生活感受。
杨延文认为,山水人物的组合更加符合东方文化境界的抒发。这个绘画品种在将来发展会很快。人们绝对不会满足纯粹的山水,也绝对不愿意看说教式的单纯人物表达。
【特色】中西合璧创巅峰
上大学时学的是油画,但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杨延文却毅然改画中国画。他说油画和中国画的区别,只是工具变了、材质变了,但艺术是相通的。其实早在上大学期间,杨延文已经开始尝试用油画的技巧来画中国画,可那时却是迫不得已。“画油画的画布比较贵,那时条件艰苦,而除了课堂上学校可以提供外,自己买不起。课余想练习只好用普通白纸。”后来在画了20年油画后,杨延文发现无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超越达·芬奇等西方艺术大师创造的巅峰。他坦言,他的性格使他做事就得拔尖儿。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而自己对诗词、历史、书法都具有一定修养,使他对驾驭中国画很有信心。
和杨延文一样转向中国画的画家不在少数,而像他一样成功的就凤毛麟角,杨延文的观点是选择比用功更重要。他并没有完全抛弃油画功底从头学起,而是将油画技巧、国画的意境融为一体,不露痕迹。数十年的油画的功底就像掌握了一门外语,中国人既会中文又会英文,把东西方两种语汇加在一起,大大加强了他的创造力。“实际上我是找到了一种新的方式来抒发对时代的理解,而这种中西结合的方式更舒展,更能体现东方文化的情调。”
1983年,他创作的山水画《江村疏雨》一举在意大利曼齐亚诺国际美展上夺魁,就是中西画结合的成功典范。他常以文化的视角来观景、取景、现景。他的江南水乡系列,如《枫桥夜泊》、《燕子声声里》等,画中的古桥、小镇、水巷、小舟……更能使人触物生情,诗兴勃发。这些画像散文诗一样,散发着浓郁的东方情调和东方文化气息,而画面结构、色彩的运用还是油画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