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旧铜墨盒市场行情逐年上升,有人借机牟利,制售假货,地摊上出现了大量粗劣的仿制铜墨盒。铜墨盒作伪手法及相应的鉴定方法,一般有以下四种:
一、旧盒旧仿。因陈寅生、姚茫父等人名气极大,他们刻画的铜墨盒作品价格较高,民国时期就有大量假冒其名的仿制品。有些同时代的高仿品,面貌极似真品,现在鉴定起来已十分困难。真品布局章法大方、舒展而紧凑,书画刻工形神兼备,线条坚定、流畅、爽利、深刻;仿品布局章法则往往委琐、局促而散漫,书画刻工有形无神,线条犹豫、板滞、软弱、虚浮。
二、旧盒新款。铜墨盒是旧的,盒面图案纹饰也都是旧的,但上下款是新刻的,后加的款多为历史名人,如张学良、傅作义等,以求高价。现在的作伪者多用电动刀或Ji光加刻名人款、年款,如果仔细观察,文字不如旧时刻铜艺人的作品生动自然,而显得过分规整,深浅划一,呆滞刻板,新旧痕迹差异立见。原来的墨盒虽无名人款,但还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加工新款后,弄得不新不旧、半真半假,反而将旧墨盒毁坏,大大降低了其收藏价值。
三、旧盒新补。使用频繁的墨盒,最易损坏的部位是子口、盒底和砚板。子口与砚板容易破损,甚至脱落,盒底容易磕碰而变形,出现内陷、磨穿。这些部位损坏后,使用者舍不得丢弃,往往请人修补。因此,购买旧墨盒时,对上述部位要仔细观察,看清楚是否经过更换或修补。当然,一个做工精良的墨盒,如果盒盖保存完好,其他部位虽经修补,仍有收藏价值。旧盖新底 盒盖书画刻工较好 、旧底新盖 盒底有底铭 、失底的旧盖与失盖的旧底新配成套的情况,也属此类。
四、新盒新仿。这是近年市场所见最多的仿制品。无论从墨盒的材质、做工看,还是从盖面的图案、刻工看,仿制成本都是最低的。有些图案模仿旧时经典墨盒,有些干脆就是胡乱臆造的,绝大多数的新仿墨盒制作粗糙。有些也人为制作包浆,但污浊浮浅,较易识别。很多仿品盖面采用腐蚀版,以便批量制作。如仿照民国时期生产的北京前门图案的墨盒,为了提高价值,在腐蚀版图案两侧还刻了上下款,标上民国某某年谁赠谁或自置字样。这些造伪者往往是大批量生产,同时投放市场,有时同一个市场就能发现数十个图案完全相同的铜墨盒。凡遇见这种情况,即可断定为仿品。
鉴识铜墨盒还有两条十分重要的经验:第一,旧的不一定真旧,新的不一定真新。有些近年制作的高仿铜墨盒,通过烟熏、药泡、酸咬、打蜡等手法作旧,外表形成假包浆,有的极为深厚,甚至将盒面图案遮盖,锈迹斑斑,如果简单清洗还不易褪掉。盒内则设置丝绵,丝绵里的墨汁看上去早已干枯板结,有的一打开盒盖就掉黑墨渣。这些都是造伪者特意打造的,以充真品卖大价钱。
第二,使用过的不一定很值钱,没使用过的不一定不值钱。墨盒首先是实用品,作为收藏品则是第二性的。
使用过的墨盒凝结着历史的沧桑感,得以留存至今,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但是任何事情总有例外,近些年,也发现过个别从未使用过的老铜墨盒,有的里面不仅没有墨痕,连丝绵都没有。一种原因是,墨盒工艺水平极高,舍不得使用;还有一种原因是,墨盒受赠于大名人,或受奖者觉得荣誉很高,舍不得使用。这样的墨盒等于天生就是收藏品,一经发现,珍贵程度往往名副其实,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要超过那些曾经被使用过的墨盒。
古朴雅致铜墨盒简介:
中国的文房用品,每一种都充满了文化方面的乐趣。流行于我国近代历史上的铜墨盒,与源远流长的文房四宝相比,也许历史并不算长,影响也不是四海皆知;但这满载着文化情趣的文房用品,却让人有一种一见倾心的喜爱,一种割舍不下的情怀。
我记不清是什么时候知道这种铜墨盒的,大概是1997年以后吧。当我有一次在一名老同志那儿第一次见到铜墨盒时,一下就被吸引住了。这是一个长方体的墨盒,用白铜做成。白亮的铜色闪闪发光,柔和细腻,光滑平整。特别让人惊叹、让人长久注目的,是那上面所刻的图案,是那么自然,那么谐调,那么生动。这是一种书画与刻绘结合的美。在铜面上,把一幅画,包括所题的一首诗,竟然刻绘得栩栩如生,和谐洒脱,真的让人Ji动,让人赞赏这艺术的美。
回来后,我一直牵挂着铜墨盒。我看了许多能找到的资料和介绍。这些精美的铜墨盒真的是一片文化的天地。
铜墨盒的起源和流行,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而又让人信服的说法。许多考证或推理都有一点依据,但是这种依据又可以被许多理由轻易地否定。因为太牵强,或者说太附会。南京曾出土一件明代初期的铜墨盒,长10.2cm,宽9.8cm,高5cm,外有木盒。但这并不能说是最早的铜墨盒,这时期也并没有使铜墨盒流行起来。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铜墨盒的起源与流行并没有直接的或很近的时间关系,而且铜墨盒的发明也并不是一个人的独有。
关于铜墨盒的流行发展,我却欣赏一个传说,说的是嘉庆时一个秀才准备去赶考,其夫人为了让丈夫方便考试,便研了许多墨汁,装在一个梳妆用的金属盒里,为了防止外溢,又在里面铺了一层丝棉。秀才到京后,其方便的“墨盒”一下子便被读书人看中。于是,铜墨盒便应运而生,在文化圈子里流行起来。为什么要用铜做呢?这是因为铜结实耐用,容易携带,不必担心被轻易地碰坏,也不必担心被墨汁轻易地腐蚀。而且铜质细腻光滑,可以做成各种造型,越用越亮洁美观。特别是文房讲究一种文化情趣、一种文化品位。在上面题刻一首诗,进而画上一幅画,总是相得益彰,增添浓浓的书房气息的。
铜墨盒的形状有许多种,流行的铜墨盒主要为长方形、方形、圆形、椭圆形,还有其它特殊的形状。 每一种形状都是一个立体的结构,线条或笔直,或圆滑,如此的和谐,如此的精美雅致。铜墨盒往往是用红铜做底,盒身、盒盖多为黄铜或白铜。在清代主要是黄铜,民国时多为白铜。盒身内壁上部有一圈薄薄的边沿,与盒盖相吻合,严实合密。这种设计既简单实用,又美观大方,置于案上,稳稳当当,玲珑秀气。
别看铜墨盒的盒面虽小,艺术表现却别有洞天。诗书画印无一不有独到的表现。其实这就是一幅特殊的作品,特别是创作。将书法、绘画、印章,将纸上的文化用刻绘的形式表现在洁亮的铜质上,这又多了一份创作,一种匠心的表现。
这种表现不仅影响了一个时期的一种文化,也造就了一代艺术大师的事业。在铜墨盒流行的清朝及民国时期,士大夫不仅把铜墨盒置于文房,也请名家绘刻,作为礼品互相馈赠。一些学校还在上面刻上文字,用作学生的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