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下午,在京部分古籍收藏家、拍卖行业人士参观了国家珍贵古籍特展,随后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临琼楼举行了座谈。与会人员就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全国古籍普查工作中私家藏书的普查和保护、古籍保护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陈力(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图书馆等公藏单位有今天的古籍收藏,与历史上私人收藏家的无私贡献密切相关。我们感谢私人藏书家一向的关爱。近年这种友好的关系还在继续,在我们的展场上就有来自私家收藏的珍贵古籍,今天的展览也有大家的心血。我们举办这个展览国家投入资金,大家付出努力,是为让更多的公众参观,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
座谈中,与会者认为这次展览是历史上第一次把全国各地的珍贵古籍集中在一起,给古籍工作者、古籍爱好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鉴赏机会,虽然仅仅是窥见一斑,但仍给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会。
韦力(藏书家):这样的展览既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又普及古籍知识,对唤起公众保护古籍意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毕竟大家了解古籍价值才能去保护古籍。此外,这次展览有私家藏书参展,说明了国家对私藏的重视。
宋平生(藏书家):古籍保护普查是古籍保护工作第一步。但在古籍修复方面,中国还是很落后的,但国外很多国家保护技术很先进,工作人员待遇很高,学历也很高,他们是修复师、装订家,我们很多只能是匠人,希望古籍保护中心在科研实验上加大力度,古籍保护与国际一流接轨。
与会者指出,目前我们的保护技术与世界上先进的古籍保护技术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国外有先进的试验设备,对保护技术进行研究,以检测的数据规范修复方案,使修复的各项技术指标科学准确,而我们的修复手段相对而言还比较落后,基本上凭经验来确定修复方案,大家呼吁尽快建立古籍保护研究实验室。而在人员方面,国外从事修复的人员是博士硕士毕业,而我们的修复人员普遍存在学历、职称的困扰,学习也多用师徒口耳相传的方式,图书馆系统古籍修复人员中目前也仅仅有一位研究馆员。
陈红彦(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目前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的培训班,通过在职培训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使在职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理念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提高,参加培训人员的学历层次也在提高,一些博士、硕士和大量本科学历人员参加培训,有志于在古籍修复事业上得到发展,这对行业的发展是良性的影响。此外南京莫愁学校、金陵科技学院的中专大专教育、北京职工大学的本科教育、北京大学等高校的本科研究生教育,正在逐步搭建合理的人才梯队。为未来的发展准备后备力量,假以时日,人才队伍会越来越壮大,古籍保护古籍修复事业会得到较大的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会逐渐缩小。但这一切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和政策的保证。
与会者认为,为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古籍修复队伍,应尽快推出古籍修复人员的认证制度,对修复人员进行资质考评,给予相应的待遇和发展空间,使从业人员不断进步,稳定发展。此外鉴于造纸等传统工艺的萎缩和质量的难以掌控,建议对保护修复材料进行质量认证机制,以确保修复质量和古籍的安全性。同时建议私人收藏者参与修复培训。
收藏爱好者们一致认为,像这样形式的展览包括讲座应该经常进行,普及古籍知识,提升大众对古籍和古籍保护的认知度和知识层次。并建议古籍收藏爱好者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沙龙、联谊活动,对古籍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升行业水平。(记者 潘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