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玉产于河南南阳的独山,也称“南阳玉”或“河南玉”,也有简称为“独玉”的。
早在6000年以前,古人已开采独山玉,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不少独山玉的制品。西汉时曾称独山为“玉山”。
独山玉由于色泽鲜艳、透明度好等优点,跻身我国“四大名玉”之列。高档独玉的翠绿色的品种,与缅甸翡翠相似,故有“南阳翡翠”之誉。一般独玉主要用于雕琢各种陈设件以及手镯、戒指、项链等饰物。
独山玉是一种多色玉石,按颜色可分为八个品种。
① 绿独山玉:绿至翠绿色,半透明,质地细腻,近似翡翠,具有玻璃光泽。
② 红独山玉:又称“芙蓉玉”。色呈浅红至红色,质地细腻,光泽好。
③ 白独山玉:色呈白或灰白色,质地细腻,具有油脂般的光泽。其品种包括奶油白玉、透水白玉等。
④ 紫独山玉:色呈暗紫色,透明度较差。
⑤ 黄独山玉:色呈黄绿色。
⑥ 黑独山玉:色如墨色,故又称“墨玉”。
⑦ 青独山玉:色呈青绿色,透明度较差。
⑧ 杂色独山玉:多种颜色混杂的独山玉。
独山玉以色正、透明度高、质地细腻和无杂质裂纹者为最佳。其中以芙蓉石、透水白玉、绿玉价值较高。此外,利用玉块不同颜色模仿自然制作的俏色玉雕获得好评。
1952年人们在研究早年殷墟出土文物时,就曾注意到已出土的7件玉器均为独山玉制品。稍后,1959年在南阳黄山出土的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的文物中,又发现了用独山玉制成的"玉铲"、"玉凿"、"玉璜"。从而把独山玉利用的历史追溯到更古老的年代。有关独山玉的文字记载,已知最早始于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就曾称独山为"玉山"。张衡在《南都赋》中曾对南阳玉作了淋漓尽致的赞誉。现今独山脚下的沙岗店村,还遗有当年东汉时期盛极一时的"玉街寺"的遗址。今独山西南坡有众多的星罗棋布的古代采坑,可见当年独山玉受人钟爱的。南阳齐梁时期的陶弘景曾赞誉说:"好玉出兰田及南阳徐善亭部界中,诸处皆善。"后来由于战乱等原因使独山玉的利用渐趋衰弱而淹没。宋代成书的《本草图经》中说:"今兰田、南阳不闻有玉,唯于阗国出之(即和田玉)"。直到清代末期,独山玉才被重新开发利用。
1、独山玉的特性
优质的独山玉具有十分近似于翡翠的艳丽的翠绿色,且质地细腻、坚韧、致密,具有半透明至微透明感,玻璃光泽,硬度一般6-7,可有较大的变化,比重2.73-3.18,折射率1.560-1.700。总的说来,它不如翡翠的质地纯净,常有深浅不同的绿色或灰、白、黑、褐色等色浸染变杂。这种特征与独山玉矿物组成的复杂性密切相关。
从物质组成来说,独山玉是世界上已知独一无二的蚀变斜长岩构成的玉石。其组成矿物以白色斜长石(主要是钙长石)、白色黝帘石为主,前者一般占20%-90%,后者占5%-70%,此外还有翠绿色的含铬云母(5%-15%),以及数量更少的黄绿色角闪石、深绿色绿帘石、褐红色金红石、深褐色榍石、黄褐色褐铁矿等。正是这些不同色泽矿物的共存,导致了独山玉色泽的复杂性。
2、独山玉的品种
通常根据颜色可将独山玉划分为五类,这五类是:
(1)白独山玉:以乳白色为主,带有灰色色调和粉红色调。略有透明感,有水白玉、干白玉、奶油白玉、乌白玉、芙蓉玉等品种。
(2)绿独山玉:以绿、翠绿色为主。有绿玉、翠玉、青玉、天蓝玉等品种,颜色似翡翠,半透明至微透明。
(3)紫独山玉:暗绿色质地上分布着淡紫色斑点,不透明。有紫玉、亮棕玉等品种。
(4)黄独山玉:呈均匀的黄绿色或橄榄黄绿色,也称橙玉。
(5)杂色独山玉:具有两种以上颜色的独山玉。有墨玉、翠白玉、菜花玉、五花玉、间彩玉、斑玉、黑花玉等品种,这类独山玉最多,占独山玉的50%以上。
上述五类中,以透明水白玉、芙蓉玉、绿玉价值较高。
3、独山玉的工艺评价
颜色、质地、块度是评价独山玉玉料优劣和分级的主要因素,色正、均一者为上品,色不正不均者则次之。颜色的优劣次序通常为纯绿、纯蓝、淡蓝绿、淡绿、蓝中透水白、绿白、干白、杂色。好的玉料,质地应细腻,致密坚硬,无白筋(白色细脉),无杂质,无裂纹。光泽越强越好,透明度越高越好,块度越大越好。
独山玉属中档玉料。不同级别的玉料价格相差很大。独山玉摆件的价格随玉石品级、雕刻工艺、造型、产品大小等因素的不同而定,各类佩件、章坯等,依质地、颜色、大小及加工工艺等的不同,价格相差很大。
4、独山玉的产地
河南南阳至今仍是独山玉最重要的产地。近年在四川和新疆,均发现了与独山玉成分相似的新玉料,但组成矿物有所不同。四川所产者因产地而称"雅翠"。新疆产的,也因产于哈密,而被誉为"哈密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