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国泰民安,逐步富裕起来的国人开始进行各类艺术品的收藏与投资。在世界三大产业(金融证券、房地产和艺术品投资)中,艺术品投资占有特殊的地位。据统计,2010年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的艺术品市场。我国现有收藏者队伍的人数高达七千万人,世界第一。
从宏观上讲,收藏可分为国家收藏和民间收藏两大板块。国家收藏由故宫等国家级博物馆和省市级的各类博物馆组成。笔者管见:民间收藏又可细分为平民收藏、企业收藏、商贾收藏和文人收藏四种形式。
平民收藏构成民间收藏队伍的主体,人数约占90%。这部分人年龄跨度大,文化层次不同,经济收入不同,需求爱好不同。多数人对艺术品知识了解甚少,或一知半解,其中为数不少者是冲着艺术品投资而来。他们盲目跟风,抱着“捡漏”心态,以求一夜暴富。这个庞大群体是艺术品投资中的“散户”。
企业收藏主要是一些已经发达起来的民营企业,或是为了提高文化品位,营造企业文化;或是为进行艺术品投资等财务方面的考量,而开展的艺术品收藏活动。他们不仅涉及国内的高端拍卖市场,还现身于国际上的一些重要拍卖会。企业的老板大多对艺术品鉴赏能力不高,依靠专家掌眼。他们财大气粗,是艺术品投资中的“大户”。
商贾收藏即是那些从事各类艺术品买卖的经营者的收藏。这部分群体有的源于古玩商贾世家;有的从平民收藏开始,后由于各因素转为古玩经商的。他们收藏各类艺术品是以流通为主要目的。鉴赏能力和收藏能力参差不齐,但其中少数人有很高的鉴赏水平和精美的藏品。正是他们的收藏和经营活动支撑着我国艺术品市场繁荣的“门面”,各地林林总总且日益增多的古玩城、古玩市场便是明证。
文人收藏在我国源远流长。汉唐以前的藏品多为钟鼎和玉器,收藏者主要是氏族首领、天子诸侯。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唐宋以后收藏群体扩展到民间士大夫阶层和一般知识分子,这些人往往本身就是大学问家或艺术家。如宋代李公麟和李清照夫妇、明代项元汴、清代吴大澂、民国张伯驹及当代王世襄等人。当代文人收藏群体的共同点是:有较高的文化、较强的研究能力,许多人还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偏重收藏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其次才是经济价值。他们是我国文人收藏文化的“守望者”,其中不乏有学识、有眼力的名副其实的收藏鉴赏家。
从理论上说,艺术品收藏投资的收益率高于金融证券和房地产两个产业,但高收益与高风险同行。其最大的风险有二:一是赝品的风险。收藏圈内流传花了成百上千万、收了一堆赝品垃圾的故事就有众多版本。在一些民间寻宝鉴宝活动中,收藏品送鉴的赝品率高达80%以上。二是变现的风险。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许多艺术品往往有价无市,流通甚难。那些在著名拍卖行上拍的高价艺术品,据说大多传承有序,岂是尔等大多数收藏者所能进得去的。为此笔者友情提示:藏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收藏是一种投资,更是一种情趣和文化。我们倡导文人式的收藏方法,从爱好出发,以平和的心态,用闲钱投资,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通过收藏养怡性情,体察人生,感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喧嚣和浮躁的生活之余,享受收藏带给我们的宁静和快乐。倘若收藏者经过多年的修炼和努力,一旦实现情趣和投资的双赢,那便是终成正果,入得收藏之最佳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