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要现代也要传统

艺术理论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音乐的发展之路偏离了以往数千年的轨道,走向了一条“现代化”的道路。这时期,西方音乐被大量地引入到中国来,使国人们领略了西方音乐的乐器音色、表现能力、乐队层

    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音乐的发展之路偏离了以往数千年的轨道,走向了一条“现代化”的道路。这时期,西方音乐被大量地引入到中国来,使国人们领略了西方音乐的乐器音色、表现能力、乐队层次、作曲技术……西方音乐的艺术魅力不但折服了我们,并且使我们反思自己的国乐,因此,便开始了国乐的改革之路。向西方音乐学习,不仅成为了当时蔡元培所倡导的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萧友梅建立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是刘天华等国乐大师们创办“国乐改进社”的主要动因。在其后的100年间,中国传统音乐领域中的从业者们经历了不懈的努力,使传统音乐逐渐地“现代化”,终于形成了今天所具有的“民族音乐”之概貌。如今,在中国各大音乐学院设有“民族器乐系”,教授各种民族乐器的演奏;有国家级别的中央民族乐团、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在各大城市设有“民族管弦乐团”;我们有顶级的民族器乐演奏家,也有“女子十二乐坊”等流行化的民族乐队组合。纵观今天的民族器乐,与传统器乐相比,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首先,今天的民乐在音声变化,也就是音乐声音与形态方面发生了变化。首先,乐器的制作材料、结构形态、音色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一些新的乐器产生了,这些均体现出了对新的音响观念的追求,而这种新的观念是与西方音乐的音响观念相一致的。同时,当今民乐的作曲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引进西方的和声、配器等作曲技术在中国器乐音乐的创作中处处可见,西方音乐的模式也被应用于中国“新民乐”作品。

    除此之外,民族管弦乐队的建设也给民乐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从20世纪初期的“大同乐会”开始,中国人经过了50余年的努力,终于建立了中国自己的民族管弦乐队。由于西方交响乐队被看成是“标准模式”,中国的民族管弦乐队与这个“标准模式”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高音、低音、亮度、力度、音准等各方面还显得很不足,但是它毕竟是用中国乐器组合而成的,并且已经代表着中国走向了世界各国的音乐舞台。

    在民乐教育方面,音乐传承方式和教育方式也发生着变化。按照一般的理解,中国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是“口传心授”,其中包含着的内在的艺术品质是个人化的艺术创造过程,或者说音乐演变中的“即兴性”与“个人创造性”。由于中国传统的记谱法“工尺谱”只记录骨干音,这就需要每位演奏者对乐谱进行不同的处理。这种处理一方面来源于老师的口传,另一方面来源于演奏者自己的理解与处理方法,所以就形成了古琴、琵琶等传统乐曲中所体现的一曲多变的特点,这也是形成不同演奏流派的主要原因。因此,现在的学生拿到琵琶传统乐谱《华秋萍琵琶谱》后会无所适从,因为这种乐谱只记录了骨干音。

    数十年的音乐教育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思维,中国的传统虽然在音响的层面上并没有完全丢失,但在思维的层面上已经不复存在。今天来谈中国传统音乐,离开了西方音乐术语已经无从谈起了。在创作中,不但民族器乐新乐曲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传统乐曲的改编过程中同样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比如现代版的《十面埋伏》在“呐喊”段之后便结束了全曲,如果按照传统思维,这样的处理是不完整的。

    于是,民族音乐的现实存在着一对矛盾的范畴,即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一方面,社会需要发展,民族音乐也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另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赋予现代人一个特殊的使命,那就是历史留下的文化传统是需要今天的人们来承载的。所以,今天的人们,一个肩膀要承载发展的重任,另一个肩膀要承载对传统的继承。这是历史的使命,也是中华文化的需要,我们不应该丢掉了民乐传统中最重要的东西,即传统音乐的思维。传统并不是我们的累赘,她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恩惠。传统在今天的社会中仍然提供给我们以历史的、文化的和审美的价值。什么是美?美不仅在于审美对象美丽和谐的比例,也在于审美主体美丽的灵魂,同时在于审美对象所具有的历史的和文化的精神。(张伯瑜)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博览-艺术理论-民族音乐:要现代也要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