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登场的是2005年5月28日至6月12日在南京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艺术三年展”。首届艺术中国三年展是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办,这次则回到了南京。
展览将以南京博物院为主展馆,同时使用南京各当代艺术空间举办专题特展。
本次中国艺术三年展以“未来考古学”为学术主题。在当代中国,艺术界和大众意识形态的关键字已经由革新转变为守成,而中国艺术三年展有意面向未来进行一次冒险,聚焦于中国实验艺术中的青春体验及其表述方式,以此应对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新变化。
在“未来考古学”的学术主题之下,展览将以“透支”、“转基因”、“失忆”和“未来日记”这样一组概念来指涉当代的经济生活经验、技术和身体的快感模式,对于文化和身份的定位,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依赖与迷恋。邱志杰称这次展览将全面关注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展出的作品将涵盖绘画、影像、网络、装置、表演等各种媒体和跨媒体试验。另一策展人左靖强调虽然年龄是作为参展人选的一个重要系数,其主要的目的还是想让更多有潜力的作品和艺术家脱颖而出。
当代艺术的人文关怀:“第二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官方色彩浓厚的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将于2005年9月20日开幕。中国文联、北京市政府、中国美协主办的此次活动,展出规模将将比上一届略有扩大,将展出五大洲五十多个国家艺术家代表近五年来创作的有影响的作品约五百件,仍以绘画和雕塑为主。
由于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策划委员会确定的的双年展主题“当代艺术的人文关怀”有意呼应这一历史事件,突出当代艺术对和平和社会进步的关注,突现了北京双年展呼应政府文化取向的意图。展览将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一个特殊的现代化实验空间:第二届广州三年展广东美术馆在推广当代艺术方面已经有丰富经验,宣布将于2005年11月举行的第二届“广州三年展”,已经确定的展览主题为“别样———一个特殊的现代化实验空间”,策展人侯翰如认为从香港到广州至澳门的珠江三角洲是一个“别样”的地点,在城市化和文化发展方面显示出独特的混合特征,因此将以珠江三角洲的大规模城市化现象为依托,展开展览计划。
面对国内外双年展、三年展愈来愈多也愈来愈相似的状况,今年广州方面在策展方面开始新的尝试,力图以新的策展方法“使其成为一个长期的、开放的,并产生最具实验性的、连贯的艺术专案”。因此不满足于仅仅邀请艺术家拿来作品而已,还设立三角洲工作室,将在未来一年内举行三到五次活动,邀请不同的艺术、建筑、城市研究和文化行动者进行研究和讨论,形成一些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专案和作品。已经于2004年11月举行的首期参与者包括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Koolhaas)、美国洛杉机的道格·阿肯(DougAitken)、马来西亚吉隆坡的黄海昌、意大利米兰的“MULTIPCITY”,以及上海的的杨振忠和陆春生等建筑、艺术、批评家人士,开展商讨以及工作室开放活动。其间产生并完成的专案和作品将于2005年11月正式开幕的广州三年展中展出,加上其他受邀的艺术家,届时将有约五十个国际与国内的的艺术家或建筑师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