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者拿着放大镜看齐白石笔下的昆虫
刚刚落成开馆不到半年的北京画院美术馆, 以其馆藏数量丰富的齐白石作品吸引着广大市民的视线。记者了解到,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专业画院,北京画院藏有大量齐白石和近现代京派画家的重要作品,是研究白石老人和京派绘画最权威的第一手史料。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藏品一直没有公开展出过。
开馆之际,北京画院美术馆首次推出了“草间偷活———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专题陈列展,这是北京画院秘藏的齐白石作品第一次公开面世。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告诉记者,在筹备此次展览的过程中,北京画院对所有齐白石藏品重新进行了整理研究,分为“草间偷活(草虫)”、“花能解语(花卉)”、“清白传家(蔬果)”、“草泥乡里(水族)”、“借山娱目(山水)”、“自家造稿(人物)”、“梅菊远思(梅兰竹菊)”、“新诗自书(书法)”、“决不回刀(三白石印)”、“人生若寄(手札)”等十个系列专题,将在画院特辟的齐白石纪念馆中陆续展出。
白石老人画室再现北京画院
阵阵蟋蟀的悠鸣,成为齐白石纪念馆展厅中独特的“背景音乐”,而特别配置的聚光灯,使画面上小小的草虫显得玲珑剔透,有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在这样的现代化展厅参观,可以说是一种享受。同时,在齐白石纪念馆“工虫图稿”展厅,每一张画前都配备了放大镜观看的方式也增强了观赏的互动性。你可以拿起放大镜细细品味观赏白石老人画的工笔草虫纤毫毕现的艺术效果。
齐白石纪念馆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景”,当属按原样复原的齐白石老人的画室。王院长告诉记者,这间小小的画室是按照老人在雨儿胡同的故居的画室“重建”的,保证“原汁原味”。室内陈列的画案、毛笔、砚台、眼镜、橱柜……都是老人生前使用过的,画碟内的颜料还是老人临终留下的,门都被老人亲手抚摸过。为使画室的复原工作更加逼真,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墙面上的砖均是取自老城墙的旧砖。而室内物件的摆放与陈设也尽量通过大量的资料搜集还原历史的真实,更使人从情感上拉近了与这位艺术大师的距离。说到那橱柜,王院长透露,当时工作人员发现橱柜后还有两个布口袋,其中一个放着治拉肚子的常用药,另一个里面是齐老自己掉下的两颗牙,“说明老人在生活上相当细心”。
昆虫专家叹服白石老人画功
“草间偷活———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专题陈列展中,
分写意草虫画、未添花草的工笔草虫图稿两部分,共展出110余件作品。据介绍,齐白石是我国绘画史上画草虫种类最多的画家,涉及的昆虫多达数十种,老人画的昆虫生动逼真,工细绝伦,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提升了传统草虫画的品格。而这批工虫图稿也因大师的生花妙笔成为研究二十世纪初京津昆虫学最珍贵的图像史料。
据介绍,齐白石是中国绘画史上为草虫写照种类最多的画家,仅北京画院就藏有白石老人的工虫图稿一百余张,此次展出的57张工虫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北京自然博物馆昆虫分类学教授刘思孔在看过展出的齐白石工虫图稿后感叹道:“一个画家能画好几种昆虫,已经不简单了,而白石老人把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虫几乎都画到了,包括苍蝇、蟑螂这些让人讨厌的虫子,他都画得很生动,如果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没有对事物细致深入的观察研究,是不能做到的。”
他还告诉记者,白石老人对草虫观察之细致,令人十分佩服。“画中的昆虫,如果细分可能有近百个种类,像他画的蝗虫,就有稻蝗、飞蝗、车蝗等,蛾子、蝴蝶也有几个种类,这么多种虫子,我作为一个研究昆虫分类学的,能一下子看出画的是什么,这样的功夫太让人佩服了。齐老的工虫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画中的虫子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除了一种荔枝蝽象生长在南方外,其余的草虫都是我们北方的昆虫,可见这批画应该是白石老人移居北京后画的。还有一张画,画的是螳螂捕蚂蚱,螳螂正准备出击的那种神态非常生动,这也符合生物链的科学道理,不知道白石老人当年是否想到过这一层。”
美术界前辈纪念馆圆梦
齐白石先生自57岁定居北京后,在京城度过了艺术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在北京人心目中,白石老人已经成为北京文化的象征。1957年齐白石先生在北京去世后,国家曾决定在北京建立“齐白石纪念馆”,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建成开馆。对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世界级艺术大师,在他生活了半生的北京却没有一家专业的纪念馆,让人们全面了解他的艺术成就,这已经成为半个世纪以来美术界的一大憾事。
如今,北京画院美术馆齐白石纪念馆的开辟,可以说圆了中国美术界半个世纪的梦想。开馆之际,白石老人的弟子、著名画家娄师白先生作为当年参与筹建“齐白石纪念馆”的见证者之一,娄老亲手把40年前制作、油漆一新的“齐白石纪念馆”的木牌,挂在复原后的白石老人画室的墙壁上。娄老还告诉记者:“当年齐老先生在雨儿胡同的房子,是中国美协给齐老买的,打算将来作齐白石艺术馆。齐老去世不久,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这事就一直搁下了。到今天纪念馆终于建起来,我们做学生的也就如愿以偿了!”
齐白石纪念馆开馆的消息传开,许多美术界的老前辈都闻讯前来拜谒。纪念馆中一画一物,无不引起老先生们的回忆。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的夫人邹佩珠曾两次到美术馆参观。第二次参观时,她谢绝了所有工作人员的陪同,独自在馆内观看了近两个小时。站在复原的白石老人画室前,邹先生指着白石老人生前用过的画具说:“这些我都很熟悉呀!那时候中央美院给齐老发的工资,都是可染代领。有一次,可染去了德国,我给齐老送工资,正赶上他病了,不肯吃药,还对护士耍小孩脾气,最后还是我劝齐老把药吃下去了。”而黄苗子、郁风夫妇来到美术馆时,看到纪念馆中陈列的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齐白石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的奖状原件时,郁风先生笑着仿佛回到了当年,说:“当年齐老在授奖仪式上的答词,还是我为他代笔的,也是由我代读的呢!”
参观者在原样复原的齐白石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