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生命意义展室:人性之光耀全球

中国艺术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天津医科大学,簇新的教学楼,一层最北面的教室的门口挂着一块醒目的标牌:生命意义展室。这里展示着将自己的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教育事业的人们写下的一篇篇遗嘱。展室只有100多平方米。到这里参观的人来自世界各地。朱宪彝的“四献”朱宪彝生命最后一刻的
  天津医科大学,簇新的教学楼,一层最北面的教室的门口挂着一块醒目的标牌:生命意义展室。这里展示着将自己的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教育事业的人们写下的一篇篇遗嘱。

  展室只有100多平方米。到这里参观的人来自世界各地。

  朱宪彝的“四献”

  朱宪彝生命最后一刻的故事放在这间展室中最醒目的位置,这不仅因为他是这所“新中国第一所医科大学”的首任校长,并且在任33年。

  朱宪彝1903年生于天津,1930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是国际著名的医学家、临床内分沁学家和医学教育家。1984年12月25日上午9时,这位300多万字《内科学》专著的主编,心脏病猝发,倒在批阅的论文上,与世长辞。就在逝世前20分钟,他还在向秘书交待一件又一件要做的工作。

  朱宪彝生前立下遗嘱:献出全部存款建立朱宪彝奖学金,献出全部藏书,献出自己居住的住宅楼,献出遗体供教学解剖。

  此刻,朱宪彝捐献的心脏、肝脏、肺等内脏器官,安静地“坐在”生命意义展室的最东方,迎接每个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我为欢乐而生,为欢乐而死”

  展室里,几百份遗嘱原件摆放在靠墙的玻璃橱窗里,一些遗嘱做成了展板,部分遗嘱译成了英文。

  一位诗人、翻译家的遗嘱这样写道:我死后谢绝一切吊唁,我的作品是我留下的丰碑,丈夫儿子姊妹务必节哀豁达,生劳死息,生寄死归!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典文学是它的宝冕,诗词又是冕正中的斗大夜明珠,我后半生能致力于它的研究,且有美满家庭辅助,我一生已心满意足。“我为欢乐而生,为欢乐而死。在我坟上安放悲哀的安琪儿,是不公平的!”

  一名书法家表示,“死后仍要助人为乐”,如果自己的脏腑能够用于挽救别人,来个生死之交,“觉得也颇有诗意”。他希望自己不吸烟、不喝酒的好“五脏六腑”,正好能教育抽烟酗酒的“同志们和青年们”。

  一位没有公开姓名的捐献者说,“我的尸体很有研究价值。一生动过8次手术,身上有10个刀口。为了后世人的幸福,早日攻克癌肿,我决心、家属也同意,我死后将尸体献给天津医学院做科研用。”

  人生是什么?在这里可以有个解答

  如今,天津医科大学新生入校的第一课、毕业生离校的最后一课,都要在这里上。原本只为本校师生员工开放的展室,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仅编辑成册的参观感言,就有100多万字。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杨叔子在留言簿上写下:人生是什么?在这里可以有个解答。

  世界医学法学协会主席阿芒?卡米,在留言簿上写了一首诗。诗中写道:我来自远方,来到这个独特的地方。我来自远方,怀着对朱宪彝教授的敬仰。他像一盏灯,让他的民族看到伦理之光、人性之光,我将把这灯的信号带到远方。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艺术新闻-天津生命意义展室:人性之光耀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