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于今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的中山舰博物馆成为公众关注热点。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可移动文物,中山舰在长江底沉睡近60年后,于1997年整体打捞出水,随之出水相关文物近5000件。这些文物中,除了被媒体多次披露的舰载设施、武器装备等军事文物,出水最多的文物是官兵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它们当中既有反映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产品,也有折射中国传统文化的器物,许多民国时期知名民族工业品牌也赫然在列,为我们留下弥足珍贵的厚重记忆。
刚刚出版的《中山舰出水文物图说》一书,从近5000件中山舰文物中遴选100余件(套)进行图说展示,而专家眼中的这些珍贵文物相当一部分是舰上官兵们当年的日常生活用品。这些文物中,既有记录西方国家现代工业发展进程的产品,如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照相机、取暖器、电熨斗等;也有反映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特色的器物,如铜火锅、铜烘笼、温酒壶、水烟枪、铜鞋拔等。
民国时期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民族工业史上许多著名的品牌均在中山舰上有所发现。如“国光牌”口琴、“虎头牌”电筒、“双钱牌”胶鞋、“光华牌”香烟、“益利牌”汽水、“立鹤牌”搪瓷脸盆和中国台湾生产的“飞马牌”长筒胶鞋等等。
100年前就有“汉口汽水”
令人叫绝的是,当年中山舰打捞出水时,居然发现两瓶原封未动、滴水未漏的饮料。一是“汉口赞育汽水厂”生产的汽水,二是无名厂家出品的“无敌牌橘子汁”。
保存完好的“汉口汽水”
其中“汉口汽水”是一瓶玻璃瓶原装汽水,瓶之形制与当今的汽水瓶相似,铁皮瓶盖,周围以蜡密封,瓶身有阳纹“汉口赞育汽水厂”及小女孩的头像商标图案,图案周围是英文字。瓶内液体汽水约占整个瓶高的2/3,已呈褐黄色。
据中山舰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王瑞华副研究员介绍,“汉口赞育汽水厂”是武汉冷饮行业史上第一家采用机器制作汽水的冷饮厂,也是抗日战争胜利前武汉乃至湖北地区最大的两家机制汽水厂之一(另一家是英商开办的“和利汽水厂”),其前身是法国商人纳加利于1911年在汉口法租界海寿街(车站路附近)开办的一家小规模的、人工生产碳酸汽水的车间。由于这种汽水是荷兰化学家普利斯特列在1768年将加压的二氧化碳直接溶入由糖、果汁、香料等配置的水中而发明创制的,因此当时人们称其为“荷兰水”。1918年,这家人工生产汽水的车间被英商开办的“赞育药房”收购,取名“汉口赞育汽水厂”,并加以扩建,重新添置机器设备,变手工制作为机器制作,成为汉口第一家机器制作汽水的冷饮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