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家柔毫 人文丰碑

中国艺术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沈定庵《近百年绍兴书画家传》序沈定庵先生,绍兴书家也。以耋年高龄,罄两年之功,只手挥毫为绍兴百年书画名宿53位人立传,佳词丽句,艺海钩沉,举凡事类,皆为史实。又逐一刊于《绍兴日报》,今辑为初集出书,命我作序,实让我感慨有加!古来《尚书》为史
沈定庵《近百年绍兴书画家传》序

  沈定庵先生,绍兴书家也。以耋年高龄,罄两年之功,只手挥毫为绍兴百年书画名宿53位人立传,佳词丽句,艺海钩沉,举凡事类,皆为史实。又逐一刊于《绍兴日报》,今辑为初集出书,命我作序,实让我感慨有加!

  古来《尚书》为史,《春秋》为史,而成史学规范者称《史记》。《史记》有志、纪、表、传,然以传为主体。传者,人物之记也。其中,人物以政治论为大宗,然后有儒林、文苑、忠义、 宦官等诸项。书画名人除了有官位声者,大约均列入文苑传之。如此,中国有廿四史,成史官文化之传统,此与当今全球200多个国家文化之最大不同者。

  近百年来,新历史学兴,从中央到地方,从大学到社科院,已有成百上千的成史系、历史研究所,教授、研究员们都在不厌其烦地做着一些自行其事、自圆其说,不断推翻重来的“学问”。然而,基本上没有传统史学文化了。不仅没有史官,也没有本朝人修前朝史这个2000多年来约定俗成绵延不废的工作了。你可以说史官文化中的封建主义道统必须摒弃,但是不是说要根本否定史官文化本身这个传统呢。

  沈定庵先生《近百年绍兴书画家传》为我们作了一个肯定的答复。为已逝文化艺术界人物树碑立传,并非仅仅文人雅趣逸韵的孤芳自赏,而是当代全球化趋势下对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发扬的现实需要。《绍兴日报》在连载本书时的编者按中说:沈定庵“所写人物,涉及政界、教育界、文化界等,有的家喻户晓,有的名囿于越。但他们都是绍兴文化的功臣,作为绍兴人,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沈定庵先生不顾年事已高,潜心搜集整理这些稿件,让这些书画家得与广大读者见面,实为发掘弘扬绍兴历史文化做了一件大好事。我们恳切希望,热心于绍兴历史文化的读者,能与沈定庵先生一起,继续担当起发掘弘扬绍兴历史文化的重任”。

  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基于对“文化大革命”的拨乱反正,各地恢复了文史资料馆开始修地方志,但这些地方志能传读于社会大众者罕。唐人刘知几著《史通》,论史家三长——史才、史学、史识。清人章学诚著《文化通义》,又在刘知几“史家三长”之外强调“史德”。“史学、史识、史才、史德”亦即“资料、思想、文采、道德”,可谓之为“四长”。也就是说所述之史除了要事类真实,资料详尽,要有作者观点之外,还要有文采,能引起读者兴趣。如孔子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之谓也。具之“四长”者,首推司马迁《史记》。沈定庵先生的《近百年绍兴书画家传》即有这种“史才”的传统遗韵,而非一般地方志写文苑人物的枯燥乏味。

  沈定庵先生写人物,大多为亲历亲见有过从有往还者,故有情有义有音容笑貌现之,所记之事亦大多身在其中,且有品位有曲折的故事,微言大义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例如他写“四通”之才余任天,写他第一次去余任天先生家里拜谒,余先生就亲自开箱给他这个初次见面的晚辈看收藏,还开门见山把自己收藏的一件邓石如隶书大堂是揭底填墨的“底细”兜了出来,足见其人的真诚与坦率。又如他写山水画家罗哑子,一头一尾两件事都让人动情。先是写自己四五岁幼年时初见罗哑子:

  “罗先生人很高大,看到我,先是笑眯眯地发出‘阿吧吧’的声音,接着又是抓、又是抱、还吻我的脸,真把我吓坏了,后来每当先生来时,我赶快躲起来。”结尾写“不忍下笔”的画家之死:

  “在1945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先生从友人家归,大雪结冰路滑,不幸在宝祐桥沿落水,当时先生发出‘阿吧吧’的呼救声,停泊河沿的换灰船老大,听到‘阿吧吧’的声音有点怕,又因天冻,不愿起来,就这样罗默先生悲惨地溺水而亡了。识与不识,同感痛惜。”

  读这些文字,似进入鲁迅先生《孔乙己》、《故乡》中的绍兴,只不过鲁迅所写的是没落的普通文人与变成麻木的普通农民,而沈先生写的是闻名于一时的画家,真是异曲如同工,令人“同感痛惜”。

  常言道“文如其人”。沈定庵先生文中不仅记传主生平逸事堪称珍贵,亦凸现作者的趋势情怀令人起敬。例如他写恩师徐生翁,足见他尊师,爱师之情溢于言表。《青藤传灯徐生翁》中写道,沈先生6岁就因其父认识徐生翁,习书之作即得徐生翁称赞。抗日战争爆发,沈先生一家避战广州,但家破人亡,胜利后只身回到绍兴。一日,他携了父亲遗传的两张徐生翁旧作拜访徐先生。徐先生见旧作很不满意,便以一字一画两件新作换回两张旧作,新作上还署以“定庵世兄”。徐生翁对作品艺术质量严格要求和提携后辈的精神令人起敬。徐生翁从不收学生,沈先生已追随20多年方才成为真正唯一的入室弟子。正因为沈先生这种执着的经验之谈,这个跟徐渭一样生前名不出越中的徐生翁的艺术精神才得以传播于今世。于是,传主与作者的品行修养相得益彰。这样的文字,又非今日一般治艺术史者所能及。

  绍兴这个地方,实在是人才辈出的文化摇篮,但一般史家皆言必称任伯年、罗振玉、蔡元培、鲁迅、马一浮、茅盾、陈半丁、来楚生等这些书画名家,而往往忽略了在社会动荡和变革期中最易被遗忘的有真才实学而其名不显的艺术家。本书所传人物,除了前面提到的在严寒中落水而亡的罗哑子,又有:只知其生而不知其终的篆刻家“怪山居士王瞻民”,诗人兼画家的“挥毫凭洒力的周茂斋”,拒绝供职汪伪痛骂其行政院长梁鸿志的“铁骨画家商笙伯”……传,除了尽可能钩沉其人生平与艺术的要行要素要言外,均一一为其配了一张以上书画作品图版,以供读者自行去品会其人其艺之实。这又是一般传统著史者和目前大规模地方志修撰者所难以办到的。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艺术新闻-书家柔毫 人文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