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著名策展人黄笃带来的“演译中国———库奈利斯个展”11月18日在北京的今日美术馆开幕。作为意大利著名的“贫穷艺术”流派公认的杰出代表之一,这场展览也是库奈利斯在中国的首次个展。据悉,展览将持续到12月13日。
究竟什么是“贫穷艺术”?这个字眼与我们所理解的“贫穷”有没有关系?本期的艺术生活便将带你走近这种来自意大利的独特艺术形式。
什么是贫穷艺术?
“贫穷艺术”是由意大利艺术评论家切兰于1967年提出的概念。当时切兰借用“贫穷剧场”提倡回归原始戏剧本原,以表达精神为主的概念,在热那亚的波特斯卡画廊组织了一场以“贫穷艺术———空间”为名的展览,并首次以“贫穷艺术”一词概括当时意大利年轻艺术家的艺术风格:用最朴素的材料———树枝、金属、玻璃、织布、石头等作为表现材料,进行拼贴、剪切创作。
切兰为“贫穷艺术”给出的最鲜明定义是“反商业、反形式”。艺术家们常常利用廉价的材料,有时会因此而难以长久保存,不过这正好又传达出“贫穷艺术”反对艺术收藏制度的观念。
至于“反形式”,主要是反抗古典的绘画艺术即美术(油画、版画、雕塑,在中国还包括国画)所采纳的以追求审美价值为目标的形式,同时更有意强调艺术作品对现代人的心理意识问题、社会精神问题、历史文化问题的反思批判功能。同样,这种反形式,也不意味着贫穷艺术没有形式或者说是非形式的。
此外,艺术家在使用材料时需要充分把握材料心理的、精神的、文化的象征意义,并且需要把材料的物理特征的变易性揭示出来,即使这种揭示是非物理性的。在这点上,它类似于日本的“物派”艺术。“贫穷艺术”的敏锐意味着:任何一件作品,需要能够敏锐地呈现艺术家的某个方面的观念,其晦涩,来源于作品在材料使用上的日常性和观念表达上的陌生化效应。
简而言之,如果一件“贫穷艺术”作品能够轻易地让观众理解,那么,它所呈现的观念,就可能是我们熟悉的日常经验意识。“贫穷艺术”的作品,尽管使用的材料就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但是其艺术观念往往超越于常人的思考域界。否则“贫穷艺术”就没有存在的任何价值。
开“艺术动物”先河
库奈利斯1936年出生在希腊,1956年移居意大利,就读于罗马美术学院,曾任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教授。从1967年开始,库奈利斯的作品成为“贫穷艺术”的代表,并在第一次当代意大利艺术运动中得到国际上的认可。
在西方现代艺术史的文献中,库奈利斯被视作“一个无法绕开的”大师。1958年到1960年,他开始用字母、数字、叠加印刷符号和道路标记等创作,让这些简单鲜明的元素,构成颜色与画面的空间延展;他还使用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石头、仙人掌、速溶咖啡、羊毛、麻袋、装满玉米的袋子、氧氢火焰、古典雕塑、石蜡灯、铁片甚至是铁路的轨道等等创作。库奈利斯打破了艺术语言的地位、现状与图案,他坚持:艺术应该被生活本身取代。
不过,与上述创作方式相比,这位大师最具开创性的举动,莫过于将活生生的动物引入了艺术创作之中:上世纪60年代末,库奈利斯开始使用他的“艺术动物”,比如让鹦鹉站在从一块平面钢板伸出的架子上,让鹦鹉的艳丽与钢板的单色形成某种诗意的场景等。而他最著名的作品,则是1969年在罗马的阿蒂科画廊将11匹活马等距离地拴成一列,这件作品的前卫性对当时的人们产生了很大的震撼。
自他之后,不断涌现了这种艺术的新现象,像现在最炙手可热的英国著名艺术家达明·赫斯特把牛、羊、鲨鱼泡在福尔马林里,或者意大利艺术家卡特兰用马、鸽子或松鼠创作等。因此,库奈利斯被认为是与博依斯同时代的最重要的大师级艺术家之一。他是受邀参加“卡塞尔文献展”和“威尼斯双年展”最多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多被世界上许多重要的美术馆、基金会和私人所收藏。
让所有手段回归诗歌
“我想以所有的手段、以实践、观察、孤独、词语、图像、令人讨厌之物回归诗歌。”1987年,库奈利斯曾写过这样一句话。这句话本身就像是一句美丽的诗句。
他用简单的材料暗示早期的人类文明,将梳理后的羊毛挂在四排木架上,呈现出滴画的形象;他从世界各地收集到红色、白色的蚕豆、咖啡豆、玉米、滨豆、豌豆、大米,盛入七个旧的粗麻袋,沿着泰德现代美术馆的展墙摆放一路(《无题》,1969年);他在该展览空间用石头直接砌成一扇封闭不通的门(《无题》,1969年);他在钢丝弹簧床垫上安装铁勾,床垫按照严格的几何尺寸喷上正方形的黄色,其强有力的色彩形式感,使人联想到床作为生与死、性与眠的人生深度经验的场所(《无题》,1993年);他在四张木桌上摆放七个铜钟,桌子的老朽塌陷与铜钟的绿色优雅、现场现实的宁静与想象中的钟声回荡形成对照(《无题》,2006年)……
这些作品清楚地表明了他如诗般表达,无形超越有形的艺术创作目的。诗性、戏剧性、材质本身的色彩感,这就是库奈利斯在作品中凸显的艺术观念。据悉,此次由黄笃策划的库奈利斯个展,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艺术家为中国而创作的,集中呈现了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分析。这些作品大量采用了古老的瓷片、瓷碗、白布以及军大衣,将它们与钢板组成了不同的图案形式和物质关系,既强调材料与材料的对比或对立关系———软与硬、自然与人造、流动与固态、传统与现代,又表现和建构了形式和语言的独特美感,交织着质朴的戏剧性和诗意性的美感。
“艺术家永远是一个隐士,始终是对手,由于他要表达的思想如此广阔,如此强烈。所以艺术家是这些前卫思想的翻译。”———库奈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