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不孤 西泠不老

中国艺术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公元2011年12月13日,冬日杭州。对已空缺了6年社长之久的西泠印社来说,无疑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日子。在西泠印社第八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饶宗颐先生当选为西泠印社第7任社长,刘江先生当选执行社长。这一海内外瞩目的百年文人艺术社团再次拥有了自

  公元2011年12月13日,冬日杭州。对已空缺了6年社长之久的西泠印社来说,无疑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日子。在西泠印社第八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饶宗颐先生当选为西泠印社第7任社长,刘江先生当选执行社长。这一海内外瞩目的百年文人艺术社团再次拥有了自己的掌门人。

  西泠印社为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之文人艺术社团,自清光绪三十年创立迄今,已逾百零八年,印灯传焰,延及域外,深为海内外印人所宝重。在当代文化语境下,饶宗颐与刘江,香港与杭州的结缘,尤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湖上金石之约

  香港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杭州是一个小桥流水人家。时至今日,香江之水,西湖之漪,却篆刻成一枚永恒的印章,深深镌刻在西泠印社108年的历史瞬间。

  于冬日,跟随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再次重返孤山,往事仿佛历历在目:1904年的西子湖畔——清朝末期,社会动荡,4位穿着长衫、戴着瓜皮帽、整天之乎者也的老先生,在孤山建起了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成立之奇妙,可以说是一个谜;西泠印社创始人的4人组合,也堪称绝配。”陈振濂解释,现在比较顺的叫法是丁、王、叶、吴。

  第一位丁仁,是杭郡乡绅,家里是以实业起家的大家豪族。丁仁的祖父做了生意,赚了钱,但兴趣爱好却在人文金石。丁家祖上的藏书楼叫做“八千卷楼”。现在关于杭州老城最为详细和权威的文献《武林坊巷志》,就是丁家编的。可以说,丁家的地域文化的掌控力和影响是无与伦比的。

  第二位是王福庵,祖上是翰林。但他与丁氏不一样,他痴迷于篆刻,西泠印社不能没有篆刻的专家,因为它是印社。王福庵是开宗立派的巨匠。有这样一位专业人士,西泠印社的艺术地位就树立起来了。他代表了专业形象。

  第三位、第四位是叶铭和吴隐,他们原来是学碑刻的工匠。叶铭虽然身份一般,但当时在西泠印社他承担了管家的角色,我们可以把他看成是西泠印社的守护神。而吴隐则是一位极有经济头脑的人,西泠印社一成立,他就去上海开拓业务。杭州西泠印社成立不到几个月,他在上海开西泠印社的分店,然后出版印谱做印泥,赚了钱回来建设孤山。我们现在看到 孤山上有很多建筑,以前都是没有的,吴隐用从上海赚来的钱在孤山上盖房子,又提供很多雅集的活动经费,可以说,他是西泠印社的财神爷。

  陈振濂笑言:一个是地方乡绅,有根基,一个是篆刻大师,一个是守护神,一个是财神爷,这4个人成立西泠印社,堪称是绝配,少任何一个角色都不行。而且4个人关系还非常好,4个人本来都有能力当社长,但他们互相约定,要让西泠印社成为一个人文荟萃之地,成为全国的西泠,世界的西泠,他们谁都不居首,齐心协力,又请出了在上海的吴昌硕当社长。吴昌硕于1927年去世之后,四君子中除了吴隐先于1922年谢世外,丁、王、叶三公均在,但他们似乎也是有成约在先,皆不肯继任社长,而不得不等到1948年再邀请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马衡出任社长。

  “这一时期,西泠印社社长缺位长达21年,除去抗日战争的8年印社本身处于停滞状态,至少也有十几年未有社长。”陈振濂解释,这十几年间,论名望则丁仁,论篆刻影响则王福庵,论实务则叶铭,本来也皆可以继任社长,却还是一致谦避逊让,宁愿社长空缺而社务活动照常。像这样的“非常规思考”,既反映了创社四君子的高风亮节,同时又包含了某种特定的思考内容——印社之长,并非懂印即可?

  数数看,丁仁有《西泠八家印选》,王福庵平生刻印数以万计,有开宗立派之功,叶铭有《广印人传》。西泠印社的4位创始人都是篆刻界的精英,论印社资历均够,但似乎他们最初就有一种约定,西泠的社长必须是诗、书、画、印兼长者方可当任。

  令人尤为感动的是,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普通的文化人,始终坚守住了自己的底线——抗战时期,西泠印社这些貌不惊人、不无迂阔的穿长衫文人却饶有风骨。杭州沦陷后,当时丁、王、叶都到上海租界去了(吴隐已经去世),西泠印社的所有活动被迫停止,临时雇了父子二人维护孤山。丁、王、叶在上海度日艰难,但他们还是省出钱来,每个月定期寄到杭州,支付杭州一老一少两位的工资,整整坚持了8年。

  1949年,丁仁病危,对吴隐的儿子吴振平还有王福庵说,应该把西泠印社交给政府,王福庵、吴振平专程到杭州,把所有的账本、财产、契约全部交给军管会,只提一个要求,就是保存“西泠印社”的名字不要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艺术新闻-孤山不孤 西泠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