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木雕:文化创新立市的成功实践

中国艺术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小时候家里没有什么书,是自家的木雕让我了解三国故事,知道白蛇娘娘,也见识了西湖与断桥。无论衣柜还是门窗,木雕里的人物和风景,让我这个农家孩子从小受到了文化熏陶。”一名网友在东阳当地一网络论坛上这样回忆东阳木雕。在他眼里,东阳木雕之所以成为

  “小时候家里没有什么书,是自家的木雕让我了解三国故事,知道白蛇娘娘,也见识了西湖与断桥。无论衣柜还是门窗,木雕里的人物和风景,让我这个农家孩子从小受到了文化熏陶。”一名网友在东阳当地一网络论坛上这样回忆东阳木雕。在他眼里,东阳木雕之所以成为文化,不仅仅其自身有着悠久历史,更因为其传承的是文化。

  东阳木雕集团是东阳历史最悠久的木雕企业,总经理王向东断言:东阳木雕正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借助工艺美术创新和建筑装饰载体,东阳木雕源源不断走出国门;依托红木家具、室内装饰,东阳木雕风风火火走入全国各地的千家万户;东阳木雕更因破解了传承与发展的难题,重新成为东阳熠熠生辉的金名片。东阳木雕产业的发展壮大是东阳文化创新立市的成功实践。

  要传统,也要现代———

  从一位大师看东阳木雕人才接力

  “雕花皇帝”杜云松、“雕花宰相”黄紫金、“雕花状元”楼水明,是东阳木雕发展历史中最著名的艺人。

  陆光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会长,也是首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其师傅便是楼水明。冯文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其师傅是黄紫金。遗憾的是,杜云松的传人现在仍从事木雕行业的已经不多。

  在众多冯文土的徒弟中,黄小明便是一位。作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传承人,因为其年龄结构与创作成果,黄小明被视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东阳木雕艺人代表。

  在浙江新东阳木雕有限公司一楼展示大厅,董事长黄小明近年来的得意之作被一一摆放在室内,包括为北京故宫复制的乾隆蟠龙宝座。

  2005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东部皇极殿欲恢复乾隆时期原状陈列,需复制乾隆宝座,黄小明中标。原北京故宫博物院科技部副主任曹静楼作为文保技术人员,目睹了黄小明从设计画图、下料、雕刻到贴金等全过程,曾用“精心领悟、精雕细刻、精美绝伦”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这充分体现了黄小明的技术水准和艺术修养。

  “‘开来’就要‘继往’,‘启后’就要‘承前’。不能很好地继承传统,也就无法做到‘开来’和‘启后’。”黄小明说。

  展厅里的更多作品是黄小明的创新所作。一幅名为《百岁风雨桥》的屏风作品,黄小明采用多层叠雕的手法,突破了传统东阳木雕平面化的缺陷。画的主景就是整幅屏风中心占图最满的这座桥,桥下便是大面积空白。“许多老师说,如果他们来构图,绝不敢让下面如此空着。但一看效果,纷纷表示赞赏。”因为传统东阳木雕的构图大多满满当当。

  黄小明还大胆地将超写实手法运用在东阳木雕上:远看一棵树,甚至可以看出树的肌理:远看一条围巾,甚至可以看出围巾上细细的羊毛。许多作品雕刻的是风景速写,画面简洁,又极具时代气息。  

  黄小明说,从创作风格来说,我们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用更具时代感的手法与内容,用新的表现形式,去融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文化,如此,东阳木雕才能走得更远。

  作为传承人,黄小明的身影经常出现在东阳木雕技校、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课堂上,在他的工作室里也有数十人在接受他的悉心传授。今年24岁的李亚萍去年来到黄小明的工作室。出生于东阳巍山镇的她,16岁中学毕业后,就跟村里的木雕师傅学手艺。从开始的削木头,到如今进行艺术创作,这个女孩很享受木雕带给她的快乐。“我以前是那种很爱玩的女孩,一开始也坐不住,但时间长了,就开始沉下心来,觉得这是一种享受。”

  黄小明说,以前学手艺,3年学徒,5年“半做”,7年挣钱,10年出师。现在年轻人学习基本功的时间被逐渐缩短,学生们往往先学习整个制作过程,再在实践中回头慢慢操练技法。

  据统计,东阳现有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1200多人,其中高级工艺美术师42人,工艺美术师278人,助理木雕工艺美术师631人,木雕工艺美术员294人;拥有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1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31人,初步形成了老、中、青木雕人才梯队。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艺术新闻-东阳木雕:文化创新立市的成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