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又一批遗作在南京博物院展出

展览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本网讯:昨日上午9时,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傅抱石作品捐赠系列活动在南京博物院隆重开幕。开幕式上,傅家兄妹将321件写生速写稿、86件论文手稿和71方篆刻印章等一批保守估价在500
 

展览

      本网讯:昨日上午9时,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傅抱石作品捐赠系列活动在南京博物院隆重开幕。开幕式上,傅家兄妹将321件写生速写稿、86件论文手稿和71方篆刻印章等一批保守估价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父亲遗作无偿捐赠国家。这已是傅家第三次向国家捐赠。从1972年到2007年,傅家先后把875件傅抱石先生的画作、文稿和印章捐赠国家。算起来,傅家已经把数亿财富义捐国家了。傅二石代表兄妹表示,1979年捐赠父亲遗作时国家曾奖励4万元人民币,但这笔“巨款”被母亲悉数捐给了傅抱石家乡江西新喻县用于发展当地教育。这次兄妹几人一致同意不拿国家一分钱奖励,“只希望父亲的作品不是锁在库房中,而是经常性地展示。”

      人流如潮

      傅家兄妹成焦点

      昨日的南博,嘉宾云集,热闹非凡,不少专家、学者从海内外赶来参加开幕式。傅家兄妹也成了媒体追逐的焦点。大哥傅小石坐在轮椅上亮相,保持一贯的沉默憨厚。善良坚强的他虽然半身残废,却一直在艺术道路上苦心探索。这几年,他时时沉浸在对父亲的思念中,画了多幅追念父亲的画。二哥傅二石在山水画上对父亲颇多继承,其作品雄强博大、气象万千,近年来更多变法。以裙装亮相的傅益瑶神采飞扬,活力四射。谈起这次无偿捐赠,她说自己也曾在博物馆工作,深知只有在这样的研究机构,父亲的艺术品才能得到更好的保存和发扬。三人的“傅氏兄妹中国画展”陈列在父亲的艺术馆旁边,同样吸引了不少观众,也可以说是对他们的父亲的一个遥远的安慰。

      不少收藏家也赶来观看,对傅抱石的作品赞叹不已,“画得好啊!”他们由衷地说。一位藏家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的“傅抱石画作”赝品很多,“几乎没有一场拍卖会没有傅抱石的作品,但也几乎没有哪家能保证自己的拍品是真迹”,他说,这次大规模展出傅抱石的作品,也是一次练眼的机会。而首次与公众见面的71方篆刻印章,则被现场观众形容为“令人惊艳”。

      第三次捐赠

      市价最低5000万元

      1965年,一代巨匠傅抱石突发脑溢血病逝。在他逝世后,江苏省政府就准备建立傅抱石纪念馆,他的家属深明大义,当即准备将他的各类遗作经过清点造册后捐献给国家。迄今,傅家已有三次捐赠。

      第一次捐赠是1972年。当时中国政府得知傅抱石解放前夕曾托人将32件作品带到法国参展,解放后这批作品一直滞留海外,便通过外交部进行交涉。1972年,终将这32件作品要回。傅抱石夫人罗时慧得知后,亲赴北京,将32件作品捐赠故宫博物院。

      第二次捐赠是1979年。据二石介绍,“文革”早期,为妥善保存傅抱石遗留的绘画精品,傅家人担惊受怕,付出极大的努力。这批作品从傅家先后运往江苏国画院、五七干校、江苏出版局等处,辗转多处,却一直有些不安定。直到被移交到南博后才“安稳”下来。“文革”后落实政策,政府把这批作品还给了傅家。但傅家人又决定把作品捐出去。1979年,罗时慧女士代表家人把365件精品捐献给国家。

      而昨日是第三次捐赠。为此,南博特将艺术陈列馆中的古代绘画馆(陈列面积400多平方米)更名为“傅抱石艺术陈列馆”,定期陈列傅抱石作品,以后在南博二期工程完工后还要另辟新馆永久陈列傅抱石的作品。同时成立“傅抱石资料信息库”,启动相关资料的搜集、研究工作,有计划地出版傅抱石绘画图录、专题画集、篆刻图录以及相关研究成果。

      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傅抱石绘画作品每平方尺已过百万,单幅拍卖最高价达到四千多万元。南博请有关专家做了保守估计,此次捐赠的478件作品,市场价格最低也在5000万元以上。

      目前,南博已成为国内外收藏傅抱石作品最多最精的文化机构。江苏人可以自豪地说:要看傅抱石,来南博。

      画坛浮躁

      应学傅抱石人文修养

      昨日下午还在南京博物院举办了傅抱石艺术研讨会,来自北京、香港、南京、苏州等地的近20位专家发言。专家们感慨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大师的人文修养对于当代画坛的意义。

      书画家、鉴定家萧平认为,在研究中国美术史的过程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历史时期对傅抱石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一是东晋和六朝,这是中国画的大转变时期,傅抱石的人物画便是从顾恺之的画风中汲取了养料;另一时期是明末清初,这是中国画的花好月圆之期,傅抱石的山水画取法于这一时期的石涛。在这种系统的研究与多方面的学养交织下,最后才完成傅抱石自己所言的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交响”,他能够成为大师,可以说是有其必然性。回顾大师的艺术道路,专家们普遍认为,傅抱石有研究艺术史的癖好,正是在全面研究中国画历程的基础上,他才提出了“笔墨当随时代”等振聋发聩的理论,开创了表现时代精神的新金陵画派的画风,然而,这种风气在当代并没有被很好地继承下来。现在的书画界,浮躁的风气很浓,很多人静不下心来画画,更何谈“研究”了。人文修养不够,是对照傅抱石、扫描当今画坛后的一个最大的缺憾。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展览-傅抱石又一批遗作在南京博物院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