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色延安到北京的天安门广场
中央民族大学随着祖国的脚步一路走来
见证了祖国的诞生、成长、盛世之美
在庆祝国之诞生的盛会中
民大人一次次用汗水和青春
谱写了民族团结的篇章
歌唱了对祖国无尽的爱
“团结奋进,爱我中华”
那永远说不完的是对母亲的爱
那永远唱不尽的是对祖国的情
在2019年10月1日举行的国庆70周年阅兵及群众游行中,由中央民族大学师生们组成的“民族团结”方阵无疑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在夜间的联欢活动中,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身穿各色民族服饰的联欢群众们更是引人注目。山河七十载,民大人用最真挚的情感一次又一次在天安门广场歌颂对祖国的爱,歌唱民族团结的和谐之美。白鸽带着他们的歌声飞过天际,飞向蓝天,把祝福带往祖国的山川河流。
对于民大学子来说,最激动人心的环节必然是由我校千余名师生组成的“民族团结”方阵。身着各色服装的师生们挥动鲜艳的国旗,欢声如雷,高呼“团结奋进,爱我中华”的口号走过天安门前,这声呼唤带着每一名在现场或电视机前的民大学子们走入了谱写祖国盛世之美的画幅中,也打开了一扇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空之门。
1984年10月1日,来自中央民族学院附中的佟丽娟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天安门广场的方阵,和学生们组成各色翻花图案,晚上又参加了联欢活动。
“我们跳了十首还是二十首的曲子,集体舞、青春圆舞曲、阿细跳月、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等。改革开放带给中国人民的变化、激励、鼓舞对我的影响特别大。我回去后心潮澎湃得睡不着觉,第二天就和班主任说我要递交入党申请书。”
今年,佟丽娟作为中央民族大学附中的书记带领学生参与游行。
“我们是在北京,但我们肯定是代表全国的少数民族,就是民族自豪感,这个民族自豪感不是少数民族的自豪感,是作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虽然孩子们眼下可能没想到那么多,但也许他们会在过了多年之后像我一样再回忆这时候,恐怕这个经历就会非常难忘的。”
同样在这一年,中央民族学院的学生艾力肯是群众游行队伍中少数民族方阵的一员,他回忆那时候全校只有1000多名学生,其中800多人都参加了游行。“当时我还是大四的学生,是在毕业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第一次举办大型的阅兵。”艾力肯在这次游行的演练中承担一部分组织工作,表现突出,得到留校任教的机会。
1999年和2009年,艾力肯又两次参与国庆游行和组织工作,而他的年轻同事肖霄在1999年作为中学生在广场翻花,2009年以中央民族大学学生的身份加入了游行队伍。
“我那是第一次参加游行,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然后从天安门前走过去,特别激动。那次我真是太激动了,几乎是听不到音乐只听到自己心跳的程度。”
作为民族团结的象征,少数民族方阵是国庆游行的保留项目。
艾力肯老师已经59岁,明年就要退休,但他还是报了名,要参加他人生中的第四次国庆游行。
“明年就要退休,就不要错过这个机会,最后再参加一次。”动员会上,他也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学生。“今年报名之人非常踊跃,感受到一生当中参加这么一个重大活动会留下一个很好的记忆。”
而80后的肖霄也已经成为中央民族大学的老师,他今年带领学生加入游行队伍,又有和前辈们不同的观察。“这次我们带的学生大多是98、99、00年出生的孩子,出生在世纪之交的孩子,这是国家真正开始走向统一走向富强时候诞生的孩子,他们其实对国家不富强是什么概念,其实并不是很明确的。虽然学校的学生可能很多都是从贫困地区来的,但毕竟都是在北京念大学,每个人手里都有手机,适应了现代化。学生们在长安街看到那些装备,说'老师,我这辈子可能只会见这些装备一次了。'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会回到地方少数民族地区参与地方建设,他们可能并不会还有机会参加80周年、90周年活动,但在他们人生中参加了一次70周年,他们会回去感染的辐射面积会更大。”
一次次走过天安门前,他们都把这当作记录自己成长和国家发展的标志。
“想想我们十年前怎么样,十年后到底长大了多少,变化了多少,祖国变成了什么样。如果十年后我有幸,我还是会参加。”
赵华骧是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经过层层选拔成为阅兵式军乐合唱方队的一员,阅兵式上,他所在的团队演唱了《今天是你的生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主义好》等十八首歌曲,圆满完成任务。山东卫视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谈及参与感想,他说:“我就感觉我把山东人的精气神唱出来了。”
《唱支山歌给党听》和《北京的金山上》的歌声里,18岁的藏族姑娘泽郎初被同学左欣然托举起来,面向城楼高唱这两首自己从小就听的歌。
来自舞蹈学院的泽郎初、左欣然、杨贺婷、尚卫东在接受中央人民广播采访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参演感受:
来自于民大舞院的泽郎初和左欣然
泽郎初从小生长在四川阿坝,现在是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的学生。她用专业课上“无实物表演”的技巧想象过在天安门前歌舞的景象,但真正来到现场,感受还是完全超出想象。“太神圣了,就是这种感觉,特别不一样。”
在这个宏大的现场跟几千人一起歌舞,泽郎初的搭档左欣然说,他们要放大自己的动作和表情。
左欣然说:“更扩大自己的状态吧,因为面对的场面也很大,面对天安门也很宏伟,就感觉得无比放大自己的情感、表情……”
这种“放大”几乎成为一种“不由自主”,他们的同学杨贺婷甚至顾不上“管理”自己的面部表情。“很投入,可能表情会很夸张,但我觉得那是我的真情。”
身处现场感受联欢的气氛,他们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看到“光影屏”组成五星红旗的效果。
尚卫东(中)和同学们
泽郎初:“第一次看的时候,真的要哭了,太震撼了。”
尚卫东:“国旗刚一出来,红色的,不由自主地就……”
同学尚卫东说,在这个场景激励之下,参与者跳得更加卖力。“那一遍跳的时候,太激动了,有受伤的、脚崴了的,太激动了……”
杨贺婷、泽郎初、左欣然和尚卫东的合影
央广记者在采访中还这样说道:电视直播中,泽郎初和同学们只有短暂的镜头,他们的歌声也不能像我们录下的清唱这样被单独听见。他们只是广场上歌舞者的几千分之一。联欢活动执行副总导演、中心联欢区总导演何晓彬说,这几千人并不是在表演,而是参与联欢。“这次70周年国庆大联欢的“自由、欢愉、生动、活泼”在他们身上呈现,我们一直在强调,他们也不是演出,也不是所谓的无组织无秩序的联欢,属于联欢性质的演出、演出性质的联欢,其实这个还真是要拿捏好这个度。”
黄泰岩校长在接受北京卫视采访时说到:“五十六个民族的学校代表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心声,去反映各族人民对国家的那种忠诚,对国家的那种热爱,然后展现了国家的一种大团结。”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一颗来自从延安黄土中的种子
在红旗飞扬的首都北京生根发芽
行走在长安街上,民大人意气风发
欢呼在天安门城楼前,民大人载歌载舞
我们用青春的活泼灿烂谱写对祖国的热爱
我们用自己的欢呼雀跃表达着对盛世的礼赞
短短的一分十秒,
道不完的是对祖国浓浓的爱
诉不完的是对祖国真真切切的情
短短的一分十秒,
将成为民大人永恒的记忆
盛世中华,民大与祖国同行!
文字 |李震华
编辑|崔荣浈
责编 | 王 璞
主编 |李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