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志愿者中心成立。
当逐风的种子,成长为茁壮的树,年轮记载着蜕变!
15年
18批
20多个院系
30多个民族
20万参观者
371名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民大学生,经过激烈的角逐,来到民族博物馆,成为文物的代言人,以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心,以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的真诚之情,在这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海淀区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的舞台上,恣意书写着青春的华章,弘扬着美美与共的民族文化,谱写了一曲关于热爱、关于奉献、关于成长的青春之歌。
志愿民博,青春无悔!这是民大学子交流交融、践行知行合一的课堂。
初心不忘,信仰不移!这是民大学子奉献社会、传承民族文化的热土!
(民族博物馆志愿者中心刊物《青园》第十五期封面)
如果,让我用一种颜色来形容2019年的春和夏,我想,那应该是浅绿色。绿色代表着崭新,代表着活力,代表着希望与青春。志愿民博,便是我在2019找到的第一道风景。她给了我新的希望,给了我新的动力,第一次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来实现目标。希望未来的自己永远保持着这份真诚与坚持,为民博、为民大,更是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18批志愿者 杨金媛
我们所做一切的动力,都来自于内心对于志愿奉献的热爱,民族博物馆的志愿者从被选拔进馆开始直到毕业离开学校,都是志愿者团队的一分子,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凝聚着我们的青春热血。
——14批志愿者金瑶
在民族博物馆做志愿者,我可以暂时忘记日常繁重的课业压力,忘记自身渺小的存在,不由自主走向历史的尘埃里,虽然我们与文物分属不同年代,但超然的和谐让我忘乎物外。民博的老师曾说,“每个志愿者都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默默付出而不求回报。”我也愿意化身传播民族知识那一汪流水,向更多的人展示绮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素质。一眼千年,铭心刻骨,幸而相遇,初心难忘。
——16批志愿者庄艳丽
民大因为多元而包容,民博也是。民博人的身上有一种“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不辞辛苦”的敬业态度。在“民博志愿者根据地”微信群里,可以看到历届志愿者融洽的交流,看到前辈对后辈的耐心答疑和分享。在民博体验到的“人情味”是志愿者这份工作给予我的财富。
——18批志愿者熊亚琪
这里有绚烂的民族文化,有精致的文物展品,有一个个背词的夜晚、有五味杂陈的心情。能够过关斩将成为一名志愿讲解员,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它是珍贵的文化宝藏、生动有趣的故事与有血有肉的情谊的总和,这就是民族博物馆真正吸引我的地方。
——16批志愿者杨滢
在进行了近半年的讲解工作之后,我除了在民族知识方面有了积累之外,也体会到了出于热爱成为志愿讲解员的快乐。面对不同的观众,讲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体系,需要更充分的知识积累与自信。我相信这份热爱会伴随我,成为更好的志愿讲解员。
——18批志愿者许可
讲解并不是“复读机”,每一次讲解都是与展品之间的走心对话,将饱满的感情带给观众。讲解也并不是只有益于观众,于讲解员来说,更像是一次学习和提升,在不断自我完善中进步。我敬重展品,敬畏工作,珍惜这份特殊而又宝贵的志愿工作!
——17批志愿者罗梓叶
志愿民博就是这么有魅力,我喜欢没事儿往民博跑,就像累了就想回家的孩子。会有一直讲下去的念头,仿佛不会毕业不会离开。我所有的样子它都会接纳,所以我很爱这个地方,很爱民博志愿者这份工作。
——17批志愿者乌日罕
在这里,我收获到了友情、亲情,提高了交流能力。喜欢这份志愿工作的人都是具有热情和情怀的,并且讲解也不那么轻松,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17批志愿者马瑜涵
与志愿民博的这份相遇让我从散漫的生活中挣脱出来,让我看到了一个坚持的自己,最重要的是让我遇到了一群有趣的灵魂,同我相伴,与我欢笑,共度时光。
——15批志愿者吴爽
把我对于博物馆的感受,分享给每一个人,想让每一个来到民博的人,都可以去“读懂”展品,如果不能“读懂”,通过我的讲解来“听懂”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其实我们会遇见太多只有三分钟热度的事情,当我们眼花缭乱的时候,也许只有重重困难先祖才能证明你的坚定。我可以把一开始的的热忱转变为细水长流的情怀,将我的初心贯穿始终。
——15批志愿者庄壹涵
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马晓华说,民族博物馆一直坚持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外事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志愿者的最高目标是把它变成一份志愿的心,用一生去实践。我们得到的最大回报是通过薪火相传,使志愿行为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让“志愿心”无处不在。“愿青春在弘扬民族文化,推动民族团结教育中闪光!”
在四年的志愿讲解生涯中,我一直愿意做一个引导者,带着人们一起去探寻展品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和意义,并在这过程中再次发现新的闪光点。当观众们面对这些展品和故事发出发出惊叹赞美时,我和民博,一起骄傲着。
——14批志愿者黄冰聪
民博是我们的原点,我们在诉说中成长,怀着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寻找自我最初的价值。我们遇见彼此,勉励彼此,成为彼此青春里初心的见证者,成长的同行人。
——14批志愿者张依宁
在民博这片土壤上成长起来的志愿者们,身体力行,给我树立了优秀的榜样,他们身上严谨、负责的态度,像一颗颗明星,指引我在成长道路上走向正确的方向。
——14批志愿者赵梓舒
通过一次又一次讲解,把把我们的民大历史、民族文化、校园精神传播出去,看着观众们收获满满的样子,我倍感骄傲和幸福。这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相信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怀着对民博的热爱才坚持把大段大段的讲解词背完,对讲解这份工作的热情让我们有机会成为一家人,一起使民博这棵大树茁壮成长。
——14批志愿者杨颖
这里有一群热情满满的同路人,有在前掌灯引路的老师、前辈,责任与信仰,一群人,共同为了一个目标努力着。爱与担当,我们会一起,让民博变得更好。
——16批志愿者王春琳
一眼千年,这是一个民族文化云集的宝藏,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舞台,是各民族学子施展的平台。志愿服务,奉献社会,提高素质是我们的实践的追求。民族博物馆馆长张铭心教授说:“民族博物馆将逐步建设成为一个普及式、研究型、学术化,具有多种服务功能和鲜明民族特色的高水平的现代化高校博物馆,更好地承担起宣传民族文化、普及民族知识、展示民族艺术、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
在民族博物馆获得的巨大能量,使一代代志愿者在走出校园后能够更加积极乐观地认识这个世界,更加深刻地懂得“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内涵。
志愿民博,青春无悔。已经有十八批志愿者将这把奉献的火炬传递而来,期待着更多人走进博物馆,加入志愿者大家庭,共同守护历史,守护青春传奇!
文字 | 金 瑶
编辑|李谨彤
责编|王致贤
主编|李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