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课≠45min|讲台背后的故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一节课≠45min|讲台背后的故事

“一节课有长时间?”

“45分钟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的确,在学生看来,一节课的时间=在教室里坐着的时间。可是对于授课教师来说,这个等式似乎并不成立。查找资料、准备教案、相互取经……他们在一节课上的付出远远大于短短的“45分钟”。

为了印证我们的猜想,记者们采访了几位优秀的一线教师。现在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看看这些老师们都在讲台背后做了哪些准备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1

党静鹏:教学17年,

仍对课堂充满敬畏

党静鹏在二外的文学院已经工作了17年。哪怕是同一节课,她也会定期对授课内容进行修改:小到提高幻灯片的美观性,大到修改授课内容的逻辑、层次;而且,对于不同系的同学,党静鹏讲授的内容也不会完全一样:“我会提前了解不同专业的内涵和文化背景,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17年的工作经验让党静鹏总结出了备课的三字箴言:“备内容、备方法、备学生”。所谓“备内容”,即“教什么”。对于讲了很多次的课,准备起来是轻车熟路。可是对于一节新课来说,那就需要提前好几天、翻阅大量资料来准备。

而“备方法”就是要深入浅出,找到让学生更能够接受、吸收知识的办法。“现在能够吸引走学生注意力的东西太多了。”党静鹏开玩笑的说道。为了能够增加学生对上课内容的兴趣,党静鹏会把平时留意到的一些有意思的内容引入自己的课堂中。“在给学生讲缩略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在公众号上看到的一篇文章:为什么WTO可以缩写为WTO,而PPT却不能念成PPT?”党静鹏认为缩略这个现象是存在于所有语言中的,用其他语言的例子来引入汉语的缩略方法应该更能增加学生的兴趣。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所谓“备学生”就是去了解学生的喜欢或不喜欢,然后找出自己的原因进行改进。党静鹏觉得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应该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活动,更多的应该是心理和情感的互动。“我会被学生那种渴求知识的眼神吸引,想要更加认真负责的去讲课。”

2

John:听说有趣的课堂和学生更配

作为一名在二外英语学院工作十年的外籍教师,John认为教学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同学们的水平不一,而班级人数又多,难以因材施教。但相反,在John的学生眼里,他对每个人的弱项了如指掌,并且会在课后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这样良好的学生反馈离不开John在讲台下细致的备课工作。他习惯上课前把PPT打印出来,装订成册。上课时在打印的PPT上的相应空白处随时记下同学们在语法、发音上的错误,并做简要评价。课后的他也不敢轻易放松,“我会把这些记录到我的电脑上,到下次上课之前再看一遍,这样就能更好地了解每个同学的弱点,以便上课时更好地帮助他们。”John说。

而且,为了能让同学留下课堂上的“痕迹”,他要求同学们记课堂笔记,并交给他。因此,他家中的电视前堆满了笔记本,空下来的时候他也会翻看同学们的笔记,看到不足就作出批注。日复一日地观察让他发现,在课堂上督促学生记笔记可以让同学们更加全身心的投入课堂,同时在复习的时候也能更快速的回忆起课上的重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除此之外,John的课还有一大特点,就是不用课本。John解释道:“书的内容是固定的,对大家来说缺少新鲜感,而且不利于我灵活的调整教学内容。”没有课本的课堂固然灵活有趣,但这也间接增加了John的备课压力:“因此,我平时需要不断思考上课的主题,以及能够有效提高同学们口语水平的方法。”

3

集体备课:众人拾柴火焰高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任课教师独立备课外,通识课的教师们还会进行集体备课。18级的形势与政策课就是如此。“每周五下午两点在明德楼125,我们十几个老师会进行两个小时左右的集体备课。”授课教师贾庆文告诉我们。

每周到场的老师们会就一个专题进行探讨,每次会有两位老师负责将自己准备好课件展示给大家。各位老师听完这两位老师的备课介绍以后,会进行讨论、交流,然后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对于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各位老师们在课前自己准备的时间也是非常长的。有些老师从开学就已经开始准备,可是由于现实形势的不断变化,他们只能不断调整、推翻自己已经准备成熟的内容,不断进行更新扩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对于形势与政策这种时事性强的课,贾庆文表示:“一个人的思路和视野相对比较狭窄,如果一个人去准备一个专题,那么就很有可能只局限在自己已有的专业背景和教学经历,这样角度会比较片面。”而参与集体备课的老师都来自于不同的学科专业,有着不同的教学经历和生活经历。这样看待问题的视角会更丰富全面。这也是集体备课相对于个人备课的一大优点。

4

刘齐平:新师上任,

做好百**准备

英语学院的刘齐平老师主要负责教授综合英语、英语交流口语和英语高级写作三门课程。作为第一年入行的新教师,每门课程对于刘齐平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因此,在每一堂课前,她都会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好教案、讲义并制作课件。刘齐平说:“几乎每堂课我都会用至少一整天的时间去准备。”

在刘齐平看来:“学习英语除了需要打好语言基本,更需要学习语言背后的思维逻辑与文化。”所以在教授学生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之上,她还会对课文所涉及的主题做拓展性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critical thinking”。除此之外,刘齐平在备课时会着重探究与课文主题有关的延伸性课题,她会在网上筛选文献,以获取不同学者对课题的独到见解,然后分享给同学们。此外,作为教授语言学科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查阅词典、字典,才能够更加精准的理解每一个单词以及单词的衍生知识点。刘齐平认为只有在备课过程中将每一个知识点都研究的十分详细了,才能够很自信的站在讲台上,从容地回答学生们的每个问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为了活跃课堂,刘齐平在备课的过程中还会设计很多的互动环节:如制作单词小条进行词语接龙、提炼课文内容并设计角色扮演等。同时,她也会时常反思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定期做教学总结,思考如何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把一堂生动活泼又不失深度的课淋漓尽致的展现给同学们。

短短的一节课,老师们倾注的心血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是他们在背后付出的努力,使我们觉得那每一节课都格外生动有趣。正如党静鹏老师所说:“教师这个职业是个良心活,只求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这份事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翔宇东方新闻社

文案 | 张萌 金泽

刘宇馨 智雨荷

图片 | 贾庆文 党静鹏

金泽 张萌

编辑 | 李安楠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一节课≠45min|讲台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