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疫情新闻后感觉心慌烦躁怎么办?
与父母矛盾增多怎么办?
居家期间如何获取专业心理支持?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这些“小情绪”“小困惑”都能找到答案。
吹响心理战“疫”冲锋号
心理战“疫”是学校抗击疫情工作一盘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二外高度重视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制定心理工作专项方案,并多次向二级院系传达心理工作具体提示,第一时间为疫情防控压力下的师生穿上了“情绪防护服”。
1月27日,北二外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工作专项方案正式出台。当日,由心理中心教师精心炮制的“抗疫心晴”系列文章由北二外官方微信公众号、党委学生工作部微信公众号发出,吹响了北二外师生心理战“疫”的冲锋号。
1月30日,线上心理支持系统开通,开放网络留言平台。
1月31日,开放学生个体咨询通道。
截至目前,心理中心发出微信推送4期,阅读量8919人次。共收到9例学生网络平台留言、为辅导员提供学生危机情况咨询2例。咨询问题涉及疫情对情绪的冲击、居家期间家庭关系影响、毕业焦虑以及疫情引发的人生观、价值观思考等。
“经过专业教师及时、耐心、细致的回复与心理干预,前述咨询同学的情绪平稳、学习生活有序。”心理中心教师王娟介绍道。
“一人一册、一人一策”
疫情当前,很多同学的生活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原有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亲近的朋友无法见面,原定的计划无奈推迟,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熟悉的校园。对受疫情影响学生的的困扰,学校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也落实在行动上。
疫情发生以来,学校组织院系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排查。结合学生日报制度,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况,指导辅导员做好日常辅导与深度辅导——
对湖北生源地学生按照“一人一册、一人一策”进行心理疏导和工作记录;对在校隔离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行重点掌握;对疫情引发的较严重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学生,心理中心提供远程心理支持服务;对国际学生,除按照以上方案进行排查与指导外,心理中心和管理部门提供了英文心理支持服务。
一系列扎实举措,确保了疫情期间师生心理健康状况全掌握,也实现了心理排查工作的及时、有效、全覆盖。
专业守护 共盼春天
疫情期间,心理疏导与干预的方式方法要根据疫情发展阶段进行调整,这对心理咨询的专业性与系统性提出了很高要求。开展线上心理支持服务之前,学校心理中心组织专兼职咨询师接受了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心理援助培训,并积极寻求专家督导,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支持服务。
目前,北二外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根据疫情发展特点,结合师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学校与学生工作微信公号新媒体为平台,以预约与咨询管理系统为工具,积极开展基于线上的心理问诊工作。持续发布推送、开放留言平台,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学生缓解焦虑情绪、增进积极心理,并合理安排居家生活。
“在当前疫情爆发和持续期,学生的焦虑主要集中在现实层面,例如对疾病和疾病蔓延的恐惧、对不能外出的郁闷、对后续学习安排的担忧以及居家期间可能面临的家庭矛盾等,特别是毕业生还涉及到毕业程序、考研或工作面试等具体问题。”王娟说,“当前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让同学们‘安心’——对正确认识疫情进行指导、对情绪和家庭问题解决进行教育、对居家期间生活方式进行引导等。随疫情发展,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心理中心也会及时研判、出台针对性的工作措施。
心理工作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在特殊时期必定要发挥其专业作用,高校心理咨询教师要和学校的全体教师共同发力,成为学生的教育者、抚慰者和引导者。”
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狙击战中,心灵防线的守卫同样重要。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陪伴和支持下,北二外学生穿上了这件由关切与情意织就的“情绪防护服”,在凛冽的寒冬中从“心”出发,迈向春天。
北京市第二外国语学院
文案 | 于珊珊
编辑 | 刘白天瑞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