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二字的神秘,
可能让许多人对哲学著作望而却步。
但本周为大家带来的《中国哲学简史》,
能为大家揭开中国哲学的神秘面纱。
下面,让我们跟随导读,
走近这本书吧!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冯友兰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2
“
无论我们是否思人生,
是否谈人生,
我们都是在人生之中。
——冯友兰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县人。曾就学于北京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28年起,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会议主席等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大学经长沙迁至昆、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冯友兰任西南联大哲学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
1949年以后冯友兰进入了他的学术生命的后期。经历了多年的风雨曲折之后,他在生命的最后十年(1980-1990)完成了七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
冯友兰一生的著述事业始终贯穿着强烈的文化信念,这一信念可最终概括为“旧邦新命”一语。如他所说“《诗经》有一首诗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我把这两句诗概括为‘旧邦新命’这几个字,中国历史发展的现阶段足以当之。‘旧邦’,指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新命’指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阐旧邦以辅新命,余平生志事,盖在斯矣。”
近代以来,中国哲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走出去传统的经学研究范围的第一本著作是1919年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的正式出版。这是第一部自觉运用近代学术观念和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国哲学史的著作。但胡适此书主要是运用西方科学成果与科学方法的思想,来改造中国哲学,他实际代表了一种科学主义的思潮。而且胡适始终没有写出下卷,由于他不重视中国哲学固有的人文主义传统,虽有开创之功,实际的成就并不大。
1931和1934年,冯友兰先后出版了他的《中国哲学史》两卷本,这是中国哲学史的第一部通史著作,其影响后来远远超出胡适的《大纲》。他着力于中国固有哲学范畴的逻辑分析,以揭示或重构中国哲学实际内蕴的思想体系。陈寅恪在《审查报告》中指出“凡著中国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对于冯友兰著作文化立场给予肯定。
冯友兰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在三十年代初出版后不久,完全取代了胡适的著作,在很长时期中成了国内使用的标准教科书,随着译本的出现,也成为许多国家中国哲学史教学的主要教材,这都与该书方法的优点是不可分割的。
《中国哲学史》出版于三十年代前期,从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中期,冯友兰于颠沛流离之中完成了“贞元六书”,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他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之邀赴美讲学,在此期间用英文著有《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本是为美国学习中国哲学的人提供一个比较简明的中国哲学史的教本。
《中国哲学简史》一方面反映了新理学的一些思想,一方面也对中国哲学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他认为,人都有思想,哲学是对思想的思想,即对人生有系统地反思的思想。中国哲学的特点是在哲学中来满足人对超乎现世的要求,在哲学中欣赏了超道德的价值,哲学掌功用就是按照一定的哲学去体验超道德的精神境界。
他提出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即是一种超道德的精神境界;认为庄子所谓的“不知之知”不是原始的无知状态,而是经过了有知阶段以后,由精神的创造达致的一种境界。
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冯友兰进一步发展了他对中国哲学史的许多看法。他认为孟子是先秦儒家的理想主义一派,荀子是儒家现实主义的一派,今文学是先秦儒家理想派的继续,古文学是先秦儒家现实派的继续;道家与法家代表了中国思想的两个极端,道家主张个人的绝对自由,法家主张绝对的社会控制。
在方法论上冯友兰认为自己研究中国哲学的最大的收获是“用逻辑分析的方法解释和分析古代的观念”。这也是作者对自己研究中国哲学史方法的总结。这种方法的主要精神是,对古代的观念做出比较明确和清晰的解释。这对研究中国传统哲学是有重要意义的。
同时,这种借助西方哲学和哲学史的范畴,并用西方近代学者研究哲学史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解释中国传统哲学。这就将中国传统哲学纳入了世界哲学史的研究,这可说是作者新中国成立前长期来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主要贡献。该书的语言风格及思想涵蕴别具风采,深受外国读者欢迎,先后有法、意、日、韩等12种语言的译本出版。
经典选段
1
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每一个人,只要他没有死,他都在人生中,但是对于人生有反思的思想的人并不多,其反思的思想有系统的人就更少。哲学家必须进行哲学化;这就是说,他必须对于人生反思地思想,然后有系统地表达他的思想。
2
人需要思,才能知道不可思者;正如有时候人需要声音才能知道静默。人必须思及不可思者,可是刚一要这么做,它就立刻溜掉了。这正是哲学的最迷人而又最恼人的地方。
3
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积极的知识,我是指关于实际的信息),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
4
在使用负的方法之前,哲学家或学哲学的学生必须通过正的方法;在达到哲学的单纯性之前,他必须通过哲学的复杂性。
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
5
学习哲学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而不是使人成为某种人。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翻开这本书亲自探寻~
我们欢迎大家与官微进行互动,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投稿到bfsuweixin@bfsu.edu.cn或者在每期推送下留言。我们会不定时地精选大家的心得体会发表出来哦~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学生新闻中心新媒体部 吴陈洁娴 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