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腊三贤之一的柏拉图看来,哲学家的本质是具有知识以及智慧、正义、善的品德。而在他所构建的理想国的主题,正是人类追求的正义与善。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古希腊的先哲和他的著作——《理想国》。
《理想国》
译者: 郭斌和、张竹明
作者:[古希腊]柏拉图
出版年:1986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本书导读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一公元前347),古希腊哲学家。出身名门贵族,曾为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的思想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对西方文化传统具有开创意义。柏拉图的著作主要是对话,虽然年代久远,但保存得相当完好。按照年代先后,研究者把柏拉图的对话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对话主要表现苏格拉底的思想,大多讨论德性问题,对话过程典型表现了苏格拉底的对话辩证法;中期对话表达了柏拉图本人成熟期的思想,这就是著名的“理念论”;晚期对话体现了柏拉图对理念论论证的完善。就柏拉图的中期对话来说,最重要的包括:《美诺篇》(论学习就是回忆和灵魂不朽)、《斐多篇》(论理念和灵魂的轮回)、《会饮篇》(论美与爱情)、《理想国》(论什么是正义和最好的政体)等。
《理想国》是柏拉图理念论的代表作,又译为“国家篇”。它的论题明确、结构完整、论证细腻,围绕着“正义”主题,涉及了形而上学、神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艺术理论,构成了一部自成一体的著作。《理想国》的主要对话人物为苏格拉底,对话从为“正义”下定义开始,提出真正的正义是“正义本身”(正义理念)而不是正义的虚名,而正义本身可以从城邦的本性来探讨。一个城邦的建立需要不同禀赋的人从事不同种类的工作,他们包括普通劳动者、城邦卫士和统治者。好的城邦应当具有四种美德: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其中智慧隶属于少数统治者,他们具有城邦治理的理念;勇敢属于众多的城邦卫士;节制属于大多数普通劳动者。各个阶层各在其位,各司其职,这是整个城邦的正义。个人的正义是在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之间让理性起主导作用,激情服从理性,欲望受到理性和激情的控制。通过教育和学习,个人可以达到相应的美德,而统治者的美德则需要进行更高的哲学训练,正义的城邦是政治权利与哲学理念的结合,只有让哲学家当王,或者让王成为哲学家,正义的城邦才能够实现。选文出自《理想国》第七章的开头,是柏拉图著名的“洞穴比喻”。
通过“洞穴比喻”,柏拉图试图说明除了人们看见的由个别事物组成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人们看不见的世界,那是由理念组成的世界,可知而不可感。理念的世界更加真实,因为理念是一类事物的共相,它们是纯粹的、较少变动的。但人们一般只满足于眼前看得到的世界,并不去探究另一个可知的理念世界。教育就是把人们从可感的世界引导到可知的世界,去把握事物本身,即理念。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西方哲学重理性和重逻辑传统的最早典型。
选文
苏:接下来我们把受过教育的人与没受过教育的人的本质比作下述情形。让我们想象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它有一长长通道通向外面,可让和洞穴一样宽的一路亮光照进来。有一些人从小就住在这洞穴里,头颈和腿脚都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向前看着洞穴后壁。让我们再想象在他们背后远处高些的地方有东西燃烧着发出火光。在火光和这些被囚禁者之间,在洞外上面有一条路。沿着路边已筑有一带矮墙。矮墙的作用像傀儡戏演员在自己和观众之间设一道屏障,他们把木偶举到屏障上头去表演。
……
苏:亲爱的格劳孔,现在我们必须把这个比喻整个儿地应用到前面讲过的事情上去,把地穴囚室比喻可见世界,把火光比喻太阳的能力。如果你把从地穴到上面世界并在上面看见东西的上升过程和灵魂上升到可知世界的上升过程联想起来,你就领会对了我的这一解释了,既然你急于要听我的解释。至于这一解释本身是不是对,这是只有神知道的。但是无论如何,我觉得,在可知世界中最后看见的,而且是要花很大努力才能最后看见的东西乃是善的理念。我们一旦看见了它,就必定能得出下述结论:它的确就是一切事物中一切正确者和美者的原因,就是可见世界中创造光和光源者,在可理知世界中它本身就是真理和理性的决定性源泉;任何人凡能在私人生活或公共生活中行事合乎理性的,必定是看见了善的理念的。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翻开这本书亲自探寻~
我们欢迎大家与官微进行互动,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投稿到bfsuweixin@bfsu.edu.cn或者在每期推送下留言。我们会不定时地精选大家的心得体会发表出来哦~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学生新闻中心新媒体部 王梦真 戴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