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学院辅导员 吴巧慧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中心工作。辅导员在其中的角色是什么?教育部有关辅导员的两个文件给了我们答案,一个是《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还有一个是《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这两个文件都规定了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这两个文件给辅导员明确了身份,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第一,树立一个信念,用理想之灯,照亮前行的路
从1953年的清华大学确立的双肩挑制度至今,贯穿辅导员发展历程的一条主线,就是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明确规定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是辅导员的第一职责。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让马克思主义成为高校最鲜亮的底色。辅导员需要做的是要守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一段渠,种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这份责任田。培养什么样的人,关键是谁来培养人。辅导员要做好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首先自己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可以说,辅导员是大学期间“任课”时间最长、“课程”最多的老师,一个优秀的辅导员会影响一批学生的未来。作为辅导员,要经常跟学生谈谈诗和远方,聊聊理想,谈谈信仰,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告诉学生要构建人生大格局,必定是志在四方,胸怀天下。作为辅导员,我们要在意和看重每个学生,因为我们相信,他们的得失,他们的前程都与我们有关,因为我们相信,社会的重托,国家的未来,以及无数个家庭的福祉,都与我们的学生有关。
第二,担当一份责任,走进学生内心,与青春作伴
总书记讲: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对于辅导员来说,工作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一遍遍苦口婆心的教诲,也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故事,有的只是一次次与学生谈心到深夜的背影。我们的工作是在一个任重道远的岗位上甘于平和、坚守真实。我们负责的不仅是一两百个学生,而是承载他们身上的梦想,以及每个家庭的期待。因此,我们的工作需要有理想,帮助学生学会人格独立而非自我孤立,引导他们慎思明辨而非偏听盲从;我们的工作需要有温度,要用真性情让教育深入人心,触手可及,告诉学生,生活有时不那么如意,但不要在生活的褶皱里轻易改变,放弃自己;我们的工作需要有力量,要用一言一行点燃学生的梦想,让他们哭了可以笑,跌倒了还可以站起来;我们的工作需要有情怀,要用更加淡定包容的心态,去发现教育的无数种可能,既能引导学生扣好大学的第一粒扣子,也能带领他们尽情享受大学的青葱岁月。
第三,撑起一个支点,灌溉心灵,甘作芳水守护
总书记说,群众在哪里,我们就要往哪里去。对辅导员来说,学生在哪里,我们就应该在哪里。学生需要的不是简单的陪伴,而是我们能力更专业、更全面、更科学的方法去引领学生成长。辅导员不是高级保姆,更不是勤杂工。这是一项知识和技术含量都很高的工作,需要丰富的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还有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做支撑。每个学生是自己人生的主角,都在人生的路上不断奔跑,而我们辅导员就像他们大学旅途上的陪跑者,指导他们不断修正目标,帮助他们调整配速,时刻监测着他们的心率,预见他们的最大摄氧量,带着学生们不断向下一个目标出发。辅导员的工作更像是在雕刻青春。不仅要看到学生心理的共同特征,更应该关注学生心理及行为方式的差异性,以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学生,树立人人成才的理念,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
今天我们汇聚一堂庆祝学校40华诞,希望彼此助力,分享成功喜悦和宝贵经验,传递出更多的辅导员工作能量,折射出更多的辅导员工作光芒。相信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能够不忘初心,从爱出发,最大限度地把握规律,增强素质、提高效率,从而以更大的自信和勇气去呵护与引导学生们的成长,去践行这份不容有失的教育责任。
辅导员,不仅是一种称谓和职业,更是一份坚持与信仰!辅导员工作抽丝剥茧,纷繁复杂,耐住寂寞才能坚守,彰显智慧方显成效。这就是辅导员,知心朋友、人生导师、风雨同舟、就在身旁。
文字:吴巧慧
摄影:史阳剑
排版:刘娇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