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下午,由北京印刷学院主办的李东方丝路壁画作品及珂罗版国宝级书画艺术精品展示系列活动将在学校图书馆开幕。
李东方,1956年出生于北京,珂罗版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文物保护复制专家、北京印刷学院兼职教授、世界非遗珂罗版技艺传承人、国家发明专利持有人(采用珂罗版技术复制壁画的工艺),北京榜样、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
1974年李东方进入国家文物局至今从事珂罗版复制文物工作,复制了大量的国家文物及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和近现代国画大师的书画作品等。
1984年受敦煌文物研究所段文杰所长之邀,李东方扎根戈壁,开始为敦煌莫高窟一百一十二窟壁画局部进行复制,并由国家文物局呈送到中央文物扩大会议,为此中央责成国家文物局作为技术性试验项目在敦煌研究院建立珂罗版工作室,开启了用珂罗版工艺间接保护莫高窟壁画的历史。数十年的时间里,她耗尽全部积蓄完成了多个精选洞窟壁画局部的精心复制,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财富。
依托珂罗版技艺,她还实现了让《三希帖》《明解增和千家诗》《富春山居图》等珍品两岸合璧展览的夙愿。历经数十年的努力,李东方获2016年全球华人影响力人物“文物保护终身贡献奖”,2015年—2017年参赛作品连续两届获中华印制大奖“毕昇奖”唯一艺术品金奖。
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敦煌莫高窟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的。珂罗版复制技术以它独一无二的艺术制作方法,完美再现原壁画的形象、色彩、韵味及质感,为敦煌莫高窟留下完美的珍贵资料。
世界非遗珂罗版临制技艺,源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蒙古西征时传至欧洲,1869年于德国融合创新形成发明专利,传日本后又回传至中国,珂罗版工艺遵循着古法,仍沿袭着过往传统手工方式进行作品辨色、底片分色、照相制版、刻版修版、选材研磨、调墨上色、比对临制、装裱还原等工序,精益求精,以追求文物的原真性。
珂罗版技艺被文物界公认为是最接近于原作的一种文物保护临制方式,常被用于文物保护临制典籍等精致高级的文物级艺术品。“用珂罗版临制而成的艺术作品,能够最大限度地还原原作,逼真传神,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流连于艺术之美。”
《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曾珍藏于三希堂。三希堂,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清朝乾隆皇帝之书房。皇帝珍藏于三希堂的这三件珍品曾因战乱分别于两岸,《快雪时晴帖》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秋帖》《伯远帖》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难以一同展现于世人面前。籍由珂罗版工艺技术,三希堂分散多年的珍品得以重新合璧。
快雪时晴帖
中秋帖
伯远帖
古时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四本小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合称三百千千,明朝更以千家诗作为皇室幼童教材,而《明解增和千家诗》选用明代内府书写专用的纸材,搭配精致华美的插图,与诗词相映成趣,相传即是太子使用之读本。现今《明解增和千家诗》上卷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下卷收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历尽千辛通过珂罗版临制计划,终于使得传世孤本得以合璧。
明解增和千家诗(上卷)
明解增和千家诗(下卷)
敦煌三窟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元代)
观音菩萨像之一种。此像十一面,有慈悲相,有狞恶相。主要的八只手,两只手举化佛于头顶,两手合十,两手捧须弥山,另两手分别持净瓶、持杨柳枝。其余的千手排列成圆形,妆如光轮,每手中有一眼睛。观音两侧上下人物是侍从仙灵,有飞天、辩才天女,婆薮仙,火头金刚、金刚天。
敦煌五十七窟 《美人菩萨》(初唐)
唐代菩萨画像重要代表作。菩萨面像清秀,长眉细目,高鼻,朱唇,两颊与双眼上部轻染淡淡的红色,头戴化佛金冠,项挂金链胸饰,头微左倾,手举齐肩,若有所思,或是观憐众生;唐人说:菩萨像美如宫娃,今人多赞扬此菩萨像是“美人”,此窟为“美人窟”。说明菩萨像是以现实妇女为造型依据的。但如此佳作却不多见。
敦煌二百四十九窟 《菩萨》(西魏)
二百四十九窟是莫高窟早期的重要代表窟之一,时代属于西魏。菩萨半身裸体,舞蹈手姿是印度艺术的遗风;头上的三珠冠是中亚一带王贵的冠式;修长清秀的体形则是中国士大人物美的典型。绘画技法完全是西域的凹凸晕染之法。是印度、中亚与中国文化艺术融合的代表佳作。特别是那微扭动的腰姿,节奏鲜明的舞蹈手臂,以及潇洒、奔放的笔法,细匀挺拔的线描,在艺术上都达到了尽善至美的高度。
敦煌二百八十五窟 《菩萨二身》(西魏大统四年)
菩萨身着褒衣博带,头戴华冠,高眉,乌目,朱唇,小髭,一派中国魏晋名士人物扮相。一个背侧身,一个正侧身,对面而立,各持一大莲花。他们是在论道?还是在谈玄?已不重要。这是完全中国化了的,具有南朝艺术风格的绘画,其艺术成就可与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笔下人物比美。
敦煌二百一十七窟 《九品弥陀之一》(盛唐)
画中描绘的“西方极乐世界”的部分景观。此图是往生到净土世界,阿弥陀佛迎见的部份画面。往生者都是童子像,天真可爱。坐金刚座(台)者,是上品上生,在莲花中的是中品生或下品生。画师构思想象非常丰富。是唐代经变画中的上乘之作。
敦煌二百二十窟 《维摩诘大士》(初唐贞观十六年)
维摩诘是古代印度一位居士,精通大乘佛理,辩才无碍。画中正在与文殊菩萨议论佛经哲理。名曰印度居士,描绘的却是一个活生生的中国魏晋时期的清谈名士。画史记载,东晋顾恺之在建康(南京)瓦棺寺画的维摩诘像,开户之日,参观者不计其数,布施百万之多,轰动一时。然今已不存。唐宋遗存画像,唯此最佳。
敦煌四十五窟 《菩萨-南墙》《菩萨-北墙》(隋代)
这是《西方净土变》中一组菩萨。菩萨个个高髻华冠,体态丰盈,肌肤莹润。长眉,双目微启,神态温和慈神,又略带几分柔媚。意在表现菩萨垂怜众生之深情,实是唐代贵妇形象之表现。其造型风格与唐代著名仕女画家周昉的人物相近。
敦煌四百零七窟
《三兔藻井》(隋代)
莫高窟四百零七窟中的藻井,被人多称之为“莲花三兔藻井”。藻井为四方叠涩交接而成,藻井中心有八瓣莲花图案,莲花中心是三只追逐奔跑的兔子,三只兔子共用三只耳朵,但整体画面却使人产生出一兔双耳的艺术效果,造型极为优美。莲花四周画八身飞天,姿态各异。
敦煌四百四十五窟
《剃度图》(盛唐)
《弥勒经度》中剃度图的一个局部。内容是有一个国王,听佛说法之后,率领其王妃、太子、大臣、婇女等剃度出家的景况。如实地描绘了唐代寺院僧人剃度的景况。其人物造型之神情俊美,画面意境的处理、艺术水平均可与唐代著名画家张萱笔下的宫廷仕女人物比美。
敦煌一百一十二窟 《反弹琵琶舞》(中唐)
舞伎双手举琵琶于头后,上身微弯前倾,抬左腿,落右腿出胯,衣带飞扬,神情专注舞蹈。特别是跷起大拇趾,一上一下的两足,似已发出踢踏的舞蹈声。这是唐代流行的西域舞。舞伎的真实生动艺术造型显示了画师细微的观察力与高水平的概括默写功力。著名舞剧《丝路花雨》英娘反弹琵琶舞,即源出于此图。
敦煌三百二十一窟 《飞天》(盛唐)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敦煌飞天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敦煌藏经洞(隋代)
藏经洞是莫高窟十七窟的俗称。此窟原为唐宣宗大中五年(八百五十一年)时开造,为当时河西都僧统洪辩的影窟。藏经洞被盗,现存大英博物馆。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
传承历史文化
维系民族精神
是国家的“金色名片”
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生生不息的实物见证
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
珂罗版技艺复原壁画
加强了对文物的保护
让这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鲜活起来
以李东方为榜样
一代代北印人
以传承弘扬中华印刷文明为己任
以家国天下的人文情怀
推进着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
文化强国建设
北印人在路上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信息来源:学校图书馆
责编:葛梦颖
审编:慈妍妮 曹文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