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获奖之星】勤奋是通往成功的钥匙:2015级机制专业李哲宇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身边的榜样——获奖之星】勤奋是通往成功的钥匙:2015级机制专业李哲宇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个人小档案

姓名:李哲宇

年级:2015级机制专业

爱好:摄影、射箭、骑车、越野

参加的学生组织:大学生记者团 机器人工作室

-

获奖情况

-

*参与壁虎抓仿生系统设计课题

*参与北京磁悬浮地铁S1线设计项目

*参展两次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与专利成果展示会

*参展一次大学生创新创业展示会

*第八届亚洲机器人锦标赛中国选拔赛 二等奖

*第八届首都高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二等奖

* 2017华北五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智能物流 一等奖

* 2017北京市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智能物流 一等奖

* 2016华北五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创意设计 一等奖

* 2016北京市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创意设计 一等奖

* 2015北京市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空中机器人 三等奖

* 2015华北五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空中机器人 三等奖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记者: 前不久你带领的团队获得华北五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你认为与其他团队相比优势是什么?

李哲宇:为了这个比赛我们真是付出了很多努力,日日夜夜为了这个去工作。我现在闭上眼睛就可以想到我的机器人的每一个细节,就连接触板上的焊点也记忆犹新。清华的学生确实比我们聪明,但并没有那么大的差距,我们比他们投入更多的时间。我们有兴趣、有毅力、有责任感,我们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这个方面去做研究。我也具有我的优势,就是,我不玩游戏,其他同学在玩绝地大逃杀的时候,我在画图;他们在玩英雄联盟的时候,我在画图;他们去健身房、娱乐放松的时候,我还在画图。资金上,每年清华的机器人实验室的资金非常多,我们差的很远,他们可能仅仅是把机器人作为他们的专业课了,而我们是把它当作爱好。我们会把机器人做得更切合实际,以便于日后应用。我们学校学生设计出的产品还是比较有优势的。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记者: 参赛的机器人是由你和团队一起完成的?在机器人的制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李哲宇:是团队一起做的,机器人的制作涉及到的知识特别广,团队的分工要明确,每个成员不仅对自己所负责那部分的知识、技术知晓很详细,还要对非负责部分有详细了解,如果一个负责设计的成员不懂得编程,不懂得电器设备搭建的话,很可能他在进行设计时,就把这两方面忽略掉了。在进行制作前,负责各个部分的成员要在一起开会,讨论机器人的每一个细节,就像大公司设计飞机一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作成功。制作过程中团队的合作是很重要的,单凭一己之力很难办成。困难有很多,一直都有困难。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轻松的,别人看我设计的作品的时候说,“哎呀,你这东西设计的真好!”但是他不知道我设计的零件,有时候我想了半天方案想不出来,最后是做着梦设计出来的。因为机械这个东西,设计出来之后,其实外行人看着越普通,设计师的水平是越高的。用一个复杂的机械和一个简单的机械完成了同样的工作,肯定是后者的水平高啊。我们在机械方面的所有困难,可以查设计师手册,可以问百度。但如果程序的话,在一开始你会无从下手,其实这些东西都能查到,你的算法,原程序其实都可以找到,但具体的调试呢。举一个例子,编程是有编程思维的,就是你在用计算机的语言和计算机说话,就相当于你不会德语还要和一个会德语的人讲话,你要告诉他要让他干什么,技术性非常强,就比如我的电机是脉冲的电机,我告诉他我这个电机是脉冲电机,如果让他转一百转,我需要每秒钟给他多少赫兹的电,这种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很麻烦的,所以有专门做机械,是有分工的。对于现有的这一点成绩来说并不简单,也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话又说回来,没有难以解决的困难哪来的高质量的成绩呢?就因为我们付出了很多,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这才是对我们有力的、高含金量的证明。我非常幸运能有大学生记者团与机器人工作室这两个平台。遇到的挫折最多,学到的也是最多的。这两个地方见证了我的成长,嗯,我想我长大了。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记者:比赛中有没有遇到什么突发状况?

李哲宇:有,比如在上次比赛中,飞机因我们的失误在降落时发生了爆炸。为了之后接踵而至的比赛,我们不得不对飞机进行抢修,将坏掉的零件全部拆掉换新。还有,在进行“全自动仓库搬运”比赛时,我们的车在前进时,电机出现了故障,我们将四轮车果断改为了三轮车,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在赛场上,遇到突发状况,我们灵活机动的能力比其他学校强很多。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记者:你入学到现在,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一直是校奖学金的获得者,你是如何做到又一直保持的呢?

李哲宇:不知不觉间我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有了两届学弟学妹。前几天一个人静静的坐在电脑前回头看看这两年,多少还是有点感触的。欢笑、心酸、痛苦、兴奋等等,什么都有交汇在一起那感觉你懂得。不说别的,只是专业课、记者团、机器人工作室、入党、大学摄影作品这几个文件夹加在一起超过了1个T的容量了。对于榜样我觉得其实我要跟别人学习的地方更多,要说我有一点点长处可能就是能花更多的时间在我喜欢的事情上吧。可能别人只看到了我出去玩,到处high的时候,却没有看到除了这些时候之外我都在以各种形式在学习本专业方面的知识或者参与学校各个活动(当然这也是一种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要学),晚上在工作室呆到凌晨也是很常见的。我认为正是这些时间才换来了我的一点点成绩。

因为对于我们这个专业来说经验积淀与知识储备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我认为是更加看重的。量变时是看不出来的,当到了质变的时候才是一个阶段性的飞跃。至于如何保持,自然是不断地学习啊。我能看到我离目标还差得很远,我能看到有那么多大神比我强那么多,我不会停下学习的脚步的,如果说能不能保持住就看我能不能继续用功咯。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记者: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你既是机器人工作室的一员,同时也是记者团的主席,请问你是如何平衡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的?

李哲宇: 首先,因为我在机器人工作室,这个工作室就是我们专业的工作室。所以对于专业课来说我有天生的优势。而且在我们大一的时候,课是很少的,所以许多人每天出去玩,在每天其他人不见踪影的时候,当时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想的,每天早晨六点自然醒,然后一直忙到晚上一两点睡,每天都是这样。所以对于专业课这方面来说,应该是工作室帮助我去学习这些专业知识,当然有一些专业课是非常帮助我去做设计的。我记得当时是我给磁悬浮地铁设计系统的时候,听课听到不错的方法后,我就去改进我的设计。这实际上是非常有帮助的,专业课还是非常有用的。大学生记者团给了我锻炼组织能力、策划能力,领导能力以及执行力的机会,在这里我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和朋友。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记者:在外行人看来,每天和机器人打交道是枯燥的。那么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兴趣?机器人得到这些奖项以后有什么打算?

李哲宇:我兴趣和爱好很多,有射箭、骑车、越野、摄影…… 但是到了大学了,爱好就得收敛收敛。原来玩的太多了,所以现在玩的少了,各种极限运动除了攀岩,我几乎都玩过。我的专业知识让我在兴趣上更会玩,而我在兴趣中也辅助了我专业的学习与对专业理论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学习。我们不能拿手段当目的,拿奖只是手段不能当做目的,我们从始至终目的就是说玩的开心就行,所以具体说下一步干嘛我们就是玩的开心,然后再做的过程中才是真正可以学到东西的。其实前期的兴趣并不长,所以会造成一段时间之后失去兴趣半途而废。在这个时候其实是需要一定的毅力与责任感的,而后在这一方面有一定成就之后又会有一种新的兴趣找了回来,这样便能一直坚持下去了。不忘初心,始终如一。在十九大报告中习主席提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在过程中忘记自己一开始定下的目标,我想就不会纵容自己沉沦颓废。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记者:很多人都说要努力坚持,不颓废放弃,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却非常少,我们都知道优秀是大家都羡慕却不容易触及的状态,在这个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话想对学弟学妹说的吗?

李哲宇:难忘的事情有很多,因为几乎每一件事情都不容易,都很难忘。对于大学这两年收获也可以说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专业知识上的一个是为人处世上的。对于专业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一个学生最本质的任务,机器人工作室可以说是和专业课相辅相成,一个学理论一个付诸实践并且在实践中能学到的知识量是非常大的。 而对于大学生来讲社会科学更是必不可少的,在大学生记者团的工作会参加学校各种重要的活动,非常有幸向那么多优秀的前辈们学习,对于自身素质与修养的提升可以说是飞跃的,它见证了我的成长。想跟学弟学妹们说在大学学习固然重要,不过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有一帮特别优秀而且靠谱的好队友。最后我首先感谢学校给了我提升自己的空间,再感谢老师们对我的栽培与悉心的指导让我有提升自己的能力,最后感谢我的好兄弟姐妹们的支持让我有提升自己的机会。

采访 / 大学生记者团新闻部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身边的榜样——获奖之星】勤奋是通往成功的钥匙:2015级机制专业李哲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