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启伟:平凡而伟大的体育人

北京体育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马启伟:平凡而伟大的体育人

北京体育大学

编者按:悠悠岁月,弦歌不辍;淙淙时光,历久弥新。伴随着共和国奋进的脚步,北京体育大学作为体育教育战线上的排头兵,始终与国家体育教育事业同向同行、同频共振,贡献北体力量和北体智慧。在66年办学历程中,学校孕育了大批立德树人、潜心治学的名师,积淀了深厚的学术传统,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文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值此庆祝建国7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梳理北体老一辈名师名家的事迹,追忆他们高尚品格和勤勉精神,彰显他们学术之路的辉煌足迹,以求传承好北体学术命脉,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为建设体育强国多做贡献,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今天,我们带来第三篇《马启伟:平凡而伟大的体育人》。

马启伟

北京体育大学

马启伟(1919-2003)福建厦门人,教授。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心理学系。1948年毕业于美国春田学院研究院,获体育和教育硕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清华大学讲师,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女子排球队首任主教练,北京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前身)球类教研室主任、副院长、院长。曾担任国际排球联合会、亚洲排球联合会规则委员会主席,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著有《网球运动》《排球裁判法》《排球运动》《感受性》等。

01

新中国排球运动的先驱

马启伟的父亲是马约翰。13岁的马约翰才在亲友和教会的帮助下进小学读书。1904年,马约翰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预科,共在这里上学7年。1920年,马约翰在清华学校(清华大学的前身)接替美国人成为学校的体育部主任,由于他的努力工作,学校的体育水平突飞猛进,短时间内就创造了20多项全国纪录。1936年,当中国组建庞大的队伍参加奥运会的时候,马约翰成为中国代表团的总教练。

马启伟是马约翰的次子,1919年生于北京。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过马启伟的名字,但是见过马启伟的样子。他是新中国第一套广播体操挂图的模特,这得益于他从小坚持体育锻炼而锻造的好身材。

北京体育大学

在父亲的影响下,马启伟很早就立志要从事体育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马启伟把六人制排球引进我国,并担任中国女排第一任主教练。他一生致力于排球竞赛理论的研究,并重视培养排球专业人才和优秀的国际裁判。

马启伟进入排球圈很偶然,他小学时练的是游泳,中学踢足球,到了大学开始打网球。1944年至1946年在西南联大期间,他连续三年获得了全国网球公开赛冠军。他本可以成为一名一流的体育明星 , 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做一名教师, 并开始钻研心理学、哲学和生理学。为了进一步深造,1946年他到美国春田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就读期间,一举击败了连续八年获全校网球冠军的对手。在这里,马启伟第一次接触了六人制排球。1948年学业结束,马启伟坚决要回国为祖国贡献力量。这年秋天,他到了父亲曾经工作过的清华。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尤其是影响力巨大的基础大项和三大球。此前,中国普遍流行九人排球,而世界上通行的是六人制排球。马启伟是当时中国唯一一个知道如何打六人制排球的人。就这样,他开始与中国排球结缘。

1950年8月,马启伟首次执教中国学生排球队出战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也是新中国派出的第一支体育代表队。1952年,马启伟成为中国女排第一任主教练。1953 年马启伟参与筹划成立中国排协并在 1954年1月11日使之成为国际排联的会员国 。1956年, 他成为国际裁判 。上世纪60年代开始,马启伟集中精力致力于培养排球专业人员和裁判。直到1984年任国际排联规则委员会主席,成为当时国际排联唯一一位中国官员,马启伟经历了排球运动所有的规则变更,提出并制定了一系列新的规则,包括每球得分制 ——排球史上最具革命性的变革。他被国际排联公认为近十几年对国际排球运动发展贡献最大的人之一。为此,国际奥委会曾奖给他“学习和研究奖”,这是一本水晶雕刻成的小书,上面刻着主席萨马兰奇的签名。国际排联于2002年9月授予他“银十字”勋章和奖状,上面写着“感谢马启伟先生使排球获得世界的崇高形象和关注所做出的特殊贡献”。这是国际排联历史上第一次为排球运动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士授勋。

国际排联授予马启伟“银十字”勋章

北京体育大学

02

人格高尚的良师与平易近人的领导

1982年8月,马启伟从钟师统院长手中接过重任,成为北京体育学院第二任院长。在9月的新生开学典礼上,马启伟首次作为院长致辞,他希望82级新生: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理念;认真地、全面地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学好教育计划规定的各门课程;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谦虚谨慎,勤学苦练,大胆探索,有所创新。在马启伟担任北京体育学院院长期间,尽管国际排联的工作需要他经常出国参加会议,但他仍全身心地投入到学院工作中去。学院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强调教师掌握“三基本”“六会”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一专多能”“多能一专”的基本素养。

人最珍贵的不是他的高位、财富和学识,而是他令人永远尊敬的人格魅力。马启伟在排球界获得的巨大荣誉和尊重,不仅仅靠他在行政或学术上的权威,还有他平易近人让人倍感亲切的亲和力。

平时生活中的马启伟以实际行动关心教职工。一年春节,很多教职工都回家过年了,但有一位家在外地的教师因为生病而无法回家。除夕夜,马启伟来到宿舍探望他。这位教师万万没想到院长在这个时候上门来陪他过年。

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马启伟担负着培养体育教育博士生的重任。他经常没日没夜的苦思冥想,字斟句酌地反复推敲,一遍又一遍地打印改稿,而且打一遍就是好几十页。马启伟曾经用的是电动打字机,不像电脑一样错了可以删除或修改,只要出一个错,就得拿掉重打一遍,所以这项工作要求非常的耐心和细致。有时候马启伟的老伴不忍心他这样辛苦,也抽空帮忙打字,这样的时候她也记不清有多少回多少遍了。

马启伟带过的博士生、现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高峰回忆到,导师为他指导的每位博士生都准备了一个小本子,上面详细记录着他给博士生布置的学习和研究计划。每次出差回来后,导师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电话,约第二天见面,让他们汇报学术研究进展情况。一个本子虽小,却体现了马启伟关心每一名博士生的细致入微。还有一位他的学生葛春林回忆道:“导师是一位非常细心严谨的良师。1995年春夏之交的博士论文答辩格外难忘。答辩会开始时间是8点半,我是7点半多一点到的,没想到导师已早到了,正在忙着检查答辩所用设备并准备迎接论文评委。答辩结束后他很高兴与我们合影,一直等到评委们开完评议会,他亲自把每一个评委送走,那忙碌着的身影至今仍深深留在我脑海中。”

北京体育大学

事实上马启伟不仅关心着他所带的学生, 对素不相识的外院校学生也总是乐意伸出关爱之手。就在他去世前半年,有一位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想写一篇论文,需要参考马启伟父亲马约翰教授早年所著的《体育的迁移价值》一文,然而查遍图书馆却一无所获,不得已只好唐突地写信给他求助。由于马启伟所保存的这一著作已年代久远,一些章节和段落有些霉斑,他担心这位研究生看不清耽误了论文。此时,他已是年逾八旬的老人,却执意趴在床前的桌上,将这篇论文有关段落一段一段地打了下来。然后再亲自到邮局寄出。当老伴心疼地让他复印一份就得了时,马启伟却认真地回答:“别人既然有要求,我就要帮好这个忙。”

03

孜孜以求成就终身的体育人

马启伟曾任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洲排球联合会规则委员会主席、国际排球联合会规则委员会主席、亚洲及南太平洋地区运动心理学会副主席。曾先后荣获“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奖章”“体育工作荣誉奖章”“体育科技进步奖”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授予的“体育运动学习和研究奖”, 1984年美国春田学院授予的人文科学名誉博士学位, 1991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2 年国际排联授予的“银十字”勋章等。他长期以来为我国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呕心沥血,他是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亚洲及南太平洋地区运动心理学会的奠基者,他强调运动心理学的发展要特别注意借鉴西方心理学和中国心理学的思路和成果, 要紧密贴近体育运动实践,他主持编写的教材《体育心理学》和《体育运动心理学》在中国运动心理学界产生了广泛和重要的影响。

北京体育大学

往期回顾:

徐英超:把一生献给体育教育事业宋君复的体育情缘

北体官微丨20190820期

文字来源|《中国排球》《中国体育报》《二十世纪中国名人辞典》《心理学报》

校对监制|卢 雪

责任编辑|王 一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北京体育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北京体育大学-马启伟:平凡而伟大的体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