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晚,学术交流中心礼堂座无虚席,现场观众的注意力被牢牢地绑定正在进行的剧目之中,随着舞台纱幕上浮现出“光明从地下来”的大型剧标,热烈的掌声响彻礼堂,我校学生的原创话剧《夜·奔》的首轮演出成功落幕。此时,剧组全体演职人员忐忑不安的心情终于得以缓释,他们知道,这段58天的狂飙突进,终于获得了期盼已久的成功。
话剧《夜·奔》是我校师生艺术团自2016年底建立以来,启动的第一个原创话剧项目,在“一团一剧”的工作理念下,艺术团把打造“反映国关精神,体现国关情怀,弘扬正能量”的保留剧目作为重点工作目标,为此,《夜·奔》也应运而生。
《夜·奔》由我校“天生绝配”学生团队主创,由白彦泽(曾任"天生绝配"系列及2016年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最佳改编剧目《青蛇》导演)编剧并导演,校党委宣传部、师生艺术团负责全程指导。该剧以我党隐蔽战线著名的“龙潭三杰”之一——钱壮飞为原型,通过艺术化的改编与加工,讲述了我党情报人员甘冒奇险,隐蔽于敌人心脏地带,截获重要情报,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避免了我党早期组织的灭顶之灾。同时,该剧也巧妙地以套层式的结构,在剧中融入现代时空、1931年故事时空和故事中的舞台时空三个层次,把当代人对历史的读解与思索、英雄人物的抉择与牺牲、旧中国精神领域的启蒙与洗礼共冶一炉,让观众在时空与剧情的穿梭演进中获得难以忘怀的观剧体验。李家兴副校长、王如柏总会计师与现场观众共同观看了5月19日晚间的演出。
《夜·奔》现场回眸
00 序幕
银幕投影着老旧的民国风建筑,有轨电车来来往往,老旧的收音机断断续续播放着,忽然雨落倾盆。
1931年,武汉。
01 魔术师
大幕拉开,场景来到1931年的武汉大世界。推广电影的宣传员,在餐厅中的侍者,一派繁荣景象。
02 网红
场景转至现代,原来刚刚紧张的情景,全部是在拍一部谍战主题的话剧。
03 正元实业社
1931,“正元实业社”,国民党“C.C”的特务在进行情报收集工作。
04 禁演令
龙飞宇的弟弟龙贺宇,正和同学在进行话剧《一致》的排演。然而,一封加盖国民政府公章的禁演令,却递到了他们的面前。
05 密码本
三分媚骨七分妖娆,缠绵抒情而又勾魂的眼神,整齐而又利落的舞步,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带着纸醉金迷的奢华与情调。
06 卡门
两位明星时不时把台词从国语变成青岛话,将话剧搞得乌烟瘴气,笑料百出。令人捧腹的荒诞场景背后,是否是一个悲剧的前兆?
07 乱世
长兄如父,龙飞宇一直希望弟弟过上和平快乐的生活,在这个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时代里,龙家犹如狂风巨浪里的一叶孤舟。外界的凄风苦雨却并未影响龙贺宇的生活,因为,哥哥还在。
08 林小梦
飞宇恨铁不成钢地调侃贺宇:“你是不是脑子瓦塔了?”
09 死讯
龙飞宇想起年少时高元祺掷地有声的话语:“国难当头,民族危亡,我辈不惮于死,惮于爱我者不知我因何而死。”
目光如炬,仿佛就在昨天。
10 六封急电
浓烟滚滚,凉风阵阵,一颗子弹向她射来……
11 夜奔
黑夜,时钟滴答旋转,龙飞宇在无人的街道上拼命奔跑,双眼布满血丝,抓住弟弟的肩膀叮嘱他到联络地点传达暗语。
“天亮已走,母病危,速转院”。
12 戏中戏
“自由”,“通缉”,“三长三短”,“光明,从地下来。”撤离暗号通过戏中戏得以传递。
13 告白
爆炸忽响,大火愈旺,静谧的路灯下,是两个年轻人内心青涩又秘密的情愫,是为了心中对于光明的执着与坚守。
14 开始
龙飞宇:“我不止一次地在想,我希望我的弟弟,可以拥有和我不一样的人生,我此生的选择,就是为了全天下的龙贺宇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龙贺宇:“我不止一次地在想,如果有再来一次的机会,如果,我和哥交换了人生,如果,我做出的,是我哥一样的选择。”
镜头拉回现代,“观众开始进场了。”
幕降,剧终。
探班《夜·奔》幕后无名英雄
话剧《夜·奔》台上的表现如此惊艳,背后的故事也同样精彩。我们将时间倒回演出开始前,看一下支撑这样一部话剧顺利演出背后的故事。去看看《夜·奔》舞台背后那些不为人熟知的故事。
公关组——绿叶扶衬鲜花
《夜·奔》的门票就像《冒险小虎队》的解密卡,将小孔对准纪念册的解密页,“光明从地下来”的六个字便会出现在每一位观众眼前。这些都是徐大卫和他的公关组团队的作品。从校内外宣传海报的张贴到门票的制作发放,再到现场的布置以及演出开始前一个小时观众的入场检票和引导,演出之外的这些细节都需要公关组同学们的耐心和细致的工作。
「我们的工作与演员的工作就像是绿叶与鲜花一样,为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将话剧更好地展现给大家。」徐大卫在接受采访时说。
化妆组——为你盛世美颜
下午两点,距离《夜·奔》话剧正式开演还有5个半小时,化妆组的同学已经开始为演员们进行化妆。剧组执行导演高浩宸介绍说,化妆师既有本校的学生,也请到了专业的造型师,为演员们塑造具有舞台表现力的精美妆容。
「化妆要根据不同的角色进行不同的塑造,」高浩宸介绍道,「剑眉星目间透出坚韧沉着的,必是中共隐蔽战线的地下党;眉眼之间透出杀气和冷酷的,便是剧中的反派。」
舞台组——细节不容小觑
整部话剧的一个特点就是剧组用仅仅17位演员塑造出了50多位不同的人物形象。加上全剧节奏紧凑,很多演员需要在饰演完一个角色之后迅速的换好下一套服装等待出场。
在舞台的幕后,所有演员的六七十套服装,都按照每一幕换衣顺序整齐地悬挂在衣架上,这些是剧组舞台组的工作人员们的工作成果。从转场道具到舞台布置,甚至现场的荧光地贴,都凝聚着舞台组工作人员的汗水。
舞台总监曾威向我们介绍道:
「有时我还要安抚演员的情绪,帮助他们带麦等,还有和音控、灯控部门横向联合,总之舞台上的事情都由我们负责。」
灯光组——光影交错缤纷
舞台上丰富情境的展现需要配合不同的灯光效果,江泽慧和灯控团队是正常话剧的“光影魔术师”。
「比如开场时特务潜伏的场景就用了比较昏暗的灯光,打在演员身上只会出现一个小侧影,但是能营造出紧张压抑的氛围;而在舞会时就会采用绚烂多彩的灯光。」江泽慧介绍说。
整个话剧需要借助投影来传达信息,同时营造良好的观众体验,灯光和投影的协作只是众多协调工作中的一个。
「灯光太亮会冲淡投影,投影太暗又会影响光的效果,因此需要我们两个部门通力协作,有时候,看似短短2分钟的戏,灯光和各个方面的配合就要练习很长一段时间。」
音控组——为你听觉盛宴
下午4点,距离演出开始还有三个半小时,演出人员在音控室带好麦前往舞台进行最后的音响设备测试。音控室位于与礼堂内与舞台遥遥相对的角落,曹芹和他的搭档在这里运用面前的音控台和笔记本电脑登设备为整部话剧的音乐、音效、以及演员的麦克风提供保障。
「非常珍惜这次机会能够参与这样一次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因为这是可能是最后一次和大家在一起努力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说起话剧,曹芹如是说。
宣传组——完美视觉体验
话剧《夜·奔》的宣传海报在几天前便挂在了校园的海报栏上,这张在白天基本上无法辨认的用黑色的泡棉条组成的乱码海报,在晚上用灯光映照之后影子就会组成完整的“光明从地下来”的字样。这样新奇的设计引发了不少同学驻足欣赏,而包括这张海报设计在内的剧组所有视觉上的工作都是由孟宁带领的宣传组(投影组)制作完成。从新颖的海报设计,到舞台上美轮美奂的投影特效,宣传组(投影组)的工作无疑为话剧的成功增添了最独特的一抹风采。
在谈到这块海报制作时,孟宁说:「制作过程中困难不少,我们用纸叠立方体实验了无数次。」
正反两个投影由两组同学负责,一组两人,一个同学紧跟剧本卡台词,另外一个同学操作。整个剧结构性很强,所以投影的设计风格更抽象,通过场景内不同元素的组合来达到营造氛围的感觉。比如正元实业社,就放置了很多电报机的局部特写,如民国时期电报机内部元器件的商标牌,同时结合不规则的拼贴构图和一些动效来营造紧张感。跟以前不同,《夜·奔》的投影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经过现场取景拍摄和纪录片剪辑来制作,虚实互补,很多表演上的细节通过投影的方式放大。「准备过程还是挺紧张的,辛苦,但值得。」孟宁在接受采访时说。
摄制组——捕捉须臾记忆
银幕上的背景映射着上世纪的生活状态,黑白画面闪过的人物一幕幕狠狠地戳着泪点。除了三个机位全程现场录制,背景投影上的完美特效和催泪场景,也都是国关电视台同学的工作成果。摄制组负责人孔皓说,他在剧本上每一场每一个需要拍摄的地方,都写出了详细的批注,如景别、摄像机的运动等镜头语言,甚至包括捕捉演员的表情和实际演绎中的情感状态,这样在摄制时可以帮助演员代入环境中去。不同于往常的现场摄制,这次摄制组跟了三次联排,安排摄制的思路和想法,无论是在摄制还是在剪辑上都花了不少心思。
摄制组
下午五点,演员带好麦克风之后,导演组开始和各个部门配合,开始走最后一遍调度,导演最后提醒演员应该注意的问题;舞台组再次检查所有的道具服装是否到位;灯光组确认点位是否合理无误;音控组确认演员麦克风是否佩戴完全;追光组的成员再次熟悉每场的打光方式。所有部门都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着最后的配合。
下午七点三十分,定场钟响,《夜·奔》正式开演。
导演白彦泽为演员讲戏
「在大家的固有认识中,主旋律色彩的谍战剧通常给人留下程式化的印象。而《夜·奔》作为我校第一部表现隐蔽战线的话剧,既有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精神,又不乏形象化、戏剧化的表演,结合国关精神,充满国关情怀。2017年是中国话剧诞生100周年,很荣幸能与党委宣传部、师生艺术团一起为大家献上《夜·奔》这样一部话剧。在当年与今日双线交织中,跨越时空,走近、理解那个时代。我们和英雄,只差一个舞台。」
——《夜·奔》话剧导演 白彦泽
李家兴副校长、王如柏总会计师在演出结束后与全体演职人员合影
话剧《夜·奔》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历史幻影。曾几何时,有这样一群伟大的地下工作者,在暗夜里飞奔,只为祖国光明的未来。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他们的功绩永世长存!
责编:李玥
文编:王玉鑫 李若彤 王元艺 钟华
摄影:刘伟麒 王梓涵 郭伊蕾 赵子亨 赵伟华 刘露晗 王元艺
特邀摄影:王梓涵
后期:崔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