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音新闻 | 意象·净土——民族管弦乐原创作品音乐会在我校成功上演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国音新闻 | 意象·净土——民族管弦乐原创作品音乐会在我校成功上演

点击上方“中国音乐学院官微”可以订阅哦~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2016年10月27日晚,意象净土——民族管弦乐原创作品音乐会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上演。该音乐会是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由中国音乐学院、中华诗词研究院、和景文化—古典音乐研究中心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协办。项目从2014年开始筹备,2016年6月26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进行了首演至当晚的收官演出,已在北京、大连等地成功演出10场。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上半场的四首室内乐作品,在风格上以小型室内乐的形式为主,呈现静、缓、清、雅的特点,表现出作曲家以“由静入净”的创作思路对“净土”的思考。下半场的三首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则是“由动至净”,不再微风细雨般沁人心脾、引人入胜,而是暴风骤雨般打破了观众在上半场体会的平静、朴素之美。虽然乐曲中不乏优美抒情的旋律,但大部分大气磅礴、激动人心。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意象净土”项目,委约诸多重量级作曲家加盟:民族室内乐《山居》(高为杰曲)的创作灵感源自于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有“寂静大师”之称的瞿小松选取了十三世纪英国教堂的圣咏音乐元素创作的《古调》,同样表达了对心中“净土”的向往;古筝演奏家王燮创作的筝与笛《江南》,来自于汉代乐府诗《江南》的意象;琴箫与人声《咏莲》一曲由高为杰先生之子高平创作,在第四章的声乐部分咏唱了李商隐的诗作《赠荷花》;杜咏创作的二胡与民族管弦乐队《桃花源》取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二胡、古筝与民族管弦乐队《净土》由青年作曲家谢鹏所作;在民族管弦乐方面已有多首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作曲家刘长远创作的《月下独酌》,灵感则来源于大诗人李白的同名诗作。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意象净土”是“意象民乐”的系列课题之一。“意象民乐”课题秉承“古为今用”的理念与手法,探求中国古典诗词与民族音乐之间的联系,用音乐的语言寻找中华文化的底蕴。本次音乐会“净土”主题的提炼,即来自诗词中自然、疎野、清秀意境的启示。这是一场“音乐寻根”之旅,旨在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寻求中国音乐之根,通过中国民乐的现代表达找寻中华文化之根。而历时四个月十场演出和无数次打磨之后,这台音乐会的整体面貌和结构已趋于完善,较首演已在曲目顺序编排、演奏家的交流、演奏家与乐队及指挥之间的磨合、乐曲韵味的塑造、音响效果的整体把握等层面,均更上一层楼。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项目负责人、总策划,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张尊连介绍,本次音乐会的宗旨是“借助古典诗词的载体,用意象的方式,解读中国音乐。” 从曲目特点讲,音乐会展现出近年来民乐舞台上少有的新的创作思维、形式和气象,也体现出作曲家个性化的创作风格。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这些原创民族管弦乐作品以既符合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又能合乎时代语境,以“由静生净”的形式,用音乐探寻一念心灵的净土,在铅华浮躁的社会中感受一片安宁,并借助新的音乐语言,让民乐回归国人生活,重塑文化身份认同。集中展现了项目组及作曲家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对中国文化及音乐语境的审视、对民乐当代表达形式的长期思索,并在可听性与学术性、意境与技法上找到了较好的契合点,立足于文化身份认同的基础上,又有较为深刻的哲学思辨与人类层面的生命关怀。

来源:国乐系作者:赵 倩

本期编辑:凌 博责任编辑:李润楠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官方网站:http://www.ccmusic.edu.cn

官方微博:@中国音乐学院

宣传部邮箱:ccm_net@126.com

联系方式:010-64887383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详情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中国音乐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中国音乐学院官微-国音新闻 | 意象·净土——民族管弦乐原创作品音乐会在我校成功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