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中国音乐学院官微”可以订阅哦
2017年5月17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及教务处共同承办的“中国乐派名家讲坛(第十五期)”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举行。沈阳音乐学院院长、著名声乐艺术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刘辉教授为国音师生带来一场题为“传承美、表现美、创造美、传播美、引领美——对中国声乐发展建设的思考”的讲座,与国音师生及声乐爱好者们分享了其对“中国乐派”的见解以及对中国声乐发展建设的看法,并以学生现场演唱及点评式教学互动的方式展示了多元化的教学成果。
讲座由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宋飞主持。宋飞副院长对刘辉教授的艺术实践履历进行了全面介绍,并感谢刘辉教授接受我校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的邀请。
刘辉教授首先充分肯定了“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他说:“我一直在思考‘中国乐派’这样一个命题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继承创新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举措、一个最重要的前提、一个最重要的支撑。我个人理解是用文化自信这样一个时代担当来开展中国乐派这样一个历史书写,这一定会推动中国音乐艺术更好的发展和建设,不仅向中国,最重要的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音乐的风格、气派、风骨、精神。”他提出,中国音乐学院王黎光书记、院长提出的“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12字办学方针及倡导和建设“中国乐派”,将对中国音乐发展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讲座中,刘辉教授作为中国音乐学院的校友及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特聘教授的双重身份,对本场讲座主题一一阐述。他首先强调了“美”在中国声乐中的重要性,他认为“美”是快乐的源泉、幸福的源泉,更是创造改革的源泉,所以对于歌唱家来说“美”尤为重要。刘辉教授说,中国声乐和美声唱法根本上的不同来源于文化的差异,而作为中国声乐的继承者,要认识到中国声乐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可妄自尊大更不可妄自菲薄,要用平和心态和清晰思路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借鉴”、“发展与提高”、“创新与建设”的关系,来发展建设中国声乐。
其次,在从教育方面来思考中国声乐发展建设问题时,刘辉教授提出,应加强声乐教育中的视唱练耳、形体、合唱方面的课程,以培养全新的优秀声乐人才。刘辉教授特别提出,中国声乐艺术从业者除了要有高超的演唱技巧,还要有优秀的艺术表现力和较为全面且深厚的艺术修养,这些都需要在教学方面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等。
刘辉教授还特别对自己为此次讲座手写的“生活就像音乐,音乐即是生活”这一寄语进行了独到的阐释。刘辉教授认为中国声乐学派已经拥有一大批观众喜爱的歌唱家,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及经典歌剧作品,优秀的作曲家、教育家及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这足以说明“中国声乐学派”已初步形成。不同唱法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国声乐要兼容并蓄,学习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
主题讲座后,刘辉教授培养的学生们进行现场演唱,刘辉教授在学生演唱后都进行了点评,结合其提出的声乐演唱“24字诀——先声后字,以声带字,先腔后字,以腔带字,声韵同出,腔圆字正”,对学生的咬字、声腔运用以及体会作品风格、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等方面一一讲解,让大家更详细地领略到刘辉教授声乐教学的魅力,现场不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些演唱者和曲目为:海政文工团独唱演员、金钟奖、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金奖获得者王晰《亲密爱人》《再见,我的爱人》;沈阳音乐学院本科四年级学生赵晨宇、曹芷铭《海恋》;沈阳音乐学院青年教师李优、沈德鹏《雷雨》歌剧片段;中国武警政治部文工团男高音司红军《草原之夜》《为共和国默默行军》;空政文工团青年女高音(“第五代江姐”的扮演者)伊泓远、沈阳音乐学院王志昕教授、南方歌舞团演员王东超、杨勇共同表演歌剧《星星之火》(国家艺术基金支持项目)片段。
整场讲座气氛热烈,刘辉教授的话语尽显其对中国声乐发展建设的拳拳之情,而他对中国声乐事业的无限热情更深深打动了在场听众。
来源: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
作者:李梦然
排版设计:杨颖莹
官方网站:http://www.ccmusic.edu.cn
官方微博:@中国音乐学院
邮箱:ccm_n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