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音新闻 | 杨凤一先生为中国乐派名家讲坛(第二十二期)作“昆曲艺术的魅力”讲座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国音新闻 | 杨凤一先生为中国乐派名家讲坛(第二十二期)作“昆曲艺术的魅力”讲座

点击上方“中国音乐学院官微”可以订阅哦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2017年9月27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及教务处共同承办的“中国乐派名家讲坛”(第二十二期)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举行。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杨凤一先生为国音师生以及广大戏曲爱好者带来了一场题为“昆曲艺术的魅力”的讲座,分享了她与昆曲的渊源、昆曲的艺术特点及发展史。副院长宋飞主持。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宋飞副院长简要地介绍了杨凤一先生的艺术经历,特别提到杨凤一先生曾是获得“佛罗伦萨国际妇女奖”的第一位亚洲人,向杨凤一先生表达了敬意和钦佩。

杨凤一先生分析了当代昆曲艺术的现状:了解昆曲艺术的人并不多,感兴趣的人更是甚少。她把这一现象归结为是作为昆曲演员在传播和宣传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昆曲艺术曲高和寡的特点也是关注度不够的原因之一。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杨凤一先生讲起她与昆曲的渊源,她从11岁起便开始进入戏曲学院学习京剧。毕业后再次回到中国戏曲学院进修,有幸跟随李金鸿先生学习了三部昆曲著名剧目《扈家庄》《思凡》《金山寺》,从此与昆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欣赏了由上海昆剧剧团演出的昆剧《牡丹亭》后,被华文漪先生美轮美奂的表演与扮相震撼,下定决心为昆曲奉献一生。杨凤一先生强调,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主动了解、欣赏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艺术,这不仅会使我们精神世界更丰富,同时还会提升我们整体的文化素养。

杨先生从昆曲的起源、昆曲的鼎盛时期、昆曲的衰落与昆曲的复兴四个方面讲述了昆曲艺术的发展史。昆曲发源于元末明初,元代顾坚精通南词,最早创作昆山腔,后经著名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在原昆山腔的基础上结合南北方各种曲调的长处,变平直讹陋的土腔为流丽悠长的水磨调。明代晚期,昆曲进入宫廷,在当时达到了“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的鼎盛局面。乾隆年间,随着四大徽班进京,昆曲逐渐衰落。解放后,昆剧《十五贯》进京演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周总理提出成立北方昆曲剧院,从此昆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讲到昆曲的曲牌时,杨先生指出现在仍活跃于舞台上的昆剧曲目不足总数的十分之一,并处于逐渐减少的状态,呼吁我们注重昆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提到南曲与北曲的差异时,杨先生现场演唱了昆曲《牡丹亭》选段《游园·皂罗袍》与京剧《扈家庄》中的两段唱腔,由此形成对比,进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南曲“字少腔多”,北曲“字多腔少”的特点。在讲解昆曲的艺术魅力时,杨先生现场示范了昆曲艺术表演中“开门”和“百花赠剑”的动作来说明昆曲“虚拟、写意”的艺术表现手法。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为能让现场师生直观感受到昆曲的艺术表现手法,北方昆曲剧院的两位优秀青年演员翁佳慧和朱冰贞现场表演了《牡丹亭》著名唱段《游园惊梦》和《红楼梦》著名唱段《宝黛相见》,其美轮美奂的表演与丝丝入扣的演唱赢得了现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讲座最后,杨凤一先生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作了精彩的解答,并希望大家今后多关心昆曲、了解昆曲,关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艺术。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来源:高精尖创新中心

文:李梦然

排版设计:格桑卓玛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官方网站:http://www.ccmusic.edu.cn

官方微博:@中国音乐学院

邮箱:ccm_net@126.com

中国音乐学院官微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中国音乐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中国音乐学院官微-国音新闻 | 杨凤一先生为中国乐派名家讲坛(第二十二期)作“昆曲艺术的魅力”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