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中国音乐学院官微”可以订阅哦
11月8日,“艺术名家领读经典”北京高校市级思政课第四讲,由赵晓楠教授主讲的《少数民族音乐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中的体现和特征》在中国音乐学院开讲。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张雅君,党委副书记吴武,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助理刘冰,中国戏曲学院思政部主任、全国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会秘书长梁建明教授,中央音乐学院思政部主任顾丽霞教授,以及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及中国音乐学院六所艺术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和三百多名学生聆听了此次讲座。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张雅君向赵晓楠教授颁发了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级思政课授课聘书。讲座由我校社科部主任姜泓主持。
中国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武在致辞中表示,开设“艺术名家领读经典”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北京市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坚持问题导向,将艺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以文化艺术为载体,以著名艺术家专家学者为师资,通过艺术经典作品,深刻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帮助同学们在直观的体验、参与和感悟中,逐步深化对理论的理解,激励和鼓励同学们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和汲取精神,增强对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艺双馨的文化领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刘冰老师讲到,在艺术院校开设的市级课就是要将传统教室里的思政课搬到剧场里和舞台上来,意义深远。他用“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五百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等对艺术专业的学子提出新时代的期待和要求。
讲座由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音乐学系主任赵晓楠教授主讲。他首先援引费孝通先生的《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从基层到高层、从分散到整体为同学们解释了多元一体,指出了高度民族认同意识最终的落脚点要落在文化认同上。在当今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时代,我们要有对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的认同感,这也是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强调的文化自信。晓楠教授从语言文字,地理分布,人口数量,经济生活和宗教信仰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民族文化背景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强调了中华民族融合统一的传承历史和新时代平衡和谐的发展目标的关系。
赵晓楠教授说,我们国家56个民族采用不同的音乐体系,包括东亚音乐体系、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欧洲音乐体系等,使用同一种音乐体系的各民族又有不同的表现,这就是多元和一体化的呈现。少数民族文化的背景又构成了少数民族音乐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晓楠教授通过播放一首首民歌视频,让老师和同学们直观地了解到不同音乐体系的特点。在介绍音乐体系中的作品时,晓楠教授亲自演唱,东亚音乐体系蒙古族民歌《小黄马》、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维吾尔族民歌《喀什葛尔的春天》、欧洲音乐体系哈萨克族民歌《都塔尔》等,使现场的听众直接体会到民族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激发起大家热爱和弘扬民族音乐的热情和决心。晓楠教授还从劳动歌、情歌、叙事歌、通俗歌、祭祀歌等功能分类,劳动生产、社会斗争、爱情婚姻、世情风物、传说故事、儿童生活等题材内容上阐释音乐的传承特征。在讲到声部织体问题时,晓楠教授与台下的同学们共同合作了多声部的演唱《侗族大歌》,同学们兴致高涨,场面精彩。晓楠教授幽默地用不同地区的发音直观演绎民歌的风格与语言的和谐特征,与现场同学的连续互动,博得师生热烈的掌声。
赵晓楠教授最后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之中,如何从音乐的角度与这一进程相适应,如何从多元一体的大格局中认识这一进程,所有的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何继承传统,同时在如此伟大的时代之中,如何创新出与这个伟大时代相匹配的新的经典,也就是创造新的传统,是我们在座的所有研究音乐或者说搞文化的同仁,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晓楠教授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民歌案例和演唱,从横向展现出少数民族音乐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到纵向解读中华民族音乐的整体性构架和格局,如此丰富生动的思政课堂将艺术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巧妙相结合,凸显了艺术院校的特色,提高了课堂的感染力和针对性,让同学们受益匪浅,点燃了大家文化传承和自信的热情。2016级音乐教育系研究生章峻源说:“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赵老师让我感受到身为人师应具备的素质绝不仅仅是学识,而是轻松驾驭学识的能力和声情并茂的课堂氛围,这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思想政治课!”
来源:社科部
文:姜泓
摄影:杨颖莹
排版设计:格桑卓玛
官方网站:http://www.ccmusic.edu.cn
官方微博:@中国音乐学院
邮箱:ccm_n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