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呐,我们的光阴故事 | 毕业季 ①

国际关系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唱呐,我们的光阴故事 | 毕业季 ①

追梦路上奋力向前

寻梦之途青春不散

再听我们唱一遍

那些光阴的故事

国际关系学院

感激四年同行

与最好的你们相遇

也收获最好的自己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从左至右从后排到前排为公共管理系15级的张琳、王璞、李乙冉、袁晓童

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她们相聚于同一个宿舍。认真上进、热爱生活、追求完美,这些共同点让宿舍的四个人在生活中步伐一致,相互理解。

四年时光里,她们携手度过一起熬夜学习的日子、一起为美食早起赶公交的日子、一起拿着奖学金去四川旅行的日子,一起在煎熬与黑暗里相互陪伴的日子。她们会相互分享志愿活动、实习的资源,也会因为彼此的优秀而获得不断前进的动力。

张琳说:“尽管我们的方向并不完全一样,但优秀的室友会让你不愿落后。”谈到寝室的相处之道,李乙冉说:“拥有志趣相投的室友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但更重要的是寝室成员间能相互包容和理解,以及能敞开心扉的沟通。”

●●●

-李乙冉-

毕业去向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保研)

国际关系学院

大一成绩优异的李乙冉在师哥的建议下明确了争取保研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准备保研期间,作为团委组织部部长的她仍要为诸多社团事务献出自己宝贵的时间。

“尽管我当时已经大三,但不愿敷衍的性格让我在处理很多事时依旧会亲力亲为。”虽然压力巨大,但她始终以追求完美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功夫不负有心人,李乙冉最终被人民大学录取。

她是宿舍的“学霸担当”,室友们都对她的学习能力夸赞不绝。作为公管系绩点第一,她说:“做你认为对的事情,更多的付出,才会换来更多的收获。”

-袁晓童-

毕业去向 | 北京师范大学法律专业(保研)

国际关系学院

袁晓童跨专业保研到法律专业,她用“过程曲折,结果惊喜”形容自己的保研经历。

她从大三上学期开始准备跨专业考研,在大四的9月却幸运地拿到保研名额。

由于备考的方向突然转变,期间她经历过在考研和保研之间的举棋不定,也体会过保研复试前的煎熬和焦虑。最后,她通过了北师大的考试。“经过那个阶段,你会发现无论困难有多大,即使有过崩溃、放弃、怀疑,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熬过去,一定会有结果。”

在室友眼里,她生活能力很强,经常帮寝室处理各种“家务事”。舍友们也非常感激她四年来的付出和照顾。

即将毕业,她想对师弟师妹说:“在学习和实践中多多尝试,让自己的经历更丰富,迷茫的时候要相信眼前的阻碍总会过去。”

-王璞-

毕业去向 |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考研)

国际关系学院

从2017年10月她和袁晓童一起备战跨专业考研,一年多的时间里,王璞一直朝着自己的目标坚持前进。然而姗姗来迟的复试结果与煎熬的等待,让王璞一度选择了调剂其他学校。经历了一番周折,她最终得以如愿踏入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的大门。

“面对困难时,要有大的格局,看得长远,然后做好自己。”由于推免名额的变动,王璞加入了考研大军。早八点到晚十点的图书馆生活和没有午休的日子,对她来说就像家常便饭。

考试的那段时间是王璞心态最不平稳的时候。考平日擅长的科目时,她发挥得并不理想,回到寝室,室友们纷纷给她安慰和鼓励。王璞后来才知道,袁晓童也刚刚遇到了不顺利的事情,却在她进门的一瞬间把所有的负面情绪收起来,前来安慰她。相互为对方考虑,相互包容,这样的舍友让她很是感动。

谈到大学四年,王璞这样总结道:“在大学期间发掘自己的爱好,同时尽早确定自己的目标。不要盲目从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张琳-

毕业去向 | 出国(已收到Offer:UCL、爱丁堡、格拉斯哥)

国际关系学院

张琳早在大一公共管理系经验交流会上,就坚定了她毕业后出国深造的决心。“申请到好的学校,要保持较高的成绩,同时也要尽可能丰富自己的简历。与目标专业对口的实习工作和志愿活动、学生会的工作经历也很重要。”

从大一到大三,从系学生会体育部的干事,一步一步到系体育部部长,再到系团总支副书记。琐碎而繁重的任务接踵而至,张琳有时候会怀疑自己,这样工作到底有没有用、值不值得。

在后来的一次志愿活动中,她得到了答案。作为2017年北京国际芭蕾舞比赛的志愿者,张琳负责接待来自各国的选手。在与其他志愿者交流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她知道了:“永远不要因为比别人多做而委屈,付出永远是有意义的。”

“不断肯定自己,坚定自己的目标,把每一件事做好。”这是张琳送给学弟学妹们的话。

●●●

临别是不舍,是紧张。在国内国外不同地点,四人都选择了在学术的道路上继续深造,也对未来充满期待。

“不知道还能找到像你们这样的好室友……”李乙冉的话语间充满对这段缘分的珍惜与不舍。

“以后的生日可别忘了我!”

“记得给我寄辣条!”

“不开心的时候记得常来‘骚扰’我们!”

俏皮的话背后,是大学四年同行的默契,也是她们最大的幸运与感动。

国际关系学院

这就是过日子

在同窗同宿的时间里

推心置腹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从左至右为外语学院英语系15级的储子牛、楚天宇

储子牛和楚天宇的故事从“早睡宿舍”这一选项开始。

“大家的作息都比较相似,该学习就学习,该玩就玩,学习习惯也就保持的比较好。”楚天宇说道。

就这样,两人在彼此契合的环境中生活,成为了相伴四年的挚友。“也算是一种缘分吧。”楚天宇话音刚落,两人相视而笑。

●●●

-储子牛-

毕业去向 |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保研)

国际关系学院

楚天宇用“聪明”和“坚持”来形容储子牛。“他比较会利用时间,完成事情效率很高。同时他做事的毅力也让我很敬佩。”

在大学期间,储子牛较注重对绩点的保持和提升,踏实走好每一步。此外,他在大学四年一直保持着健身的习惯,“这既能在学习之余有所调节,也是对自律的养成。”

学习上的持之以恒和生活中的自我调节,使他不断提升自己,并在最后顺利保研至北京外国语大学。

谈起未来,储子牛认为自己会继续脚踏实地,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做好每一阶段的学习规划,并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一步探索。

-楚天宇-

毕业去向 | 外交部(遴选通过)

国际关系学院

说到楚天宇,储子牛不假思索地用了“有趣”二字。“有趣是我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他很有自己的想法,是一个有趣的灵魂。”

楚天宇平日利用勤说、勤写、勤练来提升自己,这也为他通过外交部遴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此外,他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影迷,对电影有独特的见解。“我们二外修的都是日语,这个选择很大程度是源于楚天宇推荐的一部日剧,”储子牛笑着说,“我对电影的品味也受他很大的影响。”

马上就要结束学生生涯了,楚天宇对大学生活更加依依不舍。“珍惜自己过去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玩的时光,但是对未来我也做好了准备,要比现在更加踏实稳重。”

●●●

四年的朝夕相处使两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回顾过去,两人所能想到的难忘的瞬间都和彼此有关:备考“翻译通论”时全系的合照、被室友护送着练习自行车、在宿舍阳台照的全家福……这些点滴中,凝聚着彼此的回忆,虽然简单,背后却是弥足珍贵的兄弟情谊。

“这就是过日子,在同窗同宿的时间里推心置腹。”在楚天宇眼中,遇见储子牛是缘分,也是幸运。

临近分别,两人不忘“互怼”一番。“希望牛哥在北外发扬国关学子的光荣传统,不要忘记自己是国关人。”面对楚天宇的嘱托,储子牛也送上了自己的祝福,“希望以后能在新闻联播上看到老楚的名字,做大使也好,做别的也好,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未来的路就在脚下,带着彼此的回忆和祝愿,出发吧!

国际关系学院

无悔加入这个大家庭

不仅收获知识

亦结识挚友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从左至右为国际政治系15级的李政鋆、杨舒涵、张添之

初来国关,是国际问题研讨会使张添之、李政鋆、杨舒涵三人的生活有了交集。谈到国研会,三人朴素的话语中饱含着深厚的情感。

在这里,他们培养了做事严谨的习惯、提高了工作能力,还结交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用杨舒涵的话来说,“国研会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很有凝聚力,给人一种很温暖的归属感。”

●●●

-张添之-

毕业去向 |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

国际关系学院

和大部分同学一样,张添之在大一大二的时候还不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他“脑洞大、缺少小目标”,总会受到各种各样新想法的干扰。这些都让张添之感到有些困惑和迷茫,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荒废时光。大一大二时,他总喜欢去尝试一些自己从来没有试过的东西。

“只有尝试了才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欢,到底是不是这方面的料。”张添之总是在课余时间看看书、听听讲座,他也时常利用校外实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就这样,国关成了张添之四年来化茧成蝶的见证者。

到了大三,张添之决定考研,并以考入北京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从那时起,他就给自己制定了明确的备考规划,也制定了每天、每周、每月的小目标。他还常常和李政鋆一起分享学习资料、交流学习心得、探讨北大的出题套路。虽然前途未卜,但他仍然满怀期待。“我的身体和心灵都在路上。我除了要去尝试更多新鲜事物,还要广泛地阅读和交友,充实自己。”

毕业在即,他也想鼓励师弟师妹们:“多看书、多尝试、多反思、多参加活动、多与人打交道,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以此来维持积极的生活状态。”

-李政鋆-

毕业去向 |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

国际关系学院

刚刚步入大学校园时,李政鋆对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兴趣。街舞队、国标队、拳击社、篮球队都有他的身影,他也曾参加过校园十大歌手比赛,三年国研会的经历也让他成长不少。

成长与教训有时密不可分。在某一次筹备活动时,由于他的一点小失误,造成考题泄露,所有人只能推翻重做。“在大学里的经历会让你吸取教训,让你之后工作也更加谨慎。”

四年的时光使李政鋆成熟了很多,也变化了许多,但从一而终的是他保持着内心的善良。“这算是我在国关四年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吧。”

-杨舒涵-

毕业去向 |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保研)

国际关系学院

“我的目标都是比较短期的,一点一滴积累着前进,到了大三大四就逐渐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了。”四年来,杨舒涵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初的迷茫,到现在自由独立地成长、快乐高效地学习。

回想起四年前初临国关,她还记得与家人分别时的情景。“临走之时,我爸抱了我一下就躲到一处默默流泪。我也没有忍住,一个人在路上一直哭。”

虽被离别的愁绪纷扰,国关浓浓的人情味还是让初次离家的她慢慢适应了新的环境,也让她收获了很多朋友。提起那段最艰难的保研备考阶段,杨舒涵笑着说道:“当时有好多朋友陪着我,大家一起努力,我一点都不觉得孤单。大家志同道合,为了一个目标去努力,这样的感觉很幸福。”

她始终认为,选择国关是她过去四年中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小国关能给我们提供很大的便利。这里的人情味很浓,无论是同学与同学之间还是与老师之间,所有人给我的帮助都非常大。”

是国关的陪伴与帮助,使她突破自我,逐渐成长。

国际关系学院

最开始只是一起背书

慢慢就组到一起

书写四年光阴的故事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从左至右为文化与传播系15级的王宁、葛异、朱雨诺

大一期末在蜂巢的相遇给三人大学生活的交集埋下了伏笔。朱雨诺回忆道:“最开始只是一起背书,慢慢地就组到一起了。”

此后的四年里,他们和几位同学组成“一流之路”学习小组,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挚友,一起做pre、跨年聚餐、假期旅行……这些日常点滴成为了他们大学生活最美的点缀。

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和困境中的彼此鼓励给三人的生活带来了满满动力,他们最终也都成功保研,进入了自己理想的学校。

●●●

-王宁-

毕业去向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保研)

国际关系学院

大三时,王宁权衡个人理想与家人期望,决定孤注一掷参加人大的夏令营。回忆起那段准备保研的时光,王宁依然心潮澎湃。

她看着身边的朱雨诺说:“在她的生日上,我收到录取的消息,差点激动得哭出来!”两人相视一笑,眼里满是回忆与感动。

勤奋踏实是她大学生活的主旋律。英语创新班和英语辅修课程的学习充实了她的生活。课余时间,她长时间泡在图书馆或教学楼。她的自律和勤奋让葛异和朱雨诺称赞不已。

虽说学习小组带给了她浓浓的归属感和获得感,但她也发现了长时间依赖这种模式的问题。

“虽然大家关系很好,但太熟也会带来效率低的问题。”她曾尝试跳出舒适区,“背叛”组织参加了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最终她所在的小组取得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这次决定让我认识了新的人,也做了以前不会做的事。”

她想对师弟师妹说:“多点自我和自信,多点对自我的坚持,多点勇气和冲动,去大胆地创造更多可能吧!”

-葛异-

毕业去向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保研)

国际关系学院

准备保研的时候,葛异会和王宁共享学习资料,也会交流烦恼缓解紧张情绪。

“回首过往,焦虑的事情最终都会迎刃而解,”葛异笑着说道,“放平心态,努力与抉择会将你送到应到的位置。”

大学期间,葛异踏实认真地对待课堂学习,“认真去听,你会发现每节课都很有意思。”考试前,他会提前规划复习,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提高复习效率。

“当你度过了怀疑自己的艰辛时期,就会一步步走向自信。”葛异的大学四年是一场化茧成蝶的蜕变。大一的他有过自卑消极和屡屡碰壁的时刻,但努力和大胆尝试让他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

他在子衿舞蹈团和系辩论队中逐渐成长,用每一场演出和辩论赛给大学四年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葛异用“努力而勇敢”去定义自己的大学四年:“四年有太多敢与不敢、得到和失去,用认真的态度生活、学习、交友,用勇敢的心态去迎接机会,方能突破自我。”

-朱雨诺-

毕业去向 |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保研)

国际关系学院

朱雨诺与葛异、王宁的保研经历不太一样。2018年9月,当系里多出的一个保研名额落到排名第四的她头上时,她陷入了犹豫。“我最初就坚定了出国的想法,并没有考虑保研。”

与老师交流后,她选择了后者。出于对摄影摄像和节目制作的喜爱,她大胆选择了跨专业的电视编导方向,并最终通过了中国传媒大学的考试。

“最终去读编导专业,看似意料之外,但其实像冥冥之中注定的命运一样,很奇妙。”大学之初,朱雨诺树立了阶段目标,对大学生活进行了清晰的规划:大一注重校内学生组织和活动,大二参加世界摄影大会、中国网球公开赛等志愿者活动,大三则找了记者、编辑等四份不一样的实习工作。

“学习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找到方向。不要给自己设限,多去尝试。”她正是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渐找准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朱雨诺认为自己的大学四年是“平实而精彩”的。这四年会有所谓的“高光时刻”,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归于平和,“正是平实生活中的努力,才使我收获了那些耀眼瞬间。”

●●●

谈到最难忘的共同回忆,他们不约而同地回想起在董璐老师的最后一节课上,“一流之路”学习小组成员们唱了自己作词的《光阴的故事》。这首歌既是给老师的礼物,也是对这大学四年光阴最好的纪念。

葛异笑着说:“愿大家在研究生阶段学业有成、收获爱情,也希望未来常联系、再相聚。”

国际关系学院

脚踏实地

坚守本心

国际关系学院

-栾天怡-

毕业去向 | 国家开发银行总行

国际关系学院

·政治经济学17级研究生栾天怡

栾天怡在中国人民大学读本科时,就有着一心为公的想法。作为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她有着经世济民的理想。来到国关读研后,她坚守着初心并一直为之努力。

作为班级的党支部书记,她认真负责,带领支部在2018年学生党支部述职考核和党日活动评比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十九大召开之际,她代表学校参加了十九大精神宣讲。“作为讲师给他人宣讲,比自己学习更加深入、全面、细致,学以致讲,讲学互动,以讲促学,极大了地提高了我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政策理论水平。”

谈及学习,栾天怡认为,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之外,更重要的是自主学习性和钻研精神。“作为研究生,需要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所谓研究就是要花时间、花精力,弄清楚前因后果。只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

作为党支部书记的栾天怡,在协调学习和工作方面有着自己的一套。“我会把工作分类,不同工作有不同的应对方法。比如,党支部的工作是连续性的,我会在平时下好功夫,注重细节,这样年终总结时会轻松许多。外联部的工作是阶段性的,需要做好在一个阶段内忙碌的准备,把时间安排好。学习则是持之以恒的,应和生活融为一体,循序渐进、脚踏实地才是王道。”

临近毕业,栾天怡表达了对学弟学妹们的期望:“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坚定信心,不要盲从。”

打包过往的画面

耳畔传来你的再见

一缕思念留在门前

挥手作别 日晖疏影

背上行囊 再度起航

国际关系学院新闻中心

责编:邵方恬 刘付枫荷

文编:章一琛 吴童杰 王鹏凯 齐臻玅 李欣阳

储照胤刘睿涵 鱼跃阳

摄影:赵悦汝 李梦佳

国际关系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国际关系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国际关系学院-唱呐,我们的光阴故事 | 毕业季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