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外交学院”可以订阅哦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疫情爆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要指导。
面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大考,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全力抗击疫情。特殊时期,有效做好防护,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共筑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是每位外院人应尽的职责与义务。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外交部、教育部和北京市的防控工作要求,按照学院党委统一部署,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现正式推出“外交学院疫情防控知识系列宣传”,请老师、同学们严格遵守当地防控要求,重视防控工作,提高防范意识,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疫情简报
截至2020年2月8日24时,全国共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37198例,死亡811例,治愈2649例,共有疑似病例28942例。
图片来源:环球网
钟南山院士于1月28日接受新华社采访
据钟南山院士于1月28日受新华社采访表示,根据目前病例数据显示,新冠病毒病死率并不是特别高,但传染性较强。发病潜伏期可能是3-7天,一般不超过14天。疾病突出症状为发烧、全身无力、乏力,部分患者出现干咳,少数患者出现流鼻涕鼻塞、胃肠道等症状。目前疫情防治最有效的方法是早发现早隔离。
据钟院士,截至目前,疫情暂未出现 “超级传播者”现象,病例增加态势倾向于局部大爆发。本次新冠病毒疫情预估持续时间会短于SARS的5-6个月。目前针对病毒的科研进展相对顺利,但疫苗研制预估耗时较长。
二、疫情科普
Q: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症状有哪些?
A:根据1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本次疫情症状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Q: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有多长?
A:根据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基于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认识,疾病的潜伏期一般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接触传播。
Q:如何防治新型冠状病毒?
A:据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也没有可用疫苗。但许多症状是可以处理的,因此需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进行治疗。此外,对感染者的辅助护理可能非常有效。
虽无针对病毒的特效药,但正确的防护手段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世卫组织建议:要保持基本的手和呼吸道卫生,如用肥皂水和清水勤洗手;养成安全的饮食习惯,如烹调时彻底煮熟食物;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与表现出呼吸道疾病症状(例如咳嗽和打喷嚏)的人密切接触;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等。
三、防控指南
以下提供由人民日报制作的疫情防控小贴士,望老师同学们认真阅读,做到科学防护。
少出门
戴口罩
勤洗手
注意个人卫生与食品安全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1月28日强调,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中方愿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维护好地区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
非常阶段,望外院人在高度重视疫情的同时,做到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
更多疫情相关信息与防控知识,敬请持续关注外交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外交学院疫情防控知识系列宣传》
外交学院
本文资料来源:国家卫健委、人民日报、新华社、世界卫生组织
供稿:徐一先
编辑:徐一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