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北京电影学院视听传媒学院结合专业培养方案,利用与一线新媒体行业的深度合作,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从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将思政引入专业实践,义务参与相关创作,助力国家主流媒体战“疫”行动,贡献青年学子的光影力量。
2020年1月,视听传媒学院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合作开展“融媒体创研计划”,双方协同探索推出优质的短视频作品。在新媒体行业洞察、新媒体舆论生态等多个领域开展学术研讨,并为在校生提供社会实践等学习交流机会。疫情期间,基于该计划的推进,推出了第一部作品——《其实我想说战“疫”特别版|11位教育培训机构CEO口述疫情下的“危”与“机”》。视听传媒学院2018级广播电视编导本科班四位同学:田兴、黄楚云、康雨林、程星语参与了该作品的剪辑创作工作,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到教育行业在疫情爆发期间的调整与应对。由于疫情期间无法组织实地拍摄,同学们巧妙运用被采访对象提供的采访视频与其他视频素材进行创作,提升了学生们对接行业标准的创作能力。视听传媒学院的莘莘学子们,为“战疫”所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与贡献!
《其实我想说战“疫”特别版|11位教育培训机构CEO口述疫情下的"危"与"机"》发布版面及海报
(左上田兴、右上黄楚云、左下康雨林、右下程星语)
同学们创作感悟:
01
田兴
作为视听传媒学院的学生,我觉得本系的老师们都很重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上学期,学院承办了“全媒体·短视频”创作发展论坛。在疫情期间,同学们少了很多实操的经验,但老师们仍在为我们争取实践的机会。一次网课下课后,老师提及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的老师们正在策划一个《其实我想说·战“疫”特别版》的节目,想让我们一起参与进来。听到这个消息,我觉得积极参与“战疫”是我们应该做的,便找了同班的黄楚云、康雨林、程星语同学开始着手准备。因为疫情原因,所有素材都是被采访者提供,后期的整理过程非常繁琐,视频内容分散,格式不统一以及素材时间排序的凌乱。我在观看素材时,发现这样工作的效率很低,跟同学们商讨后,我们四个进行了小组的分工。筛选素材、粗剪、精剪、定稿和包装,每人分配不同任务,确保能够按时出片。大家调整了方法,过程变得比较顺利,相互磨合,最后完成了工作。过程中,院系老师和经济参考报的老师们提出的意见与建议,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现在项目已经完成,希望将来,可以拥有更多创作的机会。
02
黄楚云
本次的视频创作按照使用符合手机观看习惯的竖屏比例进行剪辑,为了看起来不会过于乏味枯燥,需要使部分采访镜头与企业办公镜头、空镜素材有分屏的效果,我负责的是精剪部分。首先,精剪过程的主要工作量在于要把原本长篇幅的访谈对话整理得言简意赅,在不同问题下挑选出最有含金量的内容,呈现出最强的表现力。其次,对于背景音乐也要有所处理,不能只是一首音乐循环播放,要通过流畅的乐段截取、拼接至七八分钟的长度,音乐的高潮段落也要结合视频内容有所取舍。最后,则是一些细节上的处理,例如各公司拍摄采访视频素材的设备、环境都不统一,需要把他们的人物景别、音量、音质都调整到相对差别较小的程度。在无法返校的时期进行此次创作学习,丰富充实了我的实践经验。这次剪辑工作让我对剪辑软件的使用技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熟练的运用。同时在实践中也更加深刻地领悟了学习和工作任务要制订良好计划的重要性,并且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在今后的过程中养成更高效率贯彻执行计划的习惯。
03
康雨林
三月伊始,我和黄楚云、田兴、程星语三位同学一起,为剪辑经济参考报在疫情当下对不同企业的现状采访视频而奋斗数日,我作为粗剪深刻地体会到了不论是在视频制作的哪个环节,都需要默契的配合和细致的工作,哪一环都不能掉链子,同时通过经济参考报对各个企业的采访素材的观看,我也意识到了不论何时何地,都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去面对难题。总体来说,整个过程辛苦却又充满乐趣,看到成片大家也心生愉悦,可谓是用过硬的专业技能加上自己的热爱所在去呈现动人画面。
04
程星语
“这是一个真实的,正在疫情中的企业群像”。刚开始进入这个后期任务时,我这样告诉自己。在这次后期流程中,我负责片子的字幕、特效的制作以及最后的一些修改。跟以往的视频不同,这次制作因为需要面向社会公布,所以走的“三审一校”流程。一旦视频字幕出现错别字或者其他错漏,回批重改的话就会极大的拖慢制作效率,长达14分钟的初版字幕就需要去下大功夫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纰漏和问题,在老师和工作同伴们的及时帮助下顺利解决了。对于这次实践的收获,我想,团结一致、提前制定创作计划,才能让大家战在一个战线上,做出好的成绩。
《其实我想说战“疫”特别版|11位教育培训机构CEO口述疫情下的"危"与"机"》的实践创作使得同学们对专业的后期流程协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视听传媒学院的同学文艺助力抗“疫”的事迹不仅于此,18级广播电视编导班的王颖仪在疫情期间积极参与了疫情防控系列微广播剧《驰援武汉的日子》的创作,该节目日前已登陆了《学习强国》平台。北影学子用自己的方式为一线的同胞加油鼓气。
视听传媒学院学子参与制作微广播剧《驰援武汉的日子》登陆学习强国
视听传媒学院18级广播电视编导班的王颖仪在疫情期间积极参与了疫情防控系列微广播剧《驰援武汉的日子》的创作,该节目日前已登陆了《学习强国》平台。
微广播剧《驰援武汉的日子》发布版面
2020年1月30日,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疫情防控广播剧创作组”正式成立,王颖仪加入到了《驰援武汉的日子》前期策划的工作中,参与制作了十期系列微广播剧。广播剧创作组以奔赴湖北武汉的医务工作者记录的“驰援武汉医生日记”作为根据,筛选日记中感人肺腑、故事感强的内容进行创作。十期系列微广播剧的内容从驰援武汉医生“如何做好自己”到“木棉花开,英雄归来”,围绕着亲情、爱情等主题,结合医疗队出发、妇女节、医疗队返程等重要时间节点展开创作。
广播剧创作组微信群截图
18级广播电视编导班王颖仪
在进行《驰援武汉的日子》系列微广播剧的创作过程中,驻武汉疫情地区的记者们在创作组微信群里实时反馈视频、图片、日记等资料,并由王颖仪及创作组的其他工作人员共同搜集、整理,作为微广播剧的素材推送更新。最终,疫情防控系列微广播剧《驰援武汉的日子》,在“学习强国”、“广东新闻广播”、“686新闻工厂”等多家媒体平台上发布, 王颖仪等人以媒体人和创作者的身份,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以坚定之力,铿锵发声。
在全国战“疫”中,视听传媒学院鼓励学生在积极完成线上课程之余,将所学知识与疫情防控宣传创作有效结合,激发学生参与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介融合作品,引导学生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深刻体验全媒体时代不同类型传播渠道的特质,在不断完善创作能力的同时,逐步适应融媒体环境下“分众化、专业化、微内容”的人才需求,力争培养出思想紧跟时代、专业服务社会、坚定理想信念的新时代大学生。
来源| 视听传媒学院
责编| XX
审核 | YX, L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