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信息·生长》是为中国科技馆科技与生活新展厅所创作的一件光导纤维为主体材料的作品。中国科技馆科技与生活展厅自2015年起计划历时一年完成整体空间改造和展品升级。2016年初,我接到中国科技馆的设计委托,浮现在我脑海的第一个概念便是生态与科技的结合。
《生态·信息·生长》设计草图
正是因为作品应用空间是科技馆这种教育意义的场所,所以本次设计指向和理念相对比较明确:人与自然、生态与自然、科技与自然的三个结合是这个设计方案的核心理念,并且希望这可以给科技馆最大的受众群体,我们的孩子们,带来一定的教育意义。康德说:“如果没有人类,整个世界将会变成一个单纯的荒野。”由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才启动了维系自然生态稳定的新机制。相反,没有人类参与的所谓纯粹的自然过程是充满了灾难和变动的。然而,经过漫长的黑暗的人与自然的斗争,那些维系自然生态稳定的机制似乎也正在离我们远去。
如今我们迈入了信息时代的开端,科技的强心针赋予了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高速发展,同时也蒙蔽了我们的原本智慧的双眼。就在我们的身边,实实在在的见证了科技与社会的进步给我们生存坏境带来的巨大影响。科学技术之所以会产生负面作用,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是由于人类受欲望的支配对科学技术不合理使用产生的。
在《生态·信息·生长》这件作品中,我第一次大体量尝试光导纤维材料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光导纤维并不是特别新颖的材料,它原本是应用在信息通讯技术领域的传导性材料,但由于它具有长距离的光线传导特性,也曾出现在一些实验艺术作品中,但在纤维艺术与公共艺术中的应用并不常见。
通过长达一年的光导纤维材料实验,我确定将这种材料与手工锻造不锈钢结合的想法。传统手工艺锻造技术与新型光导纤维材料形成了一个极端的并置和对比,虚与实、软与硬、纤细与粗壮、绚丽与朴实。我希望在这种极端的对比之间寻找到一个统一,是不同材料之间的统一,也是形态上的统一。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也相应发展。但是,对我们发明创造可能产生的正负效应的预见性未必加强。《生态·信息·生长》表达科技因素与原生态相互交织而形成的矛盾中的和谐发展的同时,寓意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的终极目标应是与生态的同构。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要与生态环境将达到新的平衡。而在这个过程中,首要的因素是全人类都要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都要重视环保科学的普及,都要身体力行地保护我们的生存空间。只有每个人都把保护环境当作自己应尽的义务,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维护生态平衡,我们才能乐观地说,我们的科技发展、我们的理性行为可以做到不破坏生态环境,而达到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境界。
希望《生态·信息·生长》在中国科技馆这样环境下能够给我们的孩子们带来一些美好的童话感受和启示,希望他们能够透过雾霾,看到绚丽多彩的新世界。(图、文:岳嵩)
岳 嵩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讲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学生工作组副组长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纤维艺术研究所学术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