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3日上午,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再次启动。北京市文化局、玉树州文体广电局的领导、清华美院师生以及来自各民族、各地区的50余名学员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身着民族盛装的传承人,成为清华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这里他们将度过一个月紧张的学习生活,还将在非遗展演等交流活动中向清华师生展现他们精湛的技艺。
第八期非遗研修班主题是“金属工艺”,精心挑选的20名行业青年骨干来自16个省,涵盖了金属工艺的各大门类。第九期研修班采取整建制培训形式,在文化部主导和青海玉树州文化局的协助下,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精选出近20名藏族传统工艺传承人。参加开班式的还有进入清华美院BMW非遗保护创新基地研修、来自湖南各地的10余名传统工艺类传承人。
清华美院副院长马赛讲话
清华美院副院长马赛在开班式上说,清华美院的非遗研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他指出,正在召开的十九大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对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确立文化自信过程中的作用高度重视。中国改革开放前期以外向型加工产业为主,现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家更加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文化的对外输出。
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主任、
清华美院非遗研培项目负责人陈岸瑛讲话
艺术史论系主任、清华美院非遗研培项目负责人陈岸瑛介绍,自2015年“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启动试点,迄今已有近200名传承人来清华美院研修研习,在此过程中,举办了一系列有社会影响力的展演、展览和学术论坛,参与了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文化部委托课题研究,获批成立了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部重点实验室。
在发言中,他强调了“在提高中保护”和“整体性保护”两大保护理念。非遗传承的核心是人,研培计划的目的是提高传承人群的传承能力和传承后劲。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环境是激活传统、增进非遗生命力的重要举措。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探索区域性整体保护的实验区,这次举办玉树藏族传统工艺专题班,目的是以能力建设为抓手,促进“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陈老师鼓励传承人与美院师生、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传承人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开拓眼界,增进民族团结,为未来的合作打下基础。
清华美院工艺美术系副教授王晓昕发言
工艺美术系党支部书记王晓昕是金属工艺班负责人。他介绍说,本次课程针对不同的工艺门类进行了精心设计,邀请了国内外专家和行业导师与传承人深度互动。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学习,加深对传统工艺、材料和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探索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的新路径、新方法。
清华美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副教授李迎军发言
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副教授李迎军是玉树班负责人。他说,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非遗研修班是一个综合性的交流平台,大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共同思考传统如何面向未来、走向未来。
学员代表、玉树市非遗传习所尕玛冈森发言
学员代表、芜湖铁画传承人叶合
学员尕玛冈森代表玉树班发言,介绍了玉树美丽的山川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欢迎大家到玉树做客。叶合代表金属工艺班发言,表示要把所学带回去,带动本行业、本地区发展。
玉树州文体广电局局长王东梅致辞
玉树州文体广电局王东梅局长致辞说,经历了大地震的玉树人对祖国满怀感恩之情,北京是玉树的对口帮扶城市,欢迎大家去玉树看一看,看看大家曾帮助过的地方。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于玉树,各族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玉树也是文成公主经过的地方,至今仍有许多遗迹,是民族大融合、大团结的地区。
今年年初,“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批成立,这是玉树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一次历史机遇。这次有这么多传承人能来中国最高学府学习,是玉树的荣幸和骄傲。希望学员怀着感恩的心,虚心学习,回到家乡积极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
北京市文化局非遗处李茜讲话
北京市文化局李茜转达了非遗处张迁处长的几点意见:第一、祝贺研修班开班;第二、希望研修班学员与北京市非遗传承人多交流;第三、从中央到北京都非常重视非遗研培工作,北京市会在展览、展示等方面予以支持。
清华美院培训中心李凡老师发言
培训中心的李凡老师表示,欢迎各位学员的到来,培训中心会全力为大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参加开班式的还有班主任陈俐宇、刘欢、付少雄、孙秋爽、李楠等。
文化部非遗司前巡视员马盛德作报告
当天下午,文化部非遗司前巡视员马盛德做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的开场报告,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有关非遗的一系列保护政策、理念和举措,还以吴元新、何满等传承人研发的新产品,作为教具进行了现场示范。他的讲座赢得了传承人和美院师生的阵阵掌声。(图、文:艺术史论系)
图文编辑/凤亿
视觉统筹/孙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