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美院李鹤:雕塑让身体说话,既说人物的话,也说自己的话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清华美院李鹤:雕塑让身体说话,既说人物的话,也说自己的话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美院李鹤副教授

1972年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雕塑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理事,中国钱币学会币章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常务委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雕塑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肉身·融》 锻铜 钢板212×61×52cm 2016年

肉 身

李世念(评论家)

无限对于生命的公正是来时空空去亦无踪,不着一饰,不沾微尘。无人可逃脱独自归去时将面对消逝的忐忑不宁,回想生命的满目疮痍,恐惧也罢免从容也休却,无分别的结局雷同,生命的果实是死亡,无奈撇下创造的奇迹携去感悟的欢喜。

一页诗、半阙词、几支歌、数段曲殇泪沾满襟也就尽够啦!庆贺经纶才情,开辟鸿蒙,雕塑磅礴气势勇夺人心,纵横匹敌少有人与。

纤巧的竹谧,缜静慎密的心髓,紧窄的编制“肉身呼吸”,仅40厘米的竹编精致雕塑作品竞出自敦敏豪放且雕塑写实功力深厚的李鹤老师之手,没有材质的贵重炫耀,朴素叠影肉身呼吸叹为观止。还记得他的雕塑作品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人生好似风前絮,欢也飘零悲也飘零,都作寒江点点萍,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人生过处唯存悔,知识增时只益疑。”当眼见得他的这件意外之作,心中唬的一惊!感触到王国维式的悲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 四大国学导师》

(从左至右:梁启超 赵元任 王国维 陈寅恪)

青铜 65×22×46cm 2010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国学四大导师-梁启超》 青铜 316×140×256cm 2011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国学四大导师-赵元任》 青铜316×140×256cm 2011年

人生的领悟艺术的境界无外乎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情感的酣畅表达。古之艺术简有所成者无不经由此三重考量“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国学四大导师-王国维》 青铜 316×140×256cm 2011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国学四大导师-陈寅恪》 青铜 316×140×256cm 2011年

此伊人是艺术家气象万千的敏睿情愫,寻他千百度的他是艺术的真魂魄,阑珊之中的那人就是艺术的真境界,真性情,真如一。艺术的精进是生命体悟的自我超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也许是缘起于这样的深切感悟,李鹤才创作出如此这般消弭细节琐碎、柔若无骨、与世无争、投身尘土化为泥焚的肉身呼吸啊!绵软之间埋藏着竹丝针心密不透封,精灵的魂壳儿里面空空如也无心远逝。作品落定,托寓如水纯净出浊不染,难道修寂不似吗?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肉身·呼吸》 竹丝编织 49×14×6cm 2016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肉身·风脊》局部1 铸铜 300×500cm 2016年

尘归尘,土归土,灵肉俱焚。放下执着烦恼心,全心坦然接纳悲欢离合的自由自在,悲悯正悟刹那得失。凡人有情有心创造艺术的躯壳,美承载魂魄,枯竭一世混浊去过不留痕的洒脱,编撰深悟坚毅果断前行,最终的狂喜是文化是艺术是人性的思辨抉择。

生命绝寰!肉身塑朽!灵魂侘寂!吸的是红尘寓人心。呼的是灵魂幻不灭。静谧安详渡过人生真是干净!艺术永生!

2016年5月25日于沪世念

其他系列作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原本》 元素1 青铜 70×20×70cm 2008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原本》元素1创作草图 铜版纸 水墨 29.5×21cm 2008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生存方式·幽缦》 青铜 18×22×47cm 2011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生存方式·蒹葭》(侧)青铜 40×40×125cm 2015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生存方式·幽渺》(侧) 青铜 16×16×47cm 2011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生存方式·高山流水》 青铜 54×35×36cm 2003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小平小道》 青铜 260×130×90cm 2017年

江西南昌小平小道纪念馆收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毛泽东·1948》 青铜 28×30×31cm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毛泽东与贺子珍》 青铜 28×30×70cm 2012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忽必烈》 铸铜 2016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忽必烈》 铸铜 3米 2016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肉身·风脊》(义乌) 铸铜 3米x5米 2016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纪念碑No.3》 铁 260x260x1110mm 2014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李鹤主要从事具象雕塑基础教学研究,“再具象”雕塑创作研究以及当代雕塑艺术创作研究。主张理论和实践并重、跨学科培养、教学与创作并重,在继续强化领先西方具象雕塑教学成果的同时,加强中国传统雕塑造型语言的继承和现代转化。艺术扩展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数字雕刻等实验性,前沿性的科学领域注重创新、创造,着力新材料、新媒介的实验与应用。

立足于民族性和传统性,具备国际视野和当代创作语言,注重对当下社会与当代艺术的关注和思考,力求艺术语言的创新以及对新材料、新媒介语言的应用。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创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强化“示范启发示教学”的独特性,关心学生的专业发展与人格培养,在注重雕塑基础教学自我总结和研究的同时,加强学术理论建设。

个人代表作品有《肉身》《生存方式》《原本·元素》《纪念碑》《肖像》系列作品。其中,作品《忽必烈与元大都》入选“中华文明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为西柏坡纪念馆设计制作的《革命圣地·西柏坡》大型纪念碑及《三大战役》主题浮雕等重大项目。

作品《国学四大导师》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提名奖”,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作品《中国梦》在“第三届中国芜湖刘开渠国际雕塑大展”中获得“金奖”。先后参加200余次国内外学术展览,并先后在国内外艺术机构举办了五次个展,个人作品多次被国内外美术馆、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项。

图文编辑/又乙

视觉统筹/孙璐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美院李鹤:雕塑让身体说话,既说人物的话,也说自己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