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学部
FACULTY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我国高校最早设立的地理学系科和资源学院
地理学进入2020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100强
地理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全国地理学排名第一、2016年学科评估全国地理学A+的2个单位之一
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自然资源北京市交叉学科重点学科
地理科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入选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地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全国首批获得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
《周易》有云,“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认识地理,了解一门既古老又现代的科学,融合自然、社会和技术的完美学科;
探索地理,亲历自然的神奇,体验社会的丰富,洞悉资源、环境、生态、灾害的生成奥秘;
思考地理,理解人与自然协调共生,通过卫星对地观测、定位导航和地理信息技术俯瞰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演化过程;
实践地理,运用地理学思维、知识与地理空间综合分析技术,为全球、国家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成就地理,成为一名卓越地理学人,立足于地,驰聘于理,推动世界新发现!
190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起源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第 二类(史地类) ,从1902年开始 培养地理学人才。
1928
1928年独立设系,始称地理系, 是中国学科发展历史上最早具 有独立建制的地理系之一。
1949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师范大学开启了地理学科和地理学研究机构建设的新阶段。
1993
地理系改成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1997
新成立资源科学研究所。
2003
进入21世纪,在原有系所的基础上,于2003年组建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资源学院,与中科院遥感所联合共建遥感 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6
组建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2007
获批科技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6
11月9日,由上述4个院、室共同组建成立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学部概况
地理科学学部成立于2016年11月,起源于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史地类,1928年独立设系,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先后有谢家荣、刘玉峰、黄国璋、王益崖、邹豹君、周廷儒、刘培桐、李小文、傅伯杰、史培军等知名学者在此主持和执教,为我国地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目前已成为中国地理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教学和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也是我国地理学、测绘科学、资源环境科学、灾害风险科学研究中心。
优势特色
完整的学位体系
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地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资源环境科学5个本科专业。
雄厚的师资力量
现有专任教师195人,其中95%以上具有博士学位,21%获得境外博士学位,50%以上具有境外工作背景。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人才等各类人才称号17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和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
完善的支撑平台
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7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省部级野外观测台站4个,野外实习基地及创新实践基地10余个,位列内地高校前列。
广泛的国际合作
已与海外众多高校与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建立密切合作。通过联合学位项目(如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的“2+2”培养项目、“3+2”本硕培养项目)、联合实习项目(如分别与加拿大女王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的联合实习)以及短期交流项目,学生可以获得国际教育机会。
卓越的人才培养
夯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提升科研素养,结合专业发展目标与学生个性化需求,形成卓越人才的培养模式。
专业介绍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
本专业引领学生理解自然景观变化,关注资源利用及环境演变,旨在培养能在水利、气象、环保机构从事专业技术服务和管理的科技人才;在政府部门和企业从事自然资源环境开发、利用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能在自然环境和资源利用领域开展基础研究的优秀科学工作者。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地貌学与第四纪环境、气象学与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学与土壤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等。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本专业引领学生理解人文景观变化,关注城乡发展,深刻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旨在培养能在国土、旅游等政府部门从事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旅游规划等的高级管理人才;能在企业开展相关领域管理和开发的优秀人才。
主要课程: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自然地理学、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等。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本专业引领学生学习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和空间分析方法,对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景观和人类活动进行动态监测和模拟分析,旨在培养能在科研院所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高级人才;能在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大数据及空间分析系统开发与研究的管理和技术精英。
主要课程: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和编程、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地学分析、数字地图学原理及应用、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
(本研一体培养班)
本专业以“发展资源科学,培养高级人才,参与资源开发,实现持续发展”为己任,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旨在培养符合时代进步,能在政府管理部门从事资源与环境管理的专业人才;能在资源环境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的精英人才。
主要课程:资源环境科学导论、测量与地图学、普通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概论、生态学原理、气象与气候资源学、植物与植被资源学、土壤学、水文学、自然资源经济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等。
毕业去向
2019年,公费师范生全部回生源地任教,就业率为100%。非师范生中,49%的应届毕业生在国内一流高校及科研机构继续深造,14%出国留学,其余主要到政府部门、科研教育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工作。
优秀学子
余弘泳
2019届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毕业生
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十佳大学生,“周廷儒奖学金”获奖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获中国地理学会学术辩论赛冠军、两次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主持的创业项目获北京市金奖,全球商业计划大赛第一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文核心期刊两篇,曾受台湾师范大学邀请代表北京师范大学赴台湾支教,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团队赴宾夕法尼亚大学做全英交流汇报。目前直博留校继续深造。
董丹
2018届资源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
获“周廷儒优秀本科生奖”、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在读期间主持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在SCI期刊发表论文2篇。曾获斯坦福大学商业策划大赛三等奖。毕业后赴加拿大排名前三的麦吉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杰出校友
陈宗兴
1967届本科毕业生,1981届硕士毕业生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西北大学原校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校长。
贺灿飞
1994届本科毕业生,1997届硕士毕业生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教育部地理科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联系方式
电话:010-58805813
网址:https://geo.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