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青年艺管人专委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青年艺管人成果转换中心、北京演出行业协会协办的“2020全国大学生艺术场馆振兴策划大赛”决赛“云路演”在腾讯会议举行。
新年伊始,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国乃至全球的文化艺术场所机构的实体运营停滞。此次大赛以疫情期间、疫情后的艺术场馆振兴为题,共有来自全国各大高校、艺术类院校的160余支学生队伍参赛。最后,我院国际文化交流系共有四支参赛队伍入围决赛,并荣获各大奖项。
聚焦行业现实 体现多元视角
剧院、博物馆、文化馆等多元化的文化艺术场馆,既是连接文化艺术作品和观众的桥梁,也是城市重要的文化空间。面对疫情防控环境下的艺术场馆停摆和后疫情时代的行业复苏等问题,国际文化交流系艺术管理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从多元视角切入展开策划,既有关于北京地区艺术场馆的策划,也有围绕自己家乡博物馆的设计;既有针对大型场馆的研究,也有聚焦民营中、小机构的自救;既有基于疫情期间在线文化消费激增环境下对互联网演艺项目的探索,也有对后疫情时期线下实体空间如何振兴的思考。
大赛二等奖:《胡同里的剧场-鼓楼西剧场策划》,王一丹、杨好菲、刘怡暄、何泽沩
大赛三等奖:《云端相会·互动天桥》,林歌、杨蕊琪、张丹枫(中国戏曲学院);付盈宇、莫竹、刘俏雨、姜宇琦(上海戏剧学院)
大赛优秀奖:《粤剧艺术博物馆剧情向互动游戏策划方案》,严俊松、徐欣怡、王欣苑
大赛优秀奖:《心有猛虎,心嗅蔷薇:区域联动艺术主题狂欢节》,石书乐、江山、万泓伶、苗贺淇、陈欣宜
经过为期3个多月的准备与初赛,国际文化交流系共有四组策划项目入围最后决赛。这些策划以艺术场馆为核心,并希望结合新媒体、游戏、出版、文创衍生品等实现融合创新,关注项目与社区、地方政府及城市环境的联动,从而实现对社会人文的关照。这些策划思路体现了文化产业管理、艺术管理学生的专业思考。这些策划项目的调研广度、深度,方案的创新性和可行性也得到了大赛专业评审的认可。最终,国交系共荣获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及两个优秀奖,也刷新了国交系参加该系列大赛的历史最好成绩。
京沪两校联合参赛
课程思政合作创新
此次比赛中,国际文化交流系、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艺术管理专业学生组成联合参赛队,两校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并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
这支联合参赛队围绕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展开策划。该项目对场馆从空间、演出活动内容以及周围产业分布、政策环境有较为完整细致的分析,既体现了艺术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两个专业各自的特点优势,也融入了对京沪两地行业现状、政策环境的思考。
国交系教师带领上海戏剧学院学生实地调研天桥艺术中心
国戏-上戏联合团队线上会议
2019年11月,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系、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签署了两校《院系党组织共建活动协议书》,双方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核心开展交流与合作。此次学生联合参赛正是两所院系整合两校的实践教育资源,吸收各艺术专业的特色与优势,开展课程思政实践合作的重要成果。未来,两所学校还将通过实践课程互联、实践项目互建,拓展学生第二课堂的实践领域和实践内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取得实际成效。
凸显学校专业特色
产学研合作实践育人
在这个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国交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疫情防控内容,关照行业现实,带领学生站在专业角度思考疫情防控时期的行业困境,指导学生了解行业一线。此次国交系参赛的各个项目均由青年教师指导,学生直接对话艺术场馆负责人,创意思路与执行方案紧密围绕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模式,推动教学成果转化;调研主题与策划内容融入戏曲文化元素,凸显了我校戏曲专业优势。
学生调研粤剧艺术博物馆
今年是我院建校七十周年,国交系将继续致力于学院“以艺术实践和创作推动教学建设”的优良传统和人才培养的特色,实践育人,通过专业教育增强学生的价值认同与文化自信,培养学生通过文化艺术的创作与交流面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适应全球化背景和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文化艺术复合型人才。
校对:包天润 徐子涵 孟盈
责编:子衿
编审:沁妤
主编:党委宣传部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