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记忆 | 40多年前的华电思政课

华北电力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华电记忆 | 40多年前的华电思政课

既然当了大学老师,既然教了这门课,就要加倍努力,在三尺讲台上发光发热,搞出点儿名堂来。

——田仲元

华北电力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1978 年,我正式调到河北电力学院上班。

起初,学校安排我到系里当辅导员。当时的马列主义教研室领导,听说我大学期间党史课成绩优秀、参加过教材编写,便邀请我加盟。就这样,我回到教师岗位,开始了大学教学工作。

第一学期,我被安排去河大历史系进修、备课。

任课老师是我大学同班同学郑志廷,和我非常要好。听课时,他站在讲台上讲了几句后,突然发现我坐在后排,表情惊讶!课间休息时,我告诉他原委,他当即表示:需要什么资料,全力支持。我说先听课,过一段时间再说资料的事。

郑志廷留校后,主要从事中国革命史教学,曾到名牌大学进修深造,加上多年教学锻炼,教学能力和水平达到相当高度,深受学生欢迎。革命史在历史系是专业课,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工科院校无法比拟的。我认真听课、记笔记,关注教学内容的同时,留意其教学手段和方法,对担任这门课的教学增强了信心。

同时,我也去听了教学效果较好的党史课老师讲课,特别注意他们针对工科院校特点,如何进行教学?后来主讲党史课的老师病了,要回北京治疗和休养。我不得不提前上课,和另一位新来的老师,共同承担动力系75级热自专业的课程。

第一次登上大学讲台,说不清是什么滋味,有点儿兴奋、紧张,还有点儿拘束,甚至有点儿顾此失彼。讲课时基本上照本宣科,一句接一句,句子中间好像都是逗号。第一次上课,自我评价不太理想。没想到课下征求学生意见,他们竟然说讲得不错。这大概是学生对青年老师的容忍和鼓励吧!我暗自下定决心,既然当了大学老师,既然教了这门课,就要加倍努力,在三尺讲台上发光发热,搞出点儿名堂来。

要想把课上好,必须先备好课。

备课的关键是在丰富的参考资料基础上,完成讲稿。战士作战靠枪支弹药,老师上课则离不开讲稿。为写好讲稿,我到处查找资料、去河大求助。郑志廷不仅提供了大量书刊资料,连上课的讲稿都提供给我参考。

有了这些资料,我撰写讲稿如鱼得水。

天气很快就热了。七年多的坝上生活,习惯了寒冷和凉爽,对保定的炎热很不适应。家在靠最西侧的顶层楼房,西晒的厉害。到了暑期,室内闷热无比,汗流浃背,只能光着膀子写。天气酷热,使人头昏脑涨,严重影响讲稿的写作。那年月没有空调电扇,唯一的办法是边扇边写、写一会儿扇一会儿。再不就用凉水冲冲头、洗洗脸。水管儿的水还比较凉,接半盆水放在桌下,把脚泡进去,一会儿全身就凉快了。从此,每当热得难受时,就采取这种办法,直到暑假结束。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三十多万字的讲稿。

经过一学年的授课,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总感到是从资料到资料、从书本到书本。如为什么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只是根据有关资料描述,讲讲井冈山的有利位置和险要的山势地形,讲出来没什么吸引力,学生听起来也兴趣不大。

如果我们能增加些切身感受,去革命纪念地参观考察,肯定对提高教学效果大有益处。这想法在教研组一说,大家不谋而合,于是向学校提出申请。刚任院长的刘屹夫,对我们的想法非常支持,马上批准了。

1979年9月,我们教研组一行四人,乘坐南下的列车,开始了革命圣地之行。

首站湖南,参观的是韶山毛主席故居及第一师范、湘区委员会旧址、岳麓山爱晚亭、橘子洲等地。还与湖南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党史组座谈交流。

在广州,参观农民运动讲习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及展览,黄埔军校旧址。查阅了黄埔军校资料,瞻仰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和孙中山纪念堂,参观了周恩来事迹展览等。

在江西,用了三天多时间,参观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时期红都瑞金,抄录了大量原始资料。后乘车三百六十多里,奔赴我党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当时我的感受:

向前看,一山连一山,山后有高山;

向后看,群山踩下边,山峰如浪翻;

抬头看,遮天又蔽日,峭壁入云端;

向下看,心惊胆又战,怕车落山涧。

驻足井冈山的黄洋界、小井、大井、茨坪等遗址,抄录了根据地创建时的历史资料后,又日行七百里,赴南昌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最后在上海、南京、徐州,去了一大会址、渡江胜利及南京解放文物资料展览、梅园新村、雨花台、中山陵和淮海战役纪念馆……

此行历时四十三天,途经十一省市,参观革命旧址、故居等几十处,并与兄弟院校交流了教学经验。途中我坚持写日记,每到一地,都抄录有价值的教学资料,并画图记录地理位置,形成175页的《参观革命纪念地日记》。回校后,梳理了考察收获,修改了原讲稿,使讲稿具有了鲜明的特点。

如何把讲稿内容,通过课堂教学传达给学生?我的选择是熟记讲稿内容,针对工科院校的学生,用口语化教学。为此我反复阅读讲稿,边读边记,散步时也默记革命史大事记。上课前的晚上,我把自己关在资料室试讲,边讲边录音,回放时找出不足,再录,直到满意为止。这样投入的备课,一搞就是三、四个小时。回到家里,妻子和孩子早就进入梦乡了。

一段时间后,学生听课明显认真了,有的学生还请教或探讨党史、革命史的问题,说明他们开始动脑子想问题了。一次上课,我要求学生记住些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一学生反问:“老师,您能全都记住吗?”我笑了:你提几个试试看?他打开课本,连问了五、六个问题,我对答如流,全班同学服气地报以热烈的掌声。

我终于从看讲稿、到最终完全凭记忆,利用地图、板书、诗词,所有能调动学习兴趣的手段,声情并茂地熟练讲课了。而且准确把握五十分钟上课时间。我将这些教学体会归纳,整理成《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两课”吸引力》,发表在国家教委主办的刊物上。从如何讲述导言、绪论,到设计教学结构;如何向学生提供新颖并有深度的学习内容,再到运用形象思维、直观教学等的总结和探讨,是我从事党史课教学的亲身感受,体现了我的教学观和教学特点,自称为“田氏教学法”。

我从事教学第四年时,学校设计了十四个项目,如教学重点、难点、答疑、联系实际、板书等,让学生对任课老师测评打分,按得分高低公布。我以80分的成绩,仅次于在全校最有名望的一位哲学老师。在政治理论课不受重视、学生不感兴趣的年代,作为大学讲台的新人,能在较短的时间达到如此教学效果和水平,让一些人感到吃惊, 同时也引起校领导的重视,先后两次让我介绍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

在认真讲课的同时,我还注意与学生的交流。

从热自75级开始,我先后给76发电、电子计算机,77电工、电讯、发电、电自,79热力、电自,多届各专业讲授中共党史课。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77到83级。尤其是 77、79及82、83级,不少学生的名字,至今我还记得。

那时是小班上课,有固定教室,一个教室里两个班,60人左右。

每次上课,我根据花名册记住几个名字,上课时点名认识。课下课间时与学生交流、说说笑笑,甚至掰掰手腕,没多长时间,就能叫出很多学生的名字。在增进师生间相互了解的同时,也提升了对老师的亲近感和信任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除党史外,我还先后承担形势与政策、法律基础、思想政治工作概论课程,及辅修专业民商法律实务、司法文书写作等教学。

法律基础课程学时最长,我也是这门课程教学法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学科带头人。

此外,几次主编本校、河北省高校及全国部分高校法律基础课教材,主编《法律基础教学指导》,研究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法,并发表相关论文。

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不免有些感慨。

大学学的历史,重点是中共党史,所以教授党史课,我有底气有信心。

改教法律基础课,是国家法治教育需要,学校课程设置需要。

1986年国家实施“一五”普法教育,在大学开设法律基础课,并纳入教学计划。当时我参加了保定市、司法部等举办的法律培训。学习掌握法律专业知识后,开始边学边教、边教边学,不断努力积累、提升。虽然是兼职教学,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像教党史课一样下工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次全国电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检查,要听“两课”教学,学校推荐了我的法律基础课。那堂课讲民法通则,课后检查组给予很高的评价,为学校争了光。

华北电力大学

二十八个春秋,人生最宝贵的精力,我无怨无悔地在这里走过。与广大师生员工 一起,为学校发展壮大做出了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再过十年,二十年,当你头上的青丝变为银发的时候,你是否还记得当年同学的音容笑貌,老师的举止言谈?是否记得培育我们的母校——华北电力学院?若不能,那就打开这本相册吧,它会把你带回母校,带到公元1979-1983年的月月天天。”

这是热能动力专业7914班毕业纪念册里的一段话。看着眼前已翻得发旧的纪念册和里面的一张张照片,虽然三十多年过去,但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完成了这篇回忆,我轻轻地告诉自己:你来过,你认真地付出了。

那么,你是值得自豪和欣慰的!

本文摘自《华电记忆6》

原文作者:田仲元

编辑:昊月 李梦雅

华北电力大学

微信号:ncepuweixin

新浪微博:@华北电力大学

抖音号:华北电力大学(ncepu)华北电力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华北电力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华北电力大学-华电记忆 | 40多年前的华电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