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研究》2020年第4期 · 丝路艺术研究专题
本期《美术研究》有2篇与丝路艺术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现将论文提要“云”发布。
胡汉合乐
——北周礼佛石刻画艺术新样
葛承雍
内容提要:北朝时期无论是北周还是北齐都涌漫着民众信佛的大潮,造像碑作为域外佛教艺术与中国刊石记功相结合的产物,祈愿兴福镌刻造像主的姓名、原由、时间、誓愿、身份、籍贯等等,据题名绝大多数人不见史传,但他们祝愿祈福的内心世界表白无遗,字里行间和雕刻图画都显现出新的风格。这一时期前后正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北齐后主高纬、南方陈宣帝和北方突厥三角四方争夺中原的激烈时期,为了汇集各族力量,收揽不同地域人才,大量移进异域种族,西域胡人入华在北朝政治舞台上担任重要角色外,还遍及北方五胡交错割裂的民间地区,特别是胡人在长安地区非常活跃,建都长安的六个政权十几位统治者大多信仰佛教,入华的胡人原来皈依信仰佛教者不绝于缕,慕风改教也不是少数。本文试以胡汉互融的视野,对佛教造像记中“胡汉合乐”的艺术新样做一研究。
葛承雍 中央美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
协同创新中心 兼职研究员
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特聘教授
北周天和五年张石安宝树石灯(原图)
北周天和五年张石安线刻图正面
胡人乐手(原图)
胡人乐手(线刻画)
麦积山第123窟西魏胡雏侍者
陕西靖边统万城北朝壁画 胡人礼佛图
伎乐天图(原图)
伎乐天图(线刻画)
太子夜半逾城图(原图)
太子夜半逾城图(线刻画)
从赵州到波士顿
——端方旧藏隋范氏造像的分合因缘
张建宇
内容提要:6世纪下半叶净土美术在中国流行,出现壁画、浮雕、整铺造像三种表现形式。其中整铺造像共有三件隋代作品存世,尺寸最大的是开皇十三年(593)青铜阿弥陀佛整铺像,现藏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代表了古代金属造像的最高水平。19世纪末该像在赵州出土,不久后成为晚清要员端方(1861-1911)的私人藏品,先后被端方《陶斋吉金录》(1908)、大村西崖《中国美术史雕塑篇》(1915)、汉密尔顿《端方祭坛》(1915)及贝尔契斯基《神佛在中国:中国行记》(1920)著录。这些资料显示,此时造像并不完整,组合方式也存在诸多问题。1922年,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入藏造像主体部分,1947年又收购了其余零散构件,使这尊隋代造像在博物馆完成“重聚”。
张建宇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端方《陶斋吉金录》(1908)书影
汉密尔顿·贝尔 《一尊早期青铜佛像》 (1914)书影
弗里德里希·贝尔契斯基《神佛在中国:中国行记》(1920)书影
喜龙仁 《五至十四世纪中国雕塑》(1925)书影
约翰·伊勒顿·罗吉 《无量光佛与极乐世界》(1926)书影
汉密尔顿·贝尔 《端方祭坛》(1915)书影
长广敏雄 《中国美术》第三卷 《雕塑》(1972)书影
学报编辑部 戴陆/整理
本期编辑/赵晶
主编丨吴琼
编辑丨何逸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