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研究》2020年第5期 丨美育研究专题

中央美术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美术研究》2020年第5期 丨美育研究专题

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研究》2020年第5期 ·美育研究专题

本期《美术研究》有4篇美育研究方面的论文,现将论文线上发布。

以学科建设推动新时代

中国美育事业发展

高洪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做好新时代美育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中的重要精神。通过近两年的学习、研究和讨论,来自美学、教育学、艺术学理论等学科的诸多专家学者已经形成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美育学”学科建设势在必行。只有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专业人才,才能够深刻认识美育实质,准确把握美育规律,全面遵循美育特点, 做好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工作,提高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创造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央美术学院在视觉艺术教育方面有悠久的传统和丰厚的资源,从蔡元培等先贤怀着“以美育代宗教”的理想倡导成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促进社会艺术化”的努力,到中国共产党扎根中国大地举办的延安鲁艺的先辈所创造的新木刻和新年画等中国现代美术民族化、大众化的高峰;从建国初期老一辈艺术家们怀着为新中国设计和塑像的激情而创作的不朽经典,到改革开放后我们以四大学科板块相互支撑推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探索,中央美术学院为中国现代美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并形成了美育学科建设的坚实基础和特色优势。

新时代中国美育学科建设要扎根时代生活,总结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教育规律和当代中国广阔的社会生活中的美育规律。要以强烈的时代问题意识,深入研究所谓“美盲”形成的现实原因和所谓“美的滑坡”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使新时代中国美育学科建设从一开始就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以学科建设促进人们通过艺术教育体验美,在衣食住行中享受美,在社会工作中创造美。

新时代中国美育学科建设要大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全面梳理总结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文明传统中的美育实践经验和美育理论成果。虽然中国古代并没有“美育”的概念,但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美育实践,在传统文论和画论等文艺理论著述中蕴藏诸多特色鲜明的美育思想,有待我们从新时代美育学科建设的角度系统研究整理,从而建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美育学科。

新时代中国美育学科建设要研究构建关于美育性质、特点、规律、形态、功能等美育学基础理论体系和美育方法论体系;要探索构建艺术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和美育学理论专业方向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要通过美育专业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推动形成一支具有多学科专业基础、扎实的美育理论功底、宽广的思想文化视野和丰富的美育实践经验的专业师资队伍。

新时代中国美育学科建设要着眼于培养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系统的美育专业理论体系和扎实的美育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美育人才。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人才是学科建设的支撑。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美育学科需要大格局的顶层设计,无论是师资的选配、学生的选拔,还是科研的支持、硬件的配套,都需要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才能为培养兼具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美育专业人才提供坚实的保障。

高洪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建设中国美育学的学理思考

范迪安

美育专业人才的匮乏,极大地制约了美育事业的发展。在高等院校启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美育学”学科建设,尤其是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建设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美育学”学科,不仅能够为新时代美育事业发展培养美育专业人才,而且有助于科学推动完善美育教育体系,彰显中国教育发展的特色。

首先,要充分认识“美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的专业特点。除了美育的基本理论范畴、中西方美育实践及美育思想史等知识体系外,“美育学”还涉及美学、文艺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传播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的知识体系与方法论。推动美育的发展,需要建立科学完整的美育所需知识结构,只有通过学科建设来整合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形成学科的定位,才能培养出专业型复合型的美育人才,使新时代美育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

其次,美育是一个大的学术范畴,涵盖了学校美育、社会美育、家庭美育等多个维度,而艺术高校的美育学科建设则是基础建设。美育学科建设可以从在“艺术学”门类中设立“美育学”开始,下设艺术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美育学理论四个专业方向。“艺术美育”主要培养面向专业艺术人员开展美育实践的师资;“学校美育”主要培养面向综合性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开展美育实践与管理的师资;“社会美育”主要培养面向社会公众的美术馆博物馆公共美育、设计与生活美育、美育的交流传播等方面的人才;“美育学理论”主要培养研究中华美育传统与精神以及中外美育史论、美育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论等问题的人才。

再次,通过“美育学”学科建设,推动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美育理论研究。在加强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新形势下,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美育专业教师的需求量非常巨大,而已有的美育教师也急需美育专题培训, 才能补齐学科知识短板,提升承担美育专业教学所应有的素养。学科建设更有助于对重大美育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如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面向学校与社会不同群体的美的鉴赏力与创造力的提升研究、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在新时代 美育中的传承发展等,这些都是推动中国人民美起来、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时代课题。

最后,通过“美育学”学科建设,推动“艺术学”学科门类的发展。目前“艺术学”门类下的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和设计学这5个一级学科都和美育有关。“美育学”学科的设立,将有助于各学科之间的知识体系和艺术实践相互补充、相互支撑,推动“艺术学”学科门类的整体发展。

范迪安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美育学是多学科交叉而成的

应用型学科

杜卫

“美育学”学科建设正在成为学界和教育界关注的问题。学科有内涵和建制两个层面意义,前者是后者的学理依据,后者是实现前者的学者集群和工作平台。因此,探讨“美育学”学科的学理内涵(即知识体系)对于美育学科建制的形成是基础性的。

20世纪初中国引进西方美育理论之初,王国维就提出过“美育学”一词,目前看来是从日本引入的, 但含义不同。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才出现了第一本以“审美教育学”命名的大学教材,此后还有《美育学导论》《现代美育学导论》等著作和《美育学概论》等教材出现。由于美育长期不受重视,所以美育学科建设的问题直到最近几年才引起大家的关注。

中国学界一般都承认,美育学是美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交叉形成的应用型学科,其主要支撑学科是美学和教育学。这应该是大致可以成立的。但是,由于美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是普通艺术教育,所以,支撑美育学的“美学”,不仅仅是一般的艺术哲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学、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部门美学,甚至可能包含了整个艺术学。目前我国已经将艺术学单独设置为一个学科门类,把艺术学纳入美育学的主要支撑学科或许更合理。美育学应该归属交叉学科类。

由于美育学是多学科交叉而成的应用型学科, 因此其问题和范畴也带有多学科属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美育学不应该努力找准自己的问题,建立属于自己学科的特殊范畴。美育属于感性教育,这是它最突出的性质和特征,也是中国美育学的核心范畴。美育的人格教育和创造教育等属性都是在感性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的,例如,美育的人格教育是以感性体验的方式展开的,从而不同于道德人格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部分,美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人的审美素养 (包括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等)的发展,美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课程设置、教学设计以及评价等,都要建立在对学生审美核心素养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基础上。所以,审美发展也是中国美育学的核心范畴。作为应用型学科,美育学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应该加强 对美育方法论的研究。美育方法论包括了美育的一般方法论——“活动”,以及各艺术门类教育的方法, 例如文学教育的方法、音乐教育的方法、绘画教育的方法、设计教育的方法等。美育方法论应该成为美育学知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核心范畴。属于美育的艺术课程,既不同于专业艺术教育课程,也具备不同于德 育、智育、体育的特殊性,需要加强研究。

由于美育学既是交叉学科,又是应用型学科,所以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要认真研究和深入探索。建议按照美育的特点和规律来组建美育学科,形成多学科协同的学科团队,这个学科团队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为我国美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大批既掌握艺术技能和教学技能、又具备美育理论和艺术史论学养的热爱教育的美育教师,同时加强对美育学自身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深入具体的研究。

杜卫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中央美术学院美育学科建设的优势

宋修见

在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新时代,美育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将“美育学”尽快建设为“交叉学科”门类中的一级学科,是从事美育教学、科研和实践工作的人们的愿望和目标。这无疑将极大推动新时代中国美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国民审美素养的提升。根据美育学科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中央美术学院开展美育学科建设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独特优势和有利条件。

第一,独具特色的综合学科体系对作为交叉学科的美育学科的有力支撑。美育涉及到哲学、教育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在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层面上,除了普遍认为的美学和教育学以外,至少还与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社会学、民俗学、传播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 科的知识体系与方法论相关。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设计、建筑、人文四大学科板块交融发展形成相互补益的学科结构体系。目前不仅拥有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学等与美育密切相关的学科,而且是唯 一一所双学科入选首轮“双一流” 建设学科名单的艺术院校。有绘画、雕塑、中国画、书法、美术史及理论、实验艺术、摄影和艺术品修复八个二级学科的美术学学科兼收并蓄、健全完善、多元发展的学科布局,有战略设计、科技设计、思维设计、产业设计、设计史论五大学科版块的设计学学科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都能够为作为交叉学科的美育学科建设提供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多方面的有力支撑。

第二,重视艺术实践的传统为培养应用型美育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美育专业人才应该是一种既具有系统美育专业理论又能够指导和从事美育实践的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类型。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就需要考虑到“美的素养” 和“育的能力”这两个方面。美育实践能力应包括美的表达与传播能力、艺术鉴赏与创造能力、美育活动的策划与实施能力等等。中央美术学院具有高度重视学生艺术实践的悠久传统。由师徒传承模式延续下来的工作室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艺术创造的热情,培养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每年春季小学期的写生季,师生们都深入到全国各地近百处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考察、采风和写生活动。在日常教学中,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的艺术展览策划和美术教育实践,造型学院、中国画学院的绘画、雕塑、中国画、书法等专业的艺术创造,设计学院的视觉传达与社会创新设计,建筑学院的建筑设计和城乡规划,城市设计学院的公共艺术和家居产品设计,都不仅为美育专业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也为美育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多样的渠道。

第三,丰富的艺术之美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潜移默化的美育资源优势。美育反对片面的知识化、技能化和实用主义的功利化。美育的根本方法是潜移默化的美的滋养。但学科建设本身要有非常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比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从课程体系、必读书籍到课程考核、读书报告、学术论文, 以及艺术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等等,都需要“量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以一种感性的 “心育”和“情育”的方法来完成高层次美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使他们养成敏锐的“美的感知力”并把这种“美的滋养”传递下去,从而避免以“非美育”的方法培养出 “反美育”的专业人才?中央美术学院所具有的丰富多彩的高层次艺术之美在这方面凸显出资源优势。美学家刘纲纪和曾繁仁先生都强调过,美育和艺术是分不开的。刘纲纪先生讲过,“人不了解艺术怎么享受美呢?”他说“不懂得艺术, 美学就成了空道理”。曾繁仁先生近80高龄还“把绘画(包括敦煌壁画)、书法、园林、汉画像石、古代音乐基本都摸了一遍”,然后再看丰子恺的《护生画集》。中央美术学院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美育专业的学生不仅有十分便利的条件经常“摸一摸”绘画、书法、园林、雕塑等艺术,校园内各种艺术展览与鉴赏活动、高端艺术论坛、名家艺术讲座以至各个专业工作室的艺术交流活动等都是使他们得以每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丰厚美育资源,为他们的专业成长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宋修见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美育研究院院长

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委员

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

学报编辑部 戴陆/整理

本期编辑/赵晶

主编丨吴琼

编辑丨何逸凡

中央美术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中央美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2020年第5期 丨美育研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