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秀 | 光怪陆离的世界 ——走进“玻璃铸造”选修课

四川美术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课堂秀 | 光怪陆离的世界 ——走进“玻璃铸造”选修课

【四川美术学院2018第4期 总第108期】

编者按:选修课,是大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来自不同院系的学生在同一间教室享受同一课堂。各门类的选修课别具特色,来自不同院系的授课老师要镇住全场,还真有点功夫。在他们的选修课堂上有知识上的扩展,兴趣的延伸,可谓孕育着“大学之道”。为此,我们将陆续推送川美课堂秀!

四川美术学院

玻璃,是一种极具生活气息的艺术媒介。上百万人的咖啡杯,上百亿家庭中的门窗,无法计数的日用品……最后的最后,都是熔化的二氧化硅。高温加热,低温冷却,独特的制造工艺给玻璃的造型创造提供了无限可能,使它既可以朴素实用,也能够光怪陆离。

川美的玻璃工作室就是这样一个赋予玻璃色彩的地方,自2010年成立以来,无数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在这里诞生。近年来,“玻璃铸造”选修课程开始对全校学生开放,这种模式将玻璃材料及工艺引入川美的教育体系之中,让更多学生体会探索这种表达媒介的语言奥秘。

不同于“艺术玻璃”的玻璃艺术

“我们所做的玻璃艺术,不仅仅是手工艺或者产品,而更倾向于是艺术创作。”玻璃工作室的施惠雨老师这样评价道。

四川美术学院

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工业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以前。从起初的奢饰品到后来的日用品,玻璃的使用历史贯穿着整个人类生活。而现代的工作室玻璃艺术运动是一条分界线,从这个时候开始,玻璃材质成为艺术创作的媒介,其存在意义远远超过了它在功能上的作用。以前的艺术玻璃是以玻璃为主体,以艺术手法为内涵制造出来的;而玻璃艺术是以艺术为主体,玻璃为载体的一种精神性的艺术。

施老师说道,“现代玻璃艺术的创作比以前来说最看重的就是观念和变现形式,而不是技术,当然观念是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的,但是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了。”这种特点也使得学生们都有着自己的发挥空间。也许他们的专业背景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对于玻璃材质的喜爱与着迷。正如选修这门课的一位同学所说:“玻璃铸造是一种费时费力的艺术,但我却沉浸在它熔化又凝固的过程之中。”

不限主题,自由创作

选修课的模式相对开放,老师告诉学生如何去购买原材料,对作品的安排完全由学生自我发挥。谈到很多选这门课程的同学,施老师很欣慰地说“他们对手工作品的积极性还是挺高的,百分之九十多的都认真在做”。自由的模式、全力地投入,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全国玻璃展、美展等各类大型展览上都可以看到他们精美的作品。

四川美术学院

施老师谈到,“玻璃工作室以后的发展将会更多元,工艺和创作上会和当代玻璃接轨,玻璃艺术会加强观念的表达,表现形式不仅仅局限于架上雕塑或者器物。”玻璃艺术超越了传统的手工制作模式,不局限于某个产品而是一种艺术的语境。从泥稿开始需要考虑玻璃材料独特的语言去构建形体,选修课主要创作1-2件雕塑品为作业,课程只有短短的四周,重点也是主要放在让学生掌握铸造工艺的程序上。

有别于传统模式的科学评价

乔治·科普斯在《视觉语言》中对透明性是这样定义:“透明性所暗示的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的特征,他暗示的是一种更广泛的空间秩序。透明性意味着同时感知的不同空间位置,在连续的运动空间中不仅后退而是变化不定。”在“玻璃铸造”选修课程中,学生并没有被单纯的玻璃这个媒介所限制,玻璃与其他材料的结合无论是在艺术的表达,还是审美这一个层面都有比较深刻的意义。

四川美术学院

艺术在发展中是不断创新的,施老师谈到:“在了解基础工艺的前提下此课程还加入金属材料,尝试将金属与玻璃相结合,希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观念。”在川美这个大的艺术氛围无形地影响下学子们富有一颗匠人的心。滴水成海,铁杵成针。“玻璃铸造”选修课程采取平时考勤、作品态度、作品质量相结合的打分模式,极大地去鼓励同学们注重日常积累的同时不忘开阔与创新。

四川美术学院

艺术的表达形式是多元化的,四川美术学院选修课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也极大地增强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作为一所艺术类本科院校,川美不仅给了学生们一种宽松自由的创作氛围,也提供了让学子提升能力的创作平台。玻璃艺术只是组成艺术这个大范围的一小部分,但这种当代艺术的表达媒介,连接着过去的艺术史,为艺术的未来提供方向。高温中的烧制,低温中的冷却,这种充满着无限可能的艺术制造方式给艺术的世界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图文来源:尤然、施惠雨、周晓彤

排版:曾慧颖

审核:贾安东

四川美术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重庆本科院校-四川美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四川美术学院-课堂秀 | 光怪陆离的世界 ——走进“玻璃铸造”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