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继故事 | 向建军:我们都是重理工人

重庆理工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士继故事 | 向建军:我们都是重理工人

重庆理工大学

士继之路

八十年时光流转岁月峥嵘

兵工风骨

八秩征程英才辈出盛世如约

为抒发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的爱校荣校兴校情怀,传承弘扬以"明德笃行、自强日新”校训为内核的大学文化和“自强不息、求实创新”的重理工精神,学校向全体师生、海内外校友开展以“士继故事”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在短短的时间里,我们收到了许多以不同见证者、亲历者的身份,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回忆、讲述着自己与重理工有关的故事。现分期推送,与君共享。

重庆理工大学

士 继 故 事

第7期

重庆理工大学

我们都是重理工人

向建军

重庆理工大学

清晰地记得,初识重理工,是在2005年的冬季,彼时她的名字还叫重庆工学院,我还是西南大学一名研一的在读学生,同时在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做兼职辅导员,按学院的教学安排到各单位迎接大四的实习生返校,重庆工学院也是实习单位之一。当时,我从北碚汽车站乘坐开往杨家坪的502大巴,终点站下车后,步行一小程就到达了兴胜路4号,那是学校当时的主校区,也就是杨家坪校区所在地。

刚进大门,就看到“重庆工学院”几个大字,从颜色看,字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校门的立柱却提醒着我,它可能已见证了一段悠久的历史。顺着大门的道路往里走,两旁的黄桷树枝繁叶茂,绿树成荫。经过一个非标准跑道的运动场,从学校年代最久远的建筑——绿瓦楼前路过,再穿过一条主干道,就到了第二教学楼,我的目的地就是在其顶楼的电化教育中心。到了电教中心,等待办理学生交接手续的间隙,我站在楼顶漫无目的地四面观看这所学校。

重庆理工大学

绿瓦楼

她处于正在修建的杨家坪步行街附近,面积不大,大约300来亩,建筑不多,但错落有致,最高的一栋楼是新图书馆,绿化非常好,成片的树林里矗立着很多参天大树,校门大概有四五个,通向各个方向。办理完实习学生的交接手续,来不及仔细参观校区,我便返回了碚城。方便的交通,优美的环境,悠久的历史,即便是这匆匆一瞥,这所学校也在我心里植入了美好的种子。

再见重理工,是2006年9月,即将研究生毕业、正在求职的我,因为一年前的那次相遇,很自然地把重理工列入了心仪的工作单位。

到杨家坪校区投简历那天,从接待我的老师们那里得知,学校建于1940年,创办时为国民政府兵工署第11技工学校,对外化名“士继公学”,后几经更名和升格(当时名叫重庆工学院),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兵工背景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有杨家坪校区和花溪校区两个校区。

投完简历,我终于有空在杨家坪校区四处溜达。绿瓦楼,教学楼,老图书馆,新图书馆,曙光公寓,馨园餐厅,荷花池,红房子,培训中心,网球场,足球场,幼儿园,还有用数字编号的各栋宿舍楼,一切都感觉那么的陌生,却又隐隐约约有一点熟悉。后来,经过考试、面试、体检等环节,我幸运地加入重理工这个大家庭。

2007年7月3日,我正式到花溪校区办理报到入职,从那一天起,开始慢慢地知道关于这所学校的点点滴滴。

从杨家坪校区附近坐233路公交车,在红光站下车,远远地就看到“重庆工学院”几个大字,这是花溪校区所在地。来到校园里面,郁郁葱葱的校前广场右侧,庄严的明德楼展现着浓浓的江南建筑风格。穿过校前广场,是幽静的“士继门”隧道,隧道上方是风景秀美的蝴蝶山,过了隧道,视野豁然开朗,右侧是两栋实验楼,左侧是一片相连的湖,最大那个叫静湖,静湖的正前方是博园教学楼,旁边是一大片草地,四只被师生称为“静湖四少”的天鹅在里面悠闲地散步。教学楼和静湖的左侧是与二号门相连的主干道,主干道的左侧全都是生活区,分别有学生宿舍、食堂、体育馆,体育馆旁边则是河边小门,多年后重新修建,称为三号门。

重庆理工大学

静心桥

整个校区的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颇有江南园林风格,不愧为“重庆市十佳园林式单位”。生活区、教学区、实验区通过主干道相对隔开,功能明确,教学楼、实验楼、宿舍、食堂均以数字编号,这既是学校的兵工传统,也体现着理工科特色。后来才知道,就连班级代码、5077花溪河论坛都是以数字命名。

重庆理工大学

校园一景

刚到图书馆工作,我在技术部,主要负责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资源管理、使用培训和电子阅览室维护管理工作,通过服务师生,我知道了学校的机构、教学单位设置和师生人员分布。通过学科服务和科技查新等工作,了解了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和科研情况。

2009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重庆理工大学,之后提出了“努力将学校全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西部一流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为提高学术和科研水平,学校对教学单位进行了重新划分,组织了相关学院大力申报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鼓励师生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政策。图书馆为了更好地建设数字资源,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好务,安排馆员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查新员培训,我有幸参加并取得了资格证书。

与此同时,以建设新图书馆为契机,图书馆申请了中地共建项目,历时三年对图书馆进行了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升级。为确保新馆顺利开馆,同时方便师生使用,图书馆人自主完成了图书打包、RFID芯片张贴和加工、搬迁上架、可视化定位等所有工作,累积加班500余天次,下架、打包、搬运图书近300万册,高质量地建成了因中山图书室而得名“中山图书馆”的花溪校区新图书馆,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重理工的热爱,践行着“自强不息,求实创新”的重理工精神。当中山图书馆在2017年进行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被专家称赞为“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时,作为亲历者之一,我倍感自豪!

重庆理工大学

夜幕下的中山图书馆

后来,我又分别到了后勤处、保卫处工作。在后勤处,与“感动重理工”人物之一的李志华师傅成为了同事,他那“不计名利、默默奉献、甘为后勤战线的老黄牛”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为了服务好师生,我和物业的同事们,以李师傅为榜样,走遍了花溪校区的各栋主要建筑,熟记了所有的楼宇出入口,仔细检查学校的每一个房间、每一道走廊、每一条道路、每一个角落。

在保卫处,我和战友们认真做好治安、消防、交通、人防、物防、技防等工作,除正常上班外,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轮番值勤,随时准备处理突发情况。我们都有同一个信念:重理工是我们的家园,我们要守护好自己的家园,保护好自己的家人。由于学校的安全工作突出,保卫处团队被授予重庆市“工人先锋号”光荣称号。

重庆理工大学

消防疏散演练与志愿者合影(后排右五为向建军)

然而,这只是很小一部分而已。在蝴蝶山的日子,我了解到,数以百计的清洁工每天凌晨三四点就开始为学校的优美环境而清扫;餐饮服务人员每天起早探黑为师生提供可口的饭菜;楼宇值班人员全天候为大家巡查和值守;园林工人顶着烈日、冒着严寒养护树木和草坪。数以千计的老师们,为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为了学校的管理和发展,辛勤耕耘在教室里,在实验楼,在办公室,在往返各校区的交通车上。数以万计的校友每天都在关心、关注学校的情况,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一个又一个的我,组成了我们。我们都深爱着这片热土,并为她的未来努力,因为我们都有同一个名字——“重理工人”!

重庆理工大学

作者简介:向建军,重庆理工大学保卫处技术安全科科长。

感谢作者分享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位重理工学子新的“士继故事”待续……欢迎校友“常回家看看”

重庆理工大学

编辑排版:黄伊婷

校对:郑 毅

审核:徐富霜

党委宣传部【士继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精彩推荐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点分享

重庆理工大学

点点赞

重庆理工大学

点在看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重庆本科院校-重庆理工大学-微高校-院校号-重庆理工大学-士继故事 | 向建军:我们都是重理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