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设计走向产业化

服装设计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5年中国进入后配额时代元年,中国作为服装生产大国,中国服装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从2001年到2005年,十五规划的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5年中国进入后配额时代元年,中国作为服装生产大国,中国服装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从2001年到2005年,"十五"规划的五年,是中国服装业迅猛发展的五年;是中国服装品牌快速成长的五年;对中国服装设计而言,是中国服装设计师走职业化、个性化之路的五年;是中国服装设计朝产业化方向迈进的五年。

 
  2004年11月,作为中国国际时装周开幕式的重点活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联合发布《发展北京时装产业,建设“时装之都”规划纲要》。仅隔不到一个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论坛上,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布:将以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业、历史建筑为切入点发展都市创意产业,并将时装与广告、建筑、工艺品、软件等设计列入创意产业的范畴。


  也就是说,在中国时尚文化的两个代表城市,都不约而同地把时装产业以及作为其核心之一的时装设计摆在了重要位置上。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5年中国进入后配额时代元年,中国作为服装生产大国,中国服装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从2001年到2005年,“十五”规划的五年,是中国服装业迅猛发展的五年;是中国服装品牌快速成长的五年;对中国服装设计而言,是中国服装设计师走职业化、个性化之路的五年;是中国服装设计朝产业化方向迈进的五年。

 
  从职业化迈向设计品牌


  在纺织工业“十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中,关于服装工业,“优化服装加工能力,搞好服装研究设计、流行趋势与生产加工的结合”列在最前面。


  服装产业诸多环节中,在生产环节前的服装的设计以及流行趋势的研究是关键环节之一。于是中国服装设计师群体作为服装产业中一支重要的创造力量日益发挥作用。五年间,这个群体从走向职业化、与品牌结合到设计师品牌、设计品牌的崛起,以创意为核心的设计产业化的步伐越行越快。

 
  2005年“十一”前夕,中国第一个都市型的时尚产业园区———上海时尚园建园刚满一年之际,迎来中央领导同志的视察。2005年,随着园内第一个“十佳”设计师品牌“IS·CHAO生活馆”和上海张义超服饰有限公司的开业,标志着上海时尚园已全面进入品牌孵化阶段。

 
  上海逐步成为国际服装设计、生产和加工的重要基地,流通和集散的大市场。由上海市长宁区政府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共同建设的时尚园区,投资1700万元,于2004年8月揭牌。园内入驻上海时尚园的机构包括上海张义超服饰有限公司、东北虎皮草有限公司等设计师品牌企业、设计师工作室,以及视觉展示舞台、人才培训学校等服装产业相关机构。上海时尚园未来有望成为上海时尚服饰产业的“硅谷”。


  在北京,虽然还没有大规模的时尚园区,但各种规模的设计工作室活跃并服务于服装业界。2005年4月,首届北京·中国服装设计金龙奖将“最佳设计工作室”奖授予著名服装设计师吴海燕所领导的工作室WHYDESIGN。这是国内第一个针对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奖项。作为国内起步最早的设计工作室,WHYDESIGN在业界将设计品牌树立起来。设计服务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每一个品牌之中。


  我们有必要回过头看看“十五”规划伊始的2001年,这时中国服装设计师群体已经走过从1993到1997年五年职业化的初级阶段,正处于1998年到2002年第二个五年充实职业内涵群体规模扩张的中期。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王庆说,面对一个新世纪、一个新世界和一个新经济,当代服装设计师和专业工作者处于一个历史时刻,需要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历史的责任。这种责任概括为四个服务:弘扬服饰文化,服务于社会需求;营造专业氛围,服务于名城建设;树立市场意识,服务于名城战略;提高艺术素养,服务于个性需求。的确,此时全国的衣着消费朝成衣化和时尚化的发展,促进了服装企业的品牌经营,也为时装设计师提供了广阔的产业舞台和市场空间。

 
  2001年,著名服装设计师张肇达,在寻求设计时尚化与民族化相结合之路刚刚进入实践的第二年;这年,吴海燕捧得中国服装设计“金顶奖”;深圳服装设计师梁子首次获得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称号,业界人士对这个一直探索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设计师品牌刚开始认识。


  这时为协调好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设计师之间的关系,发挥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各地的设计师活跃团体也组织起来。杭州市服装设计师协会于2001年9月正式成立。2002年,青岛成为继香港、广州、深圳、大连、杭州之后成立服装设计师协会的又一城市。青岛市服装设计师协会的成立,标志着青岛市在创建服装名城、打造时装之都、建设时尚青岛的规划中迈出重要一步。


  五年来,在服装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服装设计师作为中国服装产业群体之一,迎接的是历史的机遇与挑战。2003年,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迎来了十周年庆典。此时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会员数量,从时装设计师职业探索和群体形成末期1997年的509人在优胜劣汰的良性发展中增至1100多人,而且涌现出一批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职业风范的代表人物。对比中国服装设计师的今昔十年,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王庆说,今天,“时装设计师”已经成为概念清晰、内涵充实的社会职业,不仅确立了设计的生产力地位,而且正在走向“产业促进”和“社会服务”并举发展的国际化道路。

 
  2004年11月,《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品牌委员会倡议书》———一份由5位著名服装设计师代表5家在业界有影响的设计师品牌企业共同签署的倡议,宣告了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品牌委员会的正式成立。这年,称得上是中国设计师品牌的元年。设计师品牌从幕后走到台前并非偶然,长久以来设计师品牌在市场中摸索与积累已经打下基础。


  2005年,经过评审,在上海产生了全国首批拥有高、中、初级服装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包括服装设计师、服装制版师、服装工艺师。就在同一年,首届十名中国职业装设计名师在上海评选产生。对于服装行业发展来说,这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同年,厦门服装设计师分会正式成立。可以说近年是男装设计在国内突飞猛进的阶段,计文波、曾凤飞等男装设计师正是从这个地区走出来的。


  中国服装设计业界在规范中,一批批设计新秀也在不断成长。在上海,2005年第11届的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首次由本土设计师担纲揭幕。强调本土特色成为本次服装文化节的重点。上海的中国新锐设计师作品发布向国内外时尚界推出中国地区有才华、有创意的年轻本土设计师。


  设计师与企业“结对子”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已成为这个群体的集体意识。10月底的上海时装周中“走出天桥———设计师走廊”提供的展示与交流平台,使5位资深以及青年设计师与5家服装企业正式签约。


  2005年11月,中国第一件耗资百万制作的、具有国际水准的超级概念服装“中华衣王”在北京面世。“中华衣王”设计者为天津应大皮革时装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金顶奖”得主武学伟。这件作品从面料到细部装饰集合了国内外20余位设计师的创作结晶,充分体现了中国设计师整合国际资源的能力。
  就在当月,张肇达获得第九届“金顶奖”,这是他二度捧金。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还授予张肇达、计文波、房莹三人高级服装设计师资格。中国服装设计群体从职业化走向职业内涵深入的过程中,一批设计名师走到了设计产业的前列。

 

 


  时装周向功能化发展

  1997年才起步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从最初主题引导阶段到设计师品牌的涌现、如今行业协会与企业共同打造高端时尚,时装周不仅涌现了“金顶奖”设计师,而且还向社会推出了一批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和时装设计师品牌。在短短几年中,已经成为一个服装行业展示的窗口和设计师才能展现的舞台,成为流行趋势的风向标。


  从1997年到2001年这个阶段,在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影响下,时装设计师从服装艺术的舞台表现转向产业实践,服装企业也从成衣加工转向品牌经营。中国时装周用5年的时间走过了循序渐进的主题引导阶段。


  2001年在上海举行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领导人所穿的深具民族风情的对襟唐服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焦点,在国内引起了一股不小的民族服饰风潮。人们越来越发觉民族服装的深厚魅力。这一年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时装周主题正是“民族文化与国际时尚”。

 
  2001年中旬,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时装艺术委员会、时装评论委员会分别举行了首次换届选举,推选出新一届的主任委员和委员会召集人。从这届“金顶奖”成为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大奖。“金顶奖”的评选程序也进行了规范,减少了“金顶奖”评选中的偶然性因素。


  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步伐,中国国际时装周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既定目标,从形式和规模阶段向内涵和功能化发展,转入与国际同步运行和时尚大循环的轨道。

 
  2002的中国国际时装周,在经过8天30场的发布会后,迎来一场特殊的颁奖典礼,与会嘉宾都按照国际惯例穿着晚礼服,这在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历史中是第一次。改变人们的着装观念只是其中一点,本届时装周还有更重要的变革———其经营理念和行为规  范向国际化迈进了一大步,即出台了《中国国际时装周组织章程》,探索了理事会制的组织形式,在此后各届时装周中这种组织形式被固定下来。


  中国国际时装周向国际化方向更迈进了一步,于2003年实现时装周发布活动与国际接轨,分为春夏、秋冬两季举办,即3月发布本年秋冬系列,11月发布来年春夏系列,这标志着中国服装发展和品牌经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03年,为期6天的中国国际时装周2003/2004秋冬系列发布于3月底举行。不同于以往时装周做理念发布,此次2003/2004秋冬系列发布将品牌与服装类型按男装、女装、精品与国际的主题划分界定,这有利于参与发布的品牌和设计师的订货,是时装周走向市场,为市场服务的深化的表现。时装周在推动服装市场、提升消费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为实践所证明。

  2004年既是设计师品牌全面浮出水面的一年,又是中国男装设计的出彩年。作为第二个秋冬发布季,中国国际时装周2004/2005秋冬发布的男装秀和设计大赛成为突出的特点。11月的时装周以男装设计师捧得第八届"金顶奖"画上句号。参与该年底中国国际时装周评分工作的一位评委有这样的评价,时装周形成了一个平台,设计师队伍形成一个层面,不同地区的设计师加入到这个层面的竞赛当中来。


  2005年11月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作品发布、专业大赛、时尚论坛"和"职业评选、时尚大奖"---三大系列、两项评选,搭建一个名家与新人、专业与社会交流沟通的平台。时装周上,爱慕·东方神话---2006春夏国际内衣流行趋势发布,是服装业界权威行业机构首次与内衣品牌合作将国际内衣流行趋势面向国内的发布,标志着行企合作共同打造高端内衣时尚的时机成熟。


  2005年,也是中国服装设计业进一步走向成熟的一年。这年在中国服装设计界提得最为响亮的就是设计产业化。有更多的设计师品牌、设计工作室在各地时装周、时装节涌现。

 
  教育与市场结合


  "十五"期间,中国服装教育随着国内服装市场的发展,随着中国企业日渐成熟、壮大,面对日趋Ji烈的市场竞争,稳步地向前推进。


  2000年底,教育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在北京服装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主要服装教育单位的院校专家、代表会聚北京,共同商讨21世纪中国服装教育问题,包括教育层次、专业设置方向、教育资源的整合,以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都是备受关注的议题。


  伴随着高校结构调整的步伐,服装院校教育改革紧锣密鼓地展开,素质教育成为重中之重。服装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更多地采用了厚基础、宽专业的架构。除原有的专业课程外,更多地增加了相关领域的专业渗透与学习,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实践。如国内服装重点院校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在完善学分制的基础上,推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的教育模式,学生在校学习1至2年后可在专业大类内自主选择专业或方向。新的教学运行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赢得了学生的欢迎。


  东华大学不仅与国内较大规模的企业进行比较密切的合作,承担企业的很多课题和项目,并且还与国外企业展开合作。这种合作的效益是双向的,一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另一方面给参与项目的师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十五"期间,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在各高等服装院校展开。合作研究与开发项目有兄弟院校的携手,也有与国外院校的联合。北京服装学院在国际与地区间,通过开展学术交流、举办学生交流培养和师资培训等形式,与美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丹麦、新加坡等国家及中国港台地区的许多高校建立起友好合作关系。东华大学服装学院与日本文化服装学院于2003年合作开设的服装艺术设计本科专业项目,开创了东华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学位教育的先河,标志着中日两所著名的服装院校走上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之路。

 
  "十五"期间,服装院校参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在弘扬民族服饰文化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2001年,经过扩建后的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开馆。2005年,"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中国民族服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服装学院举行。同年,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中国服饰艺术博物馆在东华大学正式开馆。


  2004年北京服装学院为该院青年教师邹游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举办2005春夏时装设计概念发布会,整场作品将概念性与实用性完美结合,成为高等服装院校以新方式推设计概念的第一例。由东华大学承办的上海国际服装论坛作为惟一一个由高等院校举办的定期服装理论研讨与交流活动,已经成为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的特色和核心活动。2002年东华大学在论坛基础上举办了首届东华时尚周,使论坛具有更为宽广的学术视野。2005年上海国际服装论坛就"走向世界的中国服装"主题,数十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企业家、专家学者及营销界人士会聚一堂,发表真知灼见。


  "十五"期间中,顺应国内服装产业对于职业人才的需求,服装职业技术教育也有长足发展。2001年江西服装学院建校10周年。作为全国第一所民办服装职业教育院校,江西服装学院号称是"国内开设服装专业种类最齐全、在校服装专业学生最多"的院校之一。学院以市场为导向,跟踪行业发展趋势,瞄准国内外市场潮流办学,通过产、学、研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灵活实施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之路。学院已从2001年的2000人中等规模的学校发展到2005年度在校人数18000人的规模,到2005年为止学院为社会培养了数万名服装专业技术人才。


  通过参加国内外的服装设计赛事,一批设计新秀脱颖而出,而国内服装设计赛事通过升级扩大着自身的影响力,特别是吸引更多品牌企业参与人才教育与培养。


  2001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中华杯"国际服装设计大赛将所包含的男、女、童、内衣/沙滩装四项赛事,正式定位为国际大赛。男、童装全部升格为国际大赛,并增加了国际内衣/沙滩装设计大赛,从而组成了完整的"中华杯"系列赛事,成为国内服装设计种类较全、规模较大、影响较深远的重要赛事。首次增加的国际内衣/沙滩装设计大赛,不仅是"中华杯"历史的第一次,在国内也属首创。2004年是"中华杯"国际服装设计大赛举办10周年。


  2002年12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服系学生曹强在第20届法国巴黎国际青年时装设计大赛上获得金奖。这是该院代表中国参加此项国际大赛14年来获得的最高奖项。

 
  2002年,杉杉集团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合作的斥资千万元的"人才与品牌工程"的启动,可谓意义深远。杉杉集团总裁郑永刚希望通过这种人才与品牌的结合活动,使中国服装企业都参与进来,使人才能够真正成为今后品牌服装的核心,成为品牌的灵魂。他说,中国的服装产业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工业化的水平,应该把中国的服装设计师与企业结合起来,和市场结合起来,人才培训要跟院校结合起来,这三部分结合得好,这个企业就可以比较完善地建立起来,而仅有设计师是很不够的……


  2004年,"杉杉杯"第十届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评选及颁奖仪式为中国国际时装周2005春夏发布拉开序幕。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评选,这项以全国高等院校推荐的服装设计专业的优秀应届毕业生为参评对象的专业赛事,在服装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颇高。独特的考评要求包括初评作品提交下年度春夏服装流行趋势提案,决赛由入围选手根据本人流行趋势提案制作成衣及现场命题立体裁剪。赛事是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学子在设计与市场结合才能的一次测评。

 
  也是在"人才与品牌工程"的启动的2002年,第十届兄弟杯中国国际青年时装设计师作品大赛,以中国选手夺金、十年金奖作品回顾画上圆满的句号。这项高举创意大旗的国际赛事何去何从,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汉帛国际集团公司显示了中国企业的雄心与魄力,接下了主办大赛的重任。自第11届起,大赛冠名为"汉帛奖"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作品大赛。大赛一如既往地秉承原有宗旨,促进国际间服装及服饰文化的友好交流,发掘和推出中国乃至世界的优秀时装设计人才。至今"汉帛奖"大赛举办三届,从今年起,汉帛集团将赞助获奖选手在时装周做发布。


  走出去与世界交流


  2001年,随着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面向国际社会,不仅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而且打开大门迎接全球客商,共同开发中国大陆这一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市场。


  中国服装设计界也在行动。


  2002这一年,中国服装设计师频频走向国际T台。梁子、胡晓明亮相汉城时装节;陈闻、邓皓受邀参加日本的亚洲设计师秋冬发布会;房莹的发布会为印度新德里时装周压轴……
  2003年10月,中国时装业首次名师与名模联袂在国际时尚舞台演绎当代中国时尚,在巴黎时装殿堂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当代的服装文化和中国服装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全世界最大的服装加工及成衣出口国来说,无疑具有特别的历史意义。中国六位年轻设计师首次在巴黎时装周做秀,地点在卢浮宫勒诺特厅---迪奥、夏奈尔、瓦伦蒂诺等顶级大牌特定发布场所。这个时尚中华---当代中国优秀时装设计师巴黎展示会作为中国文化年开幕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中法两国时装界重要的交流活动之一。武学凯、房莹、王鸿鹰、顾怡、梁子、罗峥六位当代中国时装设计师的优秀代表,运用中国最具传统和国际竞争力的丝、麻、羊绒等高档纤维面料,经过独具创意的设计和精工细作,以2004春夏时装作品来展示绚丽的中国文化和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


  21世纪是亚洲文化领先的世纪。2002年11月,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日本服装协会、韩国服装协会共同决定发起成立亚洲时装联合会。


  亚洲时装联合发布会的成立大会于2003年在日本东京举行。联合会为三国之间实现信息互换,促进文化认同,发展时尚潮流,促进生活消费,拓展市场空间,最终实现贸易往来,并在产业资源配置和平衡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5年6月,亚洲时尚联合会日本大会在名古屋举行。亚洲时尚联合会中国委员会执行主席、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王庆率领由服装企业家、服装设计师、媒体记者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此届大会,中国企业和学术界代表作主题演讲。中日韩三国进一步加强与加深产业间的交流和理解。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王庆对于中国服装设计师走出去这样评价:中国品牌要走向国际化,设计师必须先走出去,这是我们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对品牌的国际化非常重要。在学习与交流中,在不断走出国门中,中国设计群体成长,表现得更加自信。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国设计师用才华向全世界做出证明。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中国服装设计走向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