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意义及其方法初探

理论研究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一、前言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时间快车的轮轨仿佛突然加快了速度。日新月异的渐变,沧海桑田的巨变在这个时代越来越让人不以为异。变化,成了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在万物的变化

一、前言

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时间快车的轮轨仿佛突然加快了速度。日新月异的渐变,沧海桑田的巨变在这个时代越来越让人不以为异。变化,成了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在万物的变化中生活让人们变得忙碌,人们在变化中吃饭、开车、工作、娱乐、学习、睡觉,没有变化反倒让得人惊异了。这些现象在北京城市建筑中体现的更加明显:长安街两侧令人侧目的高楼不断展露新颜,城区郊区一片片住宅小区拔地而起,争奇斗艳。以前总是默默无闻的建筑和建筑师越来越有娱乐化的冲动。在这新一轮的经济大潮中积累的财富和外商手中的热钱纷纷转

向地产投资,体育地产、旅游地产、商业地产、开发区地产、会展地产、住宅地产成为资本转化的各种形式。建筑也变得像资本一样越来越不甘于在幕后暗中指挥,它总试图用最个性的发行和装束吸引目光并发出最响亮的呐喊。

建筑师在浪潮中幸福地痛苦着,无数的机会,无数的诱惑,无数的形式,无数的变化。选择、剪切、复制、粘贴成为建筑师手中的利器,突然投身于这样的名利场中,我们变得更加自信也更加不自信,更加敏感也更加冷漠,更加仔细也更加粗放,更加无所顾忌也更加畏手畏脚……

人类的智慧也许是永不会被一时的幸福冲昏了头脑,就在建筑师们挥舞着大笔扑向一个又一个盛宴的时候;就在有人举杯相庆有人熬夜制图的时候,有一个声音总会悄然出现:这一切都是真的吗?这一切都是合理的吗?这一切就是人类发展的方向吗?这一切就是我们热爱的那座城市吗?在不知疲惫的向前狂奔中我们是不是应该停下脚步看看走过的是否指向未来的绿洲。事实上,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危害人类健康,能源尤其是水资源的枯竭为城市的存在打了个大大的问号,安全让母亲不敢让孩子在屋外独自戏耍,塞车令城市失去了活力和效率,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愈来愈近然而心灵却越来越疏离……

作为城市建设中重要一员的建筑师无论从责任道义还是自身专业上,都需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也许通过我们认真而又负责任的设计并不能从归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我们至少能够减少自身设计对城市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危害。

二、 建筑设计意义

1. 建筑设计与城市的关系

讨论建筑设计的意义首先应该讨论建筑设计与城市的关系。人类社会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城市及其造城运动的出现。可以这么说:随着城市的出现人类历史上最辉煌最Ji动人心的建筑艺术的大幕就此揭开了。营造城市所投入的巨大劳动和智慧让一个个文明灿烂登场又黯然谢幕。今天即使古代文明早已灰飞烟灭了,但当我们看到些许遗迹的时候依然会为那时的壮美与精致而震惊。没有城市,没有那纷繁的功能与数量,建筑师也许永远不会作为一个单独的艺术与技术职业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仅次于总统的职业”。

众所周知,人类在河流的渡口和道路的节点聚居形成了村镇,随着经济活动的开展有了市场的出现城市的功能骤然繁多了,之后随着人口的加剧、交通的频繁和城市的功能分区,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出现了。其实早期的建筑师和规划师是不分的,近代科学的发展才使建筑和规划有了各自的分野。所以说建筑设计与城市的关系就像水滴之于江海,树木之于森林。

从从属的角度看,城市是建筑的载体;从物质的角度来说,建筑是城市的主体;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出发,建筑和城市都是因人类活动而创造的空间。只不过从数量到功能上,建筑都比城市细小很多。所以城市和建筑的关系也是相互影响的。

所以,做建筑设计首先要搞清楚建筑物与所在城市的关系。一般来说,建筑设计对于城市只能有两种结果:令这个城市的环境更好或是更糟:

1) 绿化。建筑物的存在必然侵占原有的植被或是绿地。好的设计可以改善绿化、植被被破坏的程度,甚至通过立体的绿化措施创造出更富趣味的绿化场所。

2) 交通。人、车流线和数量的增加加剧了城市人车争道的机会,汽车的增加占用空间且污染环境。好的设计会竭力避免流线的交叉并增加人流通行的机会。同时减少汽车占用行人道路。

3) 能源。新建筑的加入增加了城市供水、电、气、暖的数量。同时加剧了城市城市处理污水的压力。好的设计应把节能措施作为重要的设计原则,减轻能源的消耗。

4) 城市功能。无用或有害的功能破坏了城市的效率和秩序。好的建筑设计应增加居民独活动空间,和城市生活的趣味性。

5) 文脉。一个优秀的建筑外观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而恶俗的设计让城市失去或消减了原有的特色。

6) 空间。有趣或是适当的空间吸引人们在其内驻足、休憩。这种空间应该是有活力的、动人的场所。“一个社会公共机构的空间必须不仅容纳人群的活动,而且还应该更好地促进公众的活动,因此应该促使这些空间转变为我们所能接受的有意义的、值得改变的空间。”

除以上六条原则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可以作为我们建筑师评价建筑优劣的标准。但这六条也许是最基本的准则。特也是建筑设计存在意义的基础。

2. 建筑与社会文明的关系

学习过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人都知道,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建筑的构筑本身就集合了大量的物质资源,同时也凝结无数的人类智慧和人类劳动。在文明史上,许多的文化现象都同时伴随着大量标志性建筑的营造。

建筑的构筑因其复杂性和长期性往往滞后于同期科学文化发展的进程。然而在思想上,一个有代表性的建筑往往凝结了这个时代最辉煌的科学艺术文化成就。最后它甚至会超越它的形象本身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象征而穿越千年,世世代代的影响后人。这时的建筑所代表的意义也已超越了一般建筑师所讨论的范畴。

上述问题同时揭示了建筑物作为阶级社会的产物同时会为相应的阶级服务的.因此在学习建筑史时就不难明白建筑物中形制、形象所反映的森严的等级、阶级思想。虽然建筑不会成为社会进步、建筑变化的先锋,但它会随着设计人或是使用者思想的变化而变化。最终会形成时代所赋予的鲜明特征而代表这个时代的成就和没落。

虽然在物质上建筑不是速朽的,但它们都改变不了最终湮灭的结果。但其在精神及文明上的传承和影响却是长久存在的。所以建筑设计在文化和哲学上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3. 建筑与人的关系

这里要说的是建筑和个人,即和生物及社会意义上的个体的人之间的相互影响。

大学里老师上课说过建筑设计的主要工作就是“组织空间,创造环境”。其实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渐渐明白了其逻辑关系其实是“人创造了空间,空间反过来又影响了人”。

建筑设计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功能。功能是什么?功能就是空间使用者对空间环境的各种要求,包括生理要求和心理要求。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年轻的建筑师往往将其片面的理解为平面功能,但平面功能仅仅是最基本的要求。这种方法是国内僵化建筑教育方法的产物。有机的,三维的思考建筑功能往往能创造出有趣、灵活的空间环境。(例如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的做品)

人类大量的活动要在建筑中进行,所有与人生理有关的问题都应得到解决。如呼吸、行走、坐、卧、进食、排泄、取暖、避寒等等。这是建筑设计要解决的第一步。也是人为自己创造的空间基本要求。

其次,作为高等动物的人有比其它生物更高的需求。如:羞耻感(隐秘性)、光线、适宜的高度、声音。

最后,应满足人们社会性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如总经理办公室的设置;特殊人群对空间的独特要求;休息室及吸烟室的设置;火车站中母婴候车室和军人候车室的设置等等。

所以,功能所体现的就是人(设计者)在充分考虑自身多种需求的条件下为人(使用者)所创造的空间环境。然后,人(使用者)在这样的环境下长期生活,这样的空间的优缺点又在生理及心理或是文化习惯上影响了人。

比如说,一个儿童在环境恶劣、空间狭小、毫无私密性可言的住宅中长大;而另一个孩子居住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有舒适的个人空间中长大。相信从心理到生理健康这两个孩子都会有所不同。这个例子也许极端了一些,但是在北京一些所谓的高档写字楼里,恶劣的新风系统、拥挤嘈杂的办公环境、毫无私密性可言的个人空间真的是令人发疯,苦不堪言。

建筑是为人服务,人创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又影响了人。我想这是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和终极意义。

如果从以上三个方面理解了建筑设计的意义,我们就可以接着讨论下面的问题,即建筑设计的方法。我想,理解建筑设计意义使建筑师树立了正确的建筑观和职业目标,然后才可以进行方法的探索。方法可以有新旧、高下,而建筑设计的目标和意义应是贯彻每个建筑师整个职业生涯的。

三、 建筑设计方法

当我们评价一个建筑内部功能或是外立面设计优劣的时候。往往可以清楚地感觉到设计师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设计倾向。这种个人设计风格在建筑上的使用为建筑带来了各不相同的风格和特点。有的直白、有的夸张、有的含蓄、有的偏执、有的粗枝大叶、有的精益求精……作为建筑师,你又如何确定自己的建筑设计方法和建筑风格呢?

为什么在设计中建筑时总会感到灵感枯竭或是手法单调乏味?如何在高手云集的设计竞标中脱颖而出呢?怎样的设计可以与环境相协调又让人过目不忘?这些问题所有的建筑师都会遇到。找到正确的方法,成为建筑设计中的重要问题。

1. 原则问题

作为建筑师,做设计的时候首先应把握基本原则,保证设计的基本合理性。这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基础。

原则问题可以分为两类:职业规范及国家规范;以人为本的原则。

职业规范就是建筑学教育中所学到的空间组织划分、色彩、功能、形式美的基本规律等基本原则。虽然绝大多数建筑师具有较高的素养,但是建筑师往往会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欠考虑。如色彩、空间关系等问题。

国家现行设计规范和标准

建筑在一个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安全合理、经济适用、可控性、标准化等方面出发,国家出台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法律。建筑师在从业过程中,时时刻刻受规范和标准的约束。这些规范的制订,保证了建筑设计的基本质量,代表了国家保障绝大多数人民的合法权益。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三种人的利益。一,甲方,即建设单位的利益。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甲方对项目功能及经济性的要求。二,使用者的利益。使用者有时候是甲方,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使用者的职业各不相同,数量也不同。满足每个使用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的建筑师不可推卸责任。三,施工单位的利益。这里面也包含了对施工企业施工的经济性及便捷性、安全性的考量。同时也要照顾到农民工、设备安装人员甚至包工头的利益及安全。

2.当代建筑设计思潮及其哲学思想

谈到建筑设计方法必然涉及现代建筑界较活跃的建筑设计思想和流派。

现代建筑的源泉来自于1900年代的现代建筑运动,现今几乎所有的流派都源自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得罗和F.L.赖特四位现代建筑大师。此后无论是继承他们衣钵的继续发展还是与其绝然对立的反动,所有的建筑痕迹都保持着现代建筑运动留下的痕迹。

1) 对现代建筑运动的继承和发展:

美国白色派大师理查德.迈耶受勒.柯布西耶影响颇深,他的建筑以现代建筑简练的方盒子建筑出发,谨慎地使用曲线和外廊作为活跃元素。但他对材料的领悟和对细部及比例的精益求精使他的建筑成为经典之作。光线、市民空间、白色、变换空间关系成为大师所关心的主要问题。

与其流派近似的还有日本的安藤忠雄,他的建筑充满禅意,用最简洁的元素表达出日本人特有的宁静、朴素的世界观。

另一个要提到的建筑师是斯蒂文.霍尔。霍尔是现代建筑史上最善于利用自然光线的大师之一。在空间上他的建筑并不难懂,外观上有着难能可贵的单纯与内敛。霍尔对空间大局劈斧般大气不拘、对局部独特经验的微观细致美感关注能力。他的建筑远观时有着草书般挥洒不拘小节的大气自信,但在细部上,则令人惊奇的展露出对手工精致、艺术原创性与真实感的敏锐诗意感性。他的西雅图圣.伊格那修教堂成为现代建筑的典范。

2) 对现代建筑技术性的追求和痴迷:

英国建筑师罗杰斯和皮亚诺从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出发开始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历险。罗杰斯将金属制品和设备管道的组合变成了优美的技术艺术;而皮亚诺走的更远,他将高技派的特色和印度洋海岛土著的建筑风格完美的统一起来,他设计的文化中心如同金色的风帆,甚至达到了悉尼歌剧院的艺术高度。

这种从密斯继承来的对材料,尤其是对钢和玻璃的技术痴迷,使高技派风格风靡了整个世界。

高技派在日本的发展趋向了多元化,其中有代表性的建筑师是伊东丰雄。伊东丰雄师从于老一辈建筑师菊竹青训,菊竹是现代建筑风格的大师, 伊东丰雄的风格并非来自于已开始对材料的痴迷。恰恰相反,伊东丰雄风格的转变源自于他独特的建筑观:机器与风,建筑的暂时性。这种建筑哲学的确立,使伊东丰雄找到了白色的钢管和无色的玻璃,以及各种可以用来表达风和流动的各种片状或是管状结构。他的风之塔和仙台媒体中心为其赢得了国际声誉。

3) 对直线和重力的完全颠覆

这类建筑师往往不太受包豪斯传统建筑教育思想的影响。其外部形态扭曲或是散乱,深受现代艺术影响而显得喧闹、杂乱或是神秘。但在线条上却有着自然界生物流畅的曲线。

美国建筑师弗兰格.盖里是表现最突出的一个。他用诗意梦幻的涂鸦构想来设计草图,然后用设计幻影战斗机的3D软件来进行三维设计。最后用最原始的施工办法:堆土堆的办法堆出真实体量,再在上面浇灌钢筋混凝土。而这实施的过程,都需要杰出的结构工程师精心的配合。

这种颠覆传统的设计思想并未妨碍盖里设计出摇滚乐博物馆、拉维莱特家具博物馆以及比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这样的不朽杰作。

另一位杰出的代表是扎哈.哈迪德。这位伊拉克裔的女建筑师认为建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科学实验,你必须抛弃现有的语言,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一个问题。同时她认为“过去我认定有无重力的物体存在,现在我确信建筑就是无重力的,是可以漂浮的。”

这种前卫的设计哲学使这位建成建筑最少的建筑师成为当代建筑前沿的领军人物。她的作品严格意义上说并不象建筑,但却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毕竟。谁能说清楚未来的建筑是什么样的?也许哈迪德的维特拉消防站、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以及香港之峰俱乐部恰恰指出了未来建筑的方向。

4) 用非建筑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设计

当建筑的语言日趋乏味,当建筑师为形式主义的罗列而江郎才尽的时候。是否该借鉴一下别的专业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毕竟,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工程设计的问题。这时候,雷姆.库哈斯出现了。这位建筑学界的哲学家先用一系列带有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对现有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批判。随之而来的是他的建筑:使用原始、粗质、非上流权贵、世人熟见的材料,空间具有流动、扭曲、直接、不虚矫特质,并蕴含暧昧的多元重叠个性。

他对现存社会深刻尖锐的批判之下,以毫不犹豫且无所畏惧的态度坦然接受这一切。例如蛇状盘行的高速公路、弃置的火车站、都市的灰暗边缘空间,都是他在注视都市时首先跃入视野并扮演塑造他都市设计与建筑风格的决定性力量所在。

他是一位不可以用风格界定的建筑师。他对时代大环境以宏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角度提出看法,他对人类共同情境的宽广思考意图都用非常独特的手法融进了建筑设计。因此,库哈斯绝对是当代建筑界的希望所在之一,因为他呈现的建筑不只是一种实践,也是一种思考。

三、 结语

总结了以上的建筑思想和作品,可以看出手法其实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建筑观及其哲学思想。作为当代建筑师应该了解当代建筑设计的思潮。但既不应该闭门造车,也不能人云亦云。建筑师应结合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风格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在不断的建筑实践中始终坚持对建筑设计终极意义的思考和对建筑设计风格不断创新的追求,在一次次成功或是失败中总结得失,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建筑观。我想,如果我们青年建筑师一直这样走下去,中国建筑设计水平赶上世界的潮流还是大有希望的。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设计-环艺设计-理论研究-建筑设计意义及其方法初探